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 | 千古雅韵尽风流,泰州“食”光慢

通泰之州

长江北岸,凤城河畔。

一泓碧水绕城郭。河上游船画舫交错,河两岸杨柳依依,亭台楼榭相互交错,一幅宁静致远的美景。这里是泰州。

自古以来,这里是紧靠长江的“鱼米之乡”,又是盐商运销的重要通道,地方经济相当发达。“泰州”之名相传取通泰之义,也寓意着在这座城市之中,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与因“烟花三月”而声名大噪的扬州仅相隔70公里,历史上,这里又曾经隶属于扬州,两座城市于是便仿佛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若扬州是位风华绝代的烟花美人,泰州则多了几分沧桑与硬朗,举手投足间仿佛一位经过岁月历练的翩翩君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代大师孔尚任、柳敬亭、梅兰芳都与这城有不解之缘;陈毅三进泰州城,开创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也在这里诞生。这位能文能武的栋梁,让人不由自觉想仰望、想凝视、想与之一同陷入沉思。

茶馆的喧闹打破城市清晨的宁静,刚出炉的包子冒着升腾的热气端上餐桌,茶未饮完,梅园边已响起咿咿呀呀练嗓的声音。沿着凤城河边古老的街区步履向前,亭台园林接踵而至。园与园相连,桥与桥相通,施耐庵、王艮、柳敬亭......一个个在历史上注定厚重的名字镌刻在充满意蕴的街道上。金秋将至,路旁的桂花逐渐开了,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扑面而来。当夜晚翩然来临,河两岸的灯光骤然点亮,深色丝缎般的水面上显出五颜六色的光,雍容高雅,不落凡俗。

千古风流雅韵,在这河畔古城,缓缓流动成永恒的时光。

这是我第二次来泰州。对一个城市的喜爱,往往是一念之间。茶馆里吵闹的交谈声和杯盘碰撞的声音、掰开蟹黄包溢出来的油脂汤水、吹面不寒的杨柳清风、古典园林里的雕梁画栋......都足以让抵达这里的人心中激荡难平,开出欢欣的花朵来。难怪那个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意大利人,都醉心于这座小城随处可见的“幸福感”。

在泰州,行程不能太紧凑,需要留出一天时间细细行走品味老城区。一个“慢”字是精髓所在。当脚步慢下来,这座城市的韵味慢慢溢出来,如同陈年美酒的馨香,飘飘荡荡,把灵魂指引到了时空之外的远方。

水绕城郭

有水的城市,有种自然的美感。水绕城郭,雾气升腾,让青砖灰瓦、钢筋水泥组建起来的硬朗城市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灵动与风情。

有水的城市,有种历史的美感。水边诞生滋养了文明,时光由此被创造了崭新的历史维度。文明有了起点,不断创造、繁衍,让一个区域从此有了精神的厚度。

有水的城市,有种人文的美感。水源提供了丰富的物产,带来了灌溉的便利,也带来了交通和运输的发达。城市中的人们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不必争先恐后地抢夺些什么,也无需喧嚷吵闹地证明些什么。于是,又把岁月静好交还给城市。

画舫夜游

赶到老街附近的桃园码头时,距离七点半开船还有二十分钟。街上、码头上的灯光早已亮起。

静静流淌着的凤城河水,穿城而过、绕城环行,既承担着护城河的使命,又与城区紧密依偎,在长久的岁月沉淀之下,已经浑然融为一体。

凤城河是老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河水流经之处,散落着众多历史人文景点——望海楼、桃园、梅兰芳纪念馆、老街等,白天虽是一一看过,但晚上从河水上望过去,却完全是不一样的景致。翠绿的树影融入漆黑的夜色,只有河岸、房屋、桥梁被灯光映出轮廓,背景变得简单了,身旁的空间与夜幕浑然一体,显得无限大。

每天夜晚三班船,购票和换票就在码头一条长廊的起点处。周末的游船几乎都是满员,只有赶早点来排队才能坐到窗边的位置。穿过长廊步上画舫,便置身于宽阔的河水之上。浆声响起,水中灯光的倒影骤然摇晃起来,不断起伏、后退,在夜幕中形成一道摇曳的流光奔向身后的远方。

