成語與中毉 | 蠱惑人心
“古人關於蠱的一些記載”
蠱是一種制毒方式,從蠱的字形就能看出制毒過程。就是把毒蟲放到一個器皿中,讓它們互相撕咬嚼食,以毒攻毒,以毒吃毒,最後剩下的那個就是最毒的。然後把它粉碎、研末製成毒藥,摻和在飲食中,投喂給敵人,達到毒殺毒害敵人的目的,這就是下蠱。
《諸病源候論·蠱毒候》:“多取蟲蛇之類,以器皿盛貯,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獨在者,即謂之為蠱,便能變惑,隨逐酒食,為人患禍。“
所謂毒蟲,並不一定指昆蟲,而是泛指有毒的動物。古人將老虎稱為大蟲,梁山好漢裏面有個女將就叫做母大蟲顧大嫂,就是說她性情像母老虎。還有一個叫病大蟲薛永,病是使動用法,病大蟲是使老虎病,意思是讓老虎都頭疼難受的人。而不是說薛永像一頭病了的老虎。
五月端午南方濕氣蒸騰,要防五毒,這五毒就是五種有毒的毒物,他們分別是,壁虎、毒蛇、蟾蜍、蠍子、蜈蚣。這五毒裏面只有蠍子蜈蚣算是昆蟲。預防的方法是清潔衛生、保持乾燥環境、清新芳香的空氣。比如用蒼朮等香料中藥薰蒸,服用雄黃酒,佩戴香囊,塗抹煙油等等。
《隋書·地理志》謂:“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 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因食入人腹內,食其五臟,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
如果把制蠱和詛咒(祝由術、心理暗示)結合起來使用,那就是害人的巫術了。明代的樓英在《醫學綱目》中記載“兩廣山間人以蛇虺、蜈蚣、蜒蚰、蝦蟆等百蟲,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勝者為靈以祀之,取其毒雜以菜果飲食之類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圖富貴,人或中之,證狀萬端,或年歲間人多死。”這種方法最為卑鄙陰毒,代表了一種族群底層互害、乘人之危的雞賊心理。
“關於蠱惑人心的一則小故事”
蠱和惑連在一起說事兒,出自一則歷史醫案。
在春秋的時期,秦國晉國兩家以黃河為界,互通有無,通婚結親關係不錯,史稱秦晉之好。晉國最高領導人生病了,也經常不避嫌隙隱秘,到秦國請大夫來會診。在魯昭西元年,晉平公姬彪有疾,求醫於秦國。據《左傳》記載:“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
這篇對話很長,其中有中醫病因病理的闡述,我們只選取了相關的幾個要點。
首先,蠱本身還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個卦象,上艮下巽,艮是山,巽是風。蠱卦是個警醒卦,表示積弊已久,禍亂將至。蠱卦下單卦為風,上單卦為艮,兩單卦結合風行山止,打旋而邪,盛極而衰。
按秦國名醫和的解釋,蠱卦代表,被多名女子誘惑,風落山下,如同中了蠱毒,不能自拔。他診察了晉侯的病情,給出了明確的診斷。首先病入膏肓,不可救藥。第二,病因是過度淫亂,失精傷神,出現的症狀如同中蠱毒,但不是蠱。被女色迷戀,挑花了眼,如同種豬一樣不停地交合,變換花樣變換玩伴,最終耽於床笫之歡,喪失鬥志喪失記憶力。
晉侯還不服,反問說男女交合天經地義,為啥不能做。醫和說,沒說不讓你做,是讓你有節制有節奏地做。後來晉侯的大臣陪著醫和出來又細問了幾句。醫和說,蠱是外來的投毒,是外因。而患者過度沉溺於與多名女子不停的性交中,耗盡了自身的精氣神,就為外邪在體內滋生創造了條件,即便沒人制蠱投毒,晉侯的身體也會像中了蠱一樣垮掉。所以說他的病是近乎蠱。
由於這個醫案,便出現了一個相關的成語,蠱惑人心。是指懷著險惡,惡毒的居心,用花言巧語,迷惑人的神明和意識,讓人放棄正確的方向和立場,走向歧途,迷失自我。
互聯網時代,各種聲音各種言論各種說法同時會出現,以前問問題是沒有答案,現在提個問題會有多種答案,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見。人們不是沒得選,而是不知道該聽誰的。
這時候,居心不良的人就會遍地出現,商家話花錢買下各種競價排名,把看客們帶到坑裏去。帶路黨會炒作各種事件,打擊本土人民的民族文化和自信心。
所以我很早就說過,把互聯網叫惑聯網好像更名副其實。
徐文兵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
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