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为什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一、名家注释

张介宾注:“阳明为水谷之海,气逆不降,则奔迫而上,所以不得卧。不安,反复不宁之谓。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马莳注:“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今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黄元御注:“胃气不降,则经气上逆,不得从其故道而下,经腑皆逆,浊气上填,故不得卧也。”

张琦注:“卫气昼行于经则寤,夜行于藏则寐,而卫气之出入依乎胃气,阳明逆则诸阳皆逆,不得入于阴,故不得卧。”

朱丹溪曰:“胃强多食,脾弱不能运化,停滞胃家,成饮成痰,中脘之气,窒塞不舒,阳明之脉,逆而不下,而不得卧之症作矣。

李中梓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张璐曰:“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二、睡眠的机理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老者之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一天当中,日升东方,日落西方。太阳生于卯时,长于午时,收于酉时,藏于子时。人体阳气也要随着太阳的生长收藏而改变。《伤寒论》将一天二十四小时按照六经分为六个愈解时,太阳病,愈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愈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愈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愈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愈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愈解时,从丑至卯上。

顺应自然规律,就是要调整人体的作息顺应太阳的作息时间,顺应自然犹如顺水行舟,可以避免无谓的消耗。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少阴时间,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人的睡眠时间应该在6~9个小时之间,最少不要少于6小时,最多不要超过9小时。而这个六小时最好是在少阴的时间晚11点到早晨5点,这是肾精收藏得最好的时间。

从上面经文可以看出,人的睡眠是由于卫阳进入五脏在晚上,老年人的营卫通畅不够,营卫血脉易于梗阻,因此晚上难以入睡而白天阳气不足而常常困乏。年轻人营卫血脉通畅无阻,晚上睡眠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白天不会困乏而精神百倍。这是睡眠的机理,卫为阳在外,五脏为阴在内,卫阳进入五脏在晚上,也就是阳气入阴在晚上,临床上阳不入阴的诊断主要包括心神浮动,不能正常潜入阴水的病症。临床上治疗失眠多以潜阳安神,滋养心阴,清心安神等为主要方法,其目的也是引阳入阴。

三、胃肠道是人体第二个大脑

胃肠道不是简单的由肌肉和黏膜组成的管道,而是在复杂的神经系统支配下发挥功能的一个整体。一方面,肠道受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另一方面,胃肠道本身尚有自动调节的神经系统,即肠肌间神经丛与黏膜下神经丛,且总数与脊髓神经元相仿。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肽类激素也存在于脑内,作为神经信息的遗传物质,故称为脑肠肽,这也提示神经系统与胃肠系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因此,胃肠道有人体“第二大脑”之说。

精神与消化道之间的关系密切,例如,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黏膜的血液灌注和腺体分泌,也能引起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的变化。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与同事或家人争吵之后,或出现关系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往往茶不思,饭不香,没有食欲;有的人生了气可出现上腹痛、腹胀、胸闷等症状。

例如,溃疡病病人的症状加剧或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常常发生在情绪受强烈刺激之后。例如在战争、地震环境下,当地的居民以及士兵,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而性格开朗、豁达宽容的人胃病发病率很低;长期精神抑郁、性格内向、严重精神创伤者的消化道溃疡、胃癌、结肠癌发病率则很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绪不稳、容易冲动与脊髓和脑的相互作用可引起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中医认为五行中胃肠属土,肝属木,五行关系中肝木克土,当肝气郁滞生风袭土,出现脾胃的阴阳平衡失调。从脏腑所处位置来看,胃与心相邻,中医经常将胃称为“心下”,心与胃的病症相互影响,胃气不降也将导致心火不降,《伤寒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剂,半夏泻心汤就是为此而设,又因为肝藏血,心主神明,因此胃与神志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胃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四、胃不和则卧不安

前面讨论了胃肠与大脑的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肠在这里主要是指胃,大脑是指心。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是由于阳明胃气应降不降而逆于上,所引起的症状影响到心阳不潜降而引起的失眠症状。六经中的三阳经的功能分别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如果阳明不阖则阳气上逆,阳气上逆则卫气不降,因此夜卧难眠。生活当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晚上吃得过饱,会感到胃脘胀满,气逆不舒,这时胃中的阳气不降。

中焦脾胃好比大地,阳气入阴犹如太阳西落,如果中焦土郁食物潴留,阳气难以顺利通过中土而潜藏,逆于上是造成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治疗应以引阳入阴,降阳明胃气,《黄帝内经》记录了一个方子叫做半夏秫米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