离岸越来越远,在河中央举目四望,突然感觉到船只的渺小,不知岸上的人会否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感触。身在船中,只叫人想起王维“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望海楼耀眼笔直的灯光指引着,画舫穿过一个又一个桥洞,船上的音响悠悠播放着关于这座城市的种种,京剧、昆曲的演唱声从岸边的戏台传来,“桨声灯影”的水城夜生活就在这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间,如画卷般缓缓展开。

游船地点:桃园游船码头

时间:每晚19:30、20:30、21:30。船程40分钟。

票价:50元

黄桥访古

黄桥古镇最古老的区域,就隐藏在如今黄桥镇最繁华街巷的身后。

这个镇子的名声大噪,得益于一种美食特产——黄桥烧饼。这种烧饼的由来,则要追溯到一场著名的战斗。

1940年秋,陈毅、粟裕等在新四军领导人在黄桥镇指挥了著名的黄桥起义,也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而黄桥烧饼,作为战时支前的食粮,曾经在当地掀起“家家户户做烧饼送前线”的壮观景象,成为了具有精神象征的美食代表。

其实,黄桥镇的底蕴远非仅此而已:镇上基本保留着典型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有始建于宋仁宗年间的、被誉为“苏北第一古刹”的福慧禅寺,镇上保留着被称为“江左甲族”的曾出过4位进士、10位举人、几百位贡生和秀才的何氏家族的宗祠,民国初年陆军中将朱履先的府第,高祖创办并几代人经营的裕泰和茶叶店,世纪老人韩秋岩、物理学家和戏剧家丁西林、中国近现代地质之父丁文江的故居也皆保留在古镇之内。

地图导航指引到了黄桥公园,门口有一片宽敞的停车场,这里便是步行游览古镇的起点。公园里绿树荫蔽,蜿蜒流过一条小河,宋顾孝子墓和粟裕将军墓就隐藏在这一片宁静的生机盎然之中。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石羊、石马、石龟至今仍保留在园内竹林的一隅。

穿过九曲桥,沿小路向前,建筑忽然变得密集了起来,矮矮的房屋被纵横的小巷子彼此连接着,便到了古镇的中心地带。

整个古镇区域是开放的,很多地方与外面的马路相连,穿过狭窄的巷口,仿佛便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边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另一边却是老街深巷人烟寥寥。

房屋都是颇有年代感的房屋,但外墙经过整体翻新,使得街巷看起来比房屋更老。家家户户门前插着红旗,一派欣欣向荣,偶尔几片斑驳的屋瓦不小心泄露了年龄。

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的故居,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回廊曲径。院落中,一棵百年古金桂正待盛开。

陈毅办公室亦即是丁文江童年读书处,松茂堂即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会议厅。

丁文江先生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徐霞客”,是中国地质学界的“第一个猎人”,首创了地质调查所,并亲自做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质地矿调查,在动物学、古生物学、地理学、地图学、考古学、人种学、历史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科技文献整理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贡献,可以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如今,纪念馆内依然保留了先生当年考察回的地质和动植物标本。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现已搬迁到古镇另一边的新馆之内,旧馆址则只保留了序厅部分。

何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据记载,黄桥何氏在明清两朝共出了4位进士、10位举人、30位贡生和300位秀才,可以说为当时的朝廷输送了相当庞大的人才。清朝宰相张玉书誉其家族为“江左甲族”。如今的何氏宗祠依然气派非凡,木结构的大厅使用的是价值高昂的金丝楠木厅堂木桩。

议事厅上书牌匾“豸绣流芳”,即指何氏宗祠的创建者何斐曾任御史。不同堂内两侧的墙壁上,则挂有家训和历代中举名单。

祠堂内,一座明代的红木底座木制插屏,上面镌刻的文字12个“醉”和“宜”字书法各不相同,颇有艺术价值。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期间,宗祠内设立支前委员会,黄桥人民将成千上万的烧饼集中于此,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部分当年制作烧饼的器具,来纪念这段可歌可泣的感人历史。木门之上,一个“忠”字便道尽了所有。

