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起人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李斌:“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起人

         康学翠

49岁的李斌,个子不高,话不多,双眼透着坚毅,言语平易近人。他是华北油田的一名普通员工,也是河北省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长。自2014年8月建队以来,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由最初10多个人,发展到队员62人、志愿者300多人,参与邢台“7·19”洪水救援、保定蠡县落井儿童救援以及本地溺水事故打捞近百起,到校园和企业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讲200多场,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穿上这身队服,意味着一种责任

李斌自年少时就有一个“英雄梦”,扶危济困、行侠仗义是他的向往。后来在部队的大熔炉里,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李斌不仅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品质,还练就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这些都为他参加蓝天救援队打下了基础。

早在2010年,李斌在对救援队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很想加入,可惜当时只有北京有救援队伍,因为无法按时参加活动,他只好放弃。后来,从好友那里得知,蓝天救援队允许各个地方建队,李斌特别兴奋,2014年8月他组建了“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

建队之初,队员只有10多个人,而且都是李斌身边的朋友。后来经过朋友介绍,以及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如今已发展到队员62人、志愿者300多人。建队前,李斌在工作之余经营着一家户外俱乐部,虽然挣不到大钱,每年也有一些收入补贴家用。建队后,因为要培训、要参加救援,他放弃了生意。有人问:“搭时间,搭精力,还搭钱,你是不是有毛病?”李斌认为,每个人的信仰不同,选择的生活方式就会不同,他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自己去付出。

接到的第一起救援任务是在2015年,水下打捞证物。有人,但没有资金、没有装备,救援还是开展不了。李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条橡皮艇和一些打捞工具。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发自内心地骄傲和自豪,坚定了大家服务社会的信心。后来,救援队陆续添置了4条橡皮艇,一台水下声呐探测仪,一套潜水装备,一套水下摄像装备,一辆装备车,以及其他打捞工具,总价值十余万元。这些物资大多数都是队员集资购买的,也有一部分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因为从不以蓝天救援队的名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并不是很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为沧州某企业捐赠的价值2万元的设备。

建队一年多时,李斌接到一个救援电话,当时救援装备放在他家二楼一间闲置的房子里。他向队员发出通知后,就开始从二楼往下搬装备。车刚装好,又接到取消救援的电话,他只好挨个通知队员,再一个人把装备扛到二楼去。虽然感到有些失落,但丝毫没有动摇他服务社会的决心。李斌说:“穿上这身队服,不仅是帅气的外表,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只有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对得住自己的初心和队友们的信任。”

      远赴老挝,开展国际救援

2018年7月23日,老挝一座水电站溃坝,造成6个村庄洪水泛滥,1300多个家庭,数千人无家可归。灾情一出,李斌第一时间报名,携带好所需设备,于当晚自费乘飞机前往昆明,后转乘飞机、客车,于26日到达老挝,赶赴灾区救援。此次救援中,河北省有4人参与,其中就包括来自沧州的李斌。

到达灾区的第二天,洪水散去,到处都是淤泥,最深处能到人的腰部,浅的地方也到了膝盖处。早上五点钟,李斌和队友就开始在沿河两岸进行搜索,每天要在泥浆里搜救七八个小时。因为船只无法行驶,只能步行,大家一边用竹竿试探,一边前进。在泥浆中行走,鞋子不断磨脚踝,李斌的左脚踝被磨伤。连续多日在泥浆里浸泡,伤口化了脓。每天收队后,他都会忍着疼痛把伤口清脓后,再涂抹些药物。往往伤口还没愈合,他就又投入到第二天的紧张搜救中。

在参与救援的第3天,为了加快行走速度,李斌没有拿竹竿。本以为是一处泥浆较浅的地方,结果他突然感觉脚下一陷,原本膝盖深的泥浆突然到了腰部。李斌本能地用双手一撑,两只胳膊也陷入了泥浆里,再动,身体又往泥浆里下陷了很多。幸亏队友及时扔过来一根竹竿,李斌才一点点地从泥里爬出来。七天八夜连续搜救,累极了的李斌有时候躺在地上就睡着了。但每次大家劝他休息,他就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休息的。”

