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一史论篇: 《通鉴》新论 ——战国秦汉篇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一史论篇:

《通鉴》新论

——战国秦汉篇

 郑熙亭

题记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 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 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 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 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 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 尊重自已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 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 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 引导他们向前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通鉴》的总纲

《资治通鉴》成书行世,是北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主编司马光于 英宗治平三年奉诏编《历代君臣事迹》,择官置局,到神宗赐名、作序、元 丰七年(1084)司马光进呈,历时18年。这一时期,继“庆历新政”之后, 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更大的变革——熙宁变法,政治思想相当活跃,朝野上 下,议论沸腾。《资治通鉴》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编撰、成书,现实性极 强,政治倾向极其鲜明。随编,随讲,而且神宗有意命二府大臣、翰林学 士、三司、三馆、二制等近臣陪读、议论,藉以“一大臣之志”。司马光恪 守正统儒学,崇古法祖,每议必争,坚决反对“变祖宗法”。熙宁二年变法 初期,十一月某日,司马光在迩英阁读《通鉴》至曹参代萧何事,曰:“参 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之后,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帝曰:“汉 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光曰:“何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 之法,虽至今存可也。”司马光就是带着这种偏执、激越的情绪,编撰《资 治通鉴》的。
于是,我们打开《资治通鉴》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读到了两首“臣光 曰”,即司马光统帅《资治通鉴》的两面旗帜。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