民国初年陆军中将朱履先的府第亦在镇上。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匾额“中将府”悬挂于大门堂中央。朱履先小时候学习的书房,后来中举后改建为“印楼”,至今仍保留在院内。原来家中的晒场,被翻修成了一座花园,配以亭台楼阁、绿树拱桥,充满了中式园林的情趣。

裕泰和茶叶店由胡锦涛主席的高祖胡允源先生创办,由胡氏子孙四代经营80余年,成为了黄桥乃至周边地区屈指可数的老字号商铺。老宅内保留了当年茶叶店的大堂、账房等,很多的图文资料介绍了这家老字号从白手起家到繁荣经营的故事。

世纪老人韩秋岩故居现已被捐赠改为黄桥图书馆,就位于镇上制高点——大香台的正下方。这位百岁老人历经三个世纪,亲眼见证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的历史变迁。这位老人捐房、捐书,建成了黄桥图书馆,也引领着当地的文化兴盛步步向前。

大香台是整个黄桥古镇最高的一处。说是制高点,其实不过两三层楼高,但在满目皆是平房的古镇中,着实是“居高临下”。位于古镇重要出入口的镇海门之上,俯身即是黄桥古镇保存最完好的三条巷子之一的——珠巷。

出了镇海门,便是被誉为“苏北第一古刹”的福慧禅寺。寺庙始建于宋仁宗年间,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仍然香火鼎盛,游客不多但纷至沓来的香客络绎不绝。

袅袅燃香飘起,升腾到空中,与千余年前的空气相遇,互诉衷肠。仿佛在说,你看,经历了那么多朝代更迭、那么多战火纷乱,古镇还是那个古镇,生活又重新归于生活。每一个或大或小的事件最终都成为时间轴上的一个渺小的点,被车轮裹挟着向前。时间漠视一切,时间才是永恒的赢家。

地点:黄桥古镇

时间:全天开放

票价:无需门票

艺韵流芳

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泰州,留下的历史遗迹与文人故事数不胜数,行走城市之中,仿佛每个房屋都有历史,每片砖瓦亦有故事。泰州历来是人杰地灵的宝地,除了这城本身的无穷魅力,无数文人雅士的印记让这里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地位。“儒风之盛,素冠淮南”,说的便是这里。

这个小城拥有灿若星河的文人雅士,用这句话来形容泰州,一点也不过分。

柳园评话

柳园面积极为开阔,园内种满柳树,绿树成荫,人迹罕至,是这城市中一处优雅的静谧之所。

相传,这里曾是明末清初的说书宗师——柳敬亭先生的居处,如今依河建园,取名“柳园”。园内一座颇具设计感的建筑是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的所在,记载了中国说书艺术的传承发展。

中国说书艺术有着很古老的渊源,有人说说书人的鼻祖供奉的是孔圣人,有人也说柳敬亭先生是评书评话的开山鼻祖其实各有道理。一般认为,说书艺术萌发自春秋,兴盛于唐宋,到明清之际已经蔚为大观,也正是在明末清初以后,“评书评话”作为曲艺曲种的名称,正式被确定了下来。

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说书艺术都是一门值得保留传承、深入了解的传统艺术,而柳敬亭先生,也是这一领域不可忽略的重量级人物。

博物馆一楼介绍了评书评话艺术自诞生以来的各种形式及发展历程和柳敬亭先生生平事迹。从最早的盲人诵诗、俳优讽谏、诸子寓言,再到讲史先声、魏晋志怪,最后到元代词话、隋唐说话、两宋瓦舍、评书评话,还有诸多汉代说书俑的仿制品陈列。介绍了柳敬亭先生一生的坎坷故事与艺术之路,并有实景展示茶馆说书现场。

沿挂满折扇的楼梯向上,二楼介绍我国各地区不同的评书评话形式、出色的艺术家以及一些作品的音视频欣赏。介绍了以扬州、苏州代表的南方评话,以北京评书代表的北方评书的诸多艺术特点,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和知名艺术家的物品。

展厅内的电子设备,可以带上耳机听到艺术家们当年的音视频。整个场馆几乎没有游客,索性可以在这里放松地聆听了。一个悠悠然的上午,被嗓音指引着回温旧书,思绪似乎也随着时光,悠悠然飘向远方。