       少说多做,默默奉献

“少说多做,默默奉献。”这是蓝天救援队的队训,李斌说,说一百句、一千句,不如做好一件实事。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很多艰辛。

“我的车在沙河桥到景和之间,打不着火了,需要救援。”一天晚上十一点,李斌接到了一个车辆“对火”的救援电话,他马上联系了商务局的一名队员,到了现场才发现是电瓶坏了,等换好了电瓶,返回家,已经是次日凌晨两点多了。这样的救援,李斌和他的队员已经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了。

2016年年初,正值三九天,河面已经结冰,李斌接到献县的求助电话,打捞一位掉进冰窟的老人。李斌和队员到达现场后,只能把冰面一点点地凿开再开展救援。因为天气寒冷,尽管他和队员都裹得严严实实,但在冰面上作业,一会儿就冻透了。到了晚上,河面又结上了一层冰,第二天只好再次凿开,救援难度大,持续了整整七天时间,大家的辛苦可想而知。

还有一年夏天,盐山县两个孩子同时溺水,李斌接到了来自队友的增援电话。一行人到达现场后,马上加入到救援行动中,但一直到次日凌晨1时许仍没找到落水者。由于水下暗流涌动,加上天色已晚,救援非常困难,为了保障队员的安全,只好休息。5个小时后,队员们再次开始寻找,早上7时许找到了两名溺水者。“将落水者打捞上来时,都没有了生命迹象。”回忆起来,李斌仍感到遗憾和痛心。

去年8月初,李斌去石家庄参加演练,结束演练返回已经是晚上9时许。他刚到河间,就接到有人溺水的求救电话,顾不上进家看一眼,直接去了库房,拉着装备就赶往现场,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时许。次日清晨5时许,李斌和队员们又继续寻找,终于在当天上午找到了溺水者。因为太过疲劳,救援一结束,李斌躺在装备车上就睡着了。

   不用解释,坚持做就好了

为了提高自身的救援能力,蓝天救援队组织的培训李斌从不缺席,每次培训他都要自己承担一两千元的路费和住宿费,几年来他已累计为此花掉了8万余元。每次培训回来,李斌都会第一时间用所学到的知识对队员进行全面培训。有了救援任务,李斌也总是带头冲在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和感染着其他队员和身边的人。

李斌说:“蓝天承诺在接到求助电话后,除特殊情况外,四小时内抵达现场,让求助对象看到我们蓝色的队服,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为保证任务的时效性,他对全沧州的队员按区域进行了分组,救援发生地的小组为第一责任小组,其他区域负责增援。

因为参与救援工作,李斌把自己的假期和周末都牺牲了。没有救援任务的时候,李斌常常主动在单位加班,回到家再把洗碗、擦地、接孩子的事全包了。他说,这么多年,如果没有单位领导和爱人的支持,他的“蓝天救援事业”不可能坚持做下来。有一次李斌外出救援,他的妻子吴玲被车碰了,虽然只是点“皮外伤”,但受伤后的吴玲还是很希望丈夫能守在自己身边。可惜她只能选择坚强,默默忍受疼痛,还要照顾8岁的小女儿。这些年,吴玲心里有无奈,也有委屈,但她最终选择了支持。“只要李斌接到救援电话,准是第一时间出发。最初也不想让他去,后来见拦也拦不住,就不拦了。虽然也发牢骚,但他每次出门救援,我还是会反复嘱咐他注意安全。”吴玲说。

一直以来,在路上遇见故障车辆时,李斌都会下车帮一把,有人带着戒备心理,拒绝了他的好心。也曾经有人问过李斌和他的队员,开展一次救援能挣多少钱?面对误解,李斌对队员们说:“不用解释,坚持做就好了,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了解了。

执行主编简介

韩中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沧州晚报》记者,40多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华诗词》《中国诗人大辞典》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4000余篇(首)。著有《耕闲野韵》《故乡笔痕》《耕闲吟》《韩中清诗词选》《我的新闻情》《文苑集粹》《昼锦堂后裔溯源》《三朝贤相韩琦》(与人合作)。曾经见义勇为救助三名重伤员,荣获沧州市委宣传部通报嘉奖。2005年成功举办个人诗词演唱会。

联系电话:13315740418(微信同号)15532854588、13931790137(微信号)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 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