柳园是座古典的中式园林,绿树荫庇别有生趣。

邻着凤城河而建,沿河有木栈道,很多当地人在此散步、聊天,一片闲适美好。

漫步园内,时不时邂逅有亭廊、石碑、祠堂,皆是为了纪念柳公而建。

柳树的枝条之间,凤城河显出城市的倒影,泰慢·城市书房三五顾客临着河坐着喝茶聊天,亭子内两位中年人练习着萨克斯演奏。这座城市的种种“尘世的幸福”,就在这步履之间逐渐显现了出来。

地点:柳园、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

时间:柳园全天开放,博物馆8:30—17:30

票价:无需门票

京剧梅园

对京剧最早的印象,是儿时外婆家的电视机里,敲锣打鼓咿咿呀呀,只觉得每一句话被拖得冗长,却不知画着彩色脸谱的人口中所谓为何。

后来的印象,是郭老师返场里直冲云霄的那一句“叫小番”。

再后来,是《定军山》里的四通鼓响,是《失空斩》里“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是《赵氏孤儿》里的家国大义感天动地。

对京剧艺术不甚了解,但却对“梅兰芳”三个字分外熟悉,这个名字仿佛近现代京剧的标杆,屹立在东方之巅。

梅园屹立在泰州老街斜对面,步入大门,便是一座建于水面之上的中式园林。一座拱桥自水面上越过,指引着走向正前方那座汉白玉雕刻的梅先生全身塑像。

塑像身背后进入,便是建在园林之中的梅兰芳纪念馆。作为出生于梨园世家的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至今都是我国京剧艺术中重要的一支。

几个展厅中,分别从生平事迹、艺术造诣、爱国情怀等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这位京剧艺术大师。以梅花喻人,这位有艺术、有傲骨、有情操留给了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

园区正中,梅兰芳先生经典造型“杨太真”伫立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梅先生创造的经典角色,在整个梅园内都能见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很多保留下来的音视频材料都处处展现着大师的风采。

有人说,世界有三大戏剧文化——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世界性的以人命名的戏剧表演体系,也有三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布莱希特的和梅兰芳的。唱念做打间皆成功夫,一颦一笑中满是神韵,源于艺术,归于伟大。

除却是一名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绘画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天赋。纪念馆内,展示了很多先生遗留的画作,下笔神韵令人叹服。

园内,梅兰芳纪念亭伫立在一隅,如今成为游客短暂休息的好地方。

旁边二楼的展厅,保留着梅先生生前穿过的戏服、使用过的物品等,如今皆以蒙上一层岁月的痕迹。

沿着回转的长廊递步前行,绕过庭院、亭台、水榭,几步以后,梅园便在身后融入到城市中了。

地点:梅园、梅兰芳纪念馆

时间:8:30—17:30

票价:15元

老城食光

马可波罗口中“尘世的幸福”,于我来看,与口中的吃食是分不开的。

不知这位意大利人如何评价泰州的吃食,但之于大部分来到泰州的人,“美食”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制作精巧的包子面点、滋味鲜美的湖蟹江鲜、分量十足的祁巷八大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鱼米之乡被发扬光大,因地制宜、岁时饮馔造就了舌尖上的翩翩起舞。

泰州早茶

一天,还是要从早茶开始。

一壶茶,几碟烫干丝,接着便是一屉一屉硕大的包子、一碗一碗乳白色的鱼汤面,整张桌子瞬间显得局促了。

与广式早茶的不同之处,便是菜品。广式早茶份量小而精致,凤爪、排骨、青菜等配菜较多,而泰州早茶就比较实在:烫干丝、鱼汤面、蟹黄包才是“早茶三宝”,也就难怪泰州人习惯于说“喫早茶”而不是“饮早茶”了。

第一道先喝茶水。旧时的泰州人,大多以安徽魁针、珠兰和杭州龙井三种配制“福香”茶,色泽澄净,味道浓郁。而后便食些应时的浇头小菜。第三道便是薄如纸、细如丝、味道清爽的烫干丝,看似简单的豆腐丝,却是厨师刀功以及泰州特色的最佳体现。

蟹黄包、三丁包、秧草包、各种烧卖等点心是早茶的重头戏。五花肉末和蟹黄蟹肉做馅而成的蟹黄包,在蒸制过程中表皮会渗出些许蟹黄油,剥开外皮,橙黄色的油脂已经深入到面皮中,鲜美的香气扑鼻而来,小块的蟹黄、一丝一丝的蟹肉清晰可见。无论第几次吃到,舌尖都会再一次被惊艳到。秧草又名金花菜,是江南一带经常种植的一种蔬菜,被苏东坡视为“日常小蔬”,色泽碧绿,柔软鲜嫩,放入包子中汁水充盈,清香满口。古月楼的秧草包,据说是多年传承的招牌,内馅吃的到相当明显的清甜回味。与蟹黄包一荤一素,构成绝配。

最后一道,便是鱼汤面。黄鳝和鲫鱼熬制成的奶白色汤水乍看并不出彩,入口却是鲜美无比,加入了大量的胡椒粉,鲜美之上又多了一份对味蕾霸道的抢夺。也只有吃完了这一碗面,泰州人的早饭才算“落胃”。

茶饮毕,面吃完。细嚼慢咽的同时谈笑风生,成为了泰州茶馆里特有的风景。一上午的光阴眨眼而过,人们起身离座,缓缓走出门去。这一天,才算正式开始了。

地点:会宾楼、古月楼、海棠春茶社

茶楼觅食

泰州的吃饭馆子,大多不叫“饭店”,叫“茶楼”、“茶社”。仿佛在这里,吃饭是小事,喝茶才是主导。

清晨是早茶,到了午餐晚餐,又是各大茶楼竞技的赛场。各种冷碟如肴肉、盐水鹅、猪头肉等悉数呈上,味蕾被唤醒,等待又一餐欢欣鼓舞的瞬间。

大煮干丝又名鸡汁煮干丝,是淮扬菜的代表。经典的淮阳方干在精细的刀工之下被切成细嫩的干丝,鸡汤、竹笋、蔬菜等配菜的鲜香由汤中浸润到干丝中,咀嚼之中口中皆是芬芳。

会宾楼的鳝丝,未经大火油炸,于是保留了鳝鱼原本鲜嫩滑爽的口感。由于新鲜现杀,又有高明的调味,几乎吃不到腥气,反而将鲜、甜、咸几种味觉无限放大到一条鳝鱼小小的身体之中。

海棠春的蟹黄狮子头,个头有点惊人。硕大的汤碗当中,稳妥妥地放置着一枚肉丸,呈现出猪肉的淡粉红色,又点缀有蟹黄的点点星光,浸泡在蟹黄汤汁中,油光闪闪,格外诱人。一勺挖进去,每一部分亦没有过多的留恋,但又不会整体散掉,可见在肉馅的制作中,一定花了不少功夫。猪肉的香味、蟹肉蟹黄的香气混合起来,连汤汁都喝得一干二净。

溱湖八鲜的最佳品尝地,自然是在溱湖之滨,但如今,在泰州的大部分茶馆中也已经能品尝得到。溱湖簖蟹、溱湖青虾、溱湖甲鱼、溱湖银鱼、溱湖四喜、溱湖螺贝、溱湖水禽、溱湖水蔬总称之为“溱湖八鲜”,碗盘之中,精彩纷呈。

地点:会宾楼、古月楼、海棠春茶社

祁巷八碗

在黄桥古镇问当地人,哪里可以吃到地道的“祁巷八大碗”,他们都把目的地指向一个地方——小南湖边的祁巷村。

村子不大,一条河流贯穿前后,河岸两边被几座桥梁相连。人烟稀少,街道也笔直干净。主路上绕了一圈没找到吃饭的地方,于是索性直接开到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周末竟然还有人在上班。本是抱歉打扰,工作人员却很热情,走到窗边帮我指着方位,后来不放心,干脆在我手机的地图上帮忙做好了标记。临走之前,还告诉我一个惊天“秘密”——这村子中的农家乐,竟然都是同个后厨、同批厨师和服务员,都是统一标准管理的。

导航到老兵农家乐,饭点还未到,前前后后喊了几声,一位面容和蔼的阿姨从另外一家店里探出头来。说明来意要吃祁巷八大碗,阿姨竟然直接把我带到后厨,跟厨师长交代“这姑娘要拍照,你给她摆盘好看一点”。偌大的后厨连接着整个一片农家乐,现代化的炉灶、干净的台面,让人耳目一新。

祁巷八大碗主要以土猪肉、土鸡、土鹅等本地乡土种养的农产品为原料,已有数百年之久。红烧肉的香味还未端上桌来已飘然而至,迅速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瘦肉耐嚼而不柴,肥肉入口即化而不腻,是绝对让人“上头”的好味道。

红烧鱼一整条上桌,鱼肉细嫩鲜美,汤汁入味。

祁巷全家福汇集了鱼胶、泡皮、鹌鹑蛋、虾等一同炖煮,汤汁奶白,鲜美无比。

地点:祁巷村各农家乐

黄桥烧饼

黄桥的街头巷尾,“烧饼”是最熟悉的招牌。因此而集中建成的“黄桥烧饼一条街”,成为镇上最大的烧饼集散地,每天将一篮一篮冒着香气的烧饼,送往各地。

原本位于烧饼一条街的天勇烧饼,是很多当地人最常惠顾的。由于经营面积有限,现在搬到了另外一条街的酒店旁边。烧饼有糖桂花、肉松、蟹黄、油渣等十几个口味,巴掌大小的一个,上面洒满芝麻。放入口中刚一用力,迸溅出的碎渣便散落一地。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期间,宗祠内设立支前委员会,黄桥人民将成千上万的烧饼集中于此,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时过境迁,战争已是陈年往事,但后辈众人,依然在以自己的方式,缅怀那一段热血奋斗的历史。这满口的芝麻香气,也因为这段故事,而变得回味悠长了起来。

地点:黄桥镇天勇烧饼

靖江汤包

本是行程计划之外,但禁不住小伙伴绘声绘色的描述。总觉得来到泰州,无论怎样也要去朝圣一下“中华四大名点”之一蟹黄汤包的故乡——靖江。

靖江与江阴被长江相隔,也是返回杭州的必经之路。汤包最负盛名的有两处——南园宾馆的“南之缘汤包”和靖江国际大酒店的“尚香汤包文博馆”。

南园宾馆食客络绎不绝,落座后扫码点菜买单,不一会儿汤包就送上。轻薄透亮的外皮内包裹着金黄色的汤汁,稍一移动就立马不安分地晃动起来,如果冻一般前后左右摇摆。如当地人一般用姜丝在外皮上涂抹少许,就迫不及待在汤包的边缘咬开一个小口。霎时间,金黄浓厚的汤汁一泄而出,铺满整个盘底。汤汁据说使用猪肉皮和正宗老母草鸡特制而成,醇香中又加入了蟹黄的浓郁香气。轻吸入口,唇齿留香。

为了吃店中的河豚,在座位上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回想起上次吃河豚的鲜美,不由得心中又默念苏东坡先生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如今店内的河豚多为养殖,味道和口感皆不如野生,但却更加安全不太有中毒之虞。做法也已统一改为红烧。入口轻尝,已是别的品种难以达到的鲜香,配上一碗米饭,连汤汁都吃得不剩一滴。

尚香汤包文博馆亦有蟹黄萝卜丝酥饼,来不及现场品尝,干脆叫来了外卖。外皮酥香、内里蟹和萝卜的香味完美地结合,也是泰州人吃蟹另一种极致的表达了。

于是又启程上路。带着清晨从泰州刚买的蟹,赶奔家的方向。一路行来,恨不得把整个泰州带回家才算满意。蒸汽上锅,蟹黄美蟹膏肥,意犹未尽之时感慨,这舌尖之幸事,何时才能有缘再会呢。

关于行程线路

第一天:杭州出发前往泰州,傍晚走走老街、去当地的茶楼吃一餐特色菜,晚上坐凤城河游船看夜景。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感受泰州早茶,游览柳园&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下午游览梅园&梅兰芳纪念馆,晚餐继续感受泰州美食。

第三天:上午游览黄桥古镇,尝尝黄桥烧饼,中午前往祁巷村品尝祁巷八大碗。下午驱车返回杭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