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说人的自然寿命是120-150岁
下边看第二段,275页下边,是讲长寿的特征。这就是讲的个体,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样的人会长寿。
[原文]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人之寿夭各不同”,确实,有的人长寿、有的短寿。“或夭寿”,有的注家认为这中间丢个“或”字,就是“或夭或寿”。“或卒死”,近年来信息通道好了,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说谁谁谁身体挺健壮的,甚至是运动员,挺有名气的人,突然就死了,这种报道还是有的。当然这是信息条件好,没有名气的它也不报道啊。其实这卒死除了自己没有保养好、当时没有注意之外,也有先天因素在内。“或病久”,有的人倒不见得短寿了,但老是病殃殃的,拖了很多年,病久而不愈。这样一些情况,那个卒死他没有什么病就死掉了,没注意、甚至于是原来没发现。“愿闻其道”,说这是什么原因啊,怎么会有这样一些情况呢?
岐伯下面回答的是生理机能健全与否的问题,生理机能健全,寿命就长久,当然也有形体问题,“五脏坚固”,“坚固”可也就是包括功能在内了,坚固是五脏发育良好、阴阳协调,心阴心阳、肝阴肝阳、肾阴肾阳等等坚固,这坚固本身就含有功能良好的意思、阴阳协调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说它的功能状态。“血脉和调”,通畅而不滞塞,当然也不虚,是充足的。“肌肉解利”,“解利”就是滑润、流利,经得起运动。“皮肤致密”,这是形态上的致密而不受外邪(那也得有卫气正常)。“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25周、行于阴25周,营卫保持它的正常的循行。“呼吸微徐”,呼吸既通畅、又很轻徐而深长,没有粗糙的声音,“气以度行”,这说明气血跟呼吸之间就保持着协调,有一定的度数。因为人一吸一呼脉行几寸、运行多长的长度,这在《内经》里是有记载的,所以是“气以度行”,不能违反这个度。“六腑化谷”,前面说到五脏坚固了,这里又谈到六腑。六腑的功能是运化水谷、传导化物,就是消化饮食物。“津液布扬”,化生水谷才有津液产生,津液产生之后,还能够布散到各处去,多余的还能排出去。“各如其常”,上面所说的五脏、六腑、气血、皮肤、呼吸,以及气血运行的度数等等,那些生理机能都是正常的、协调的,“故能长久”,这样的人,从生理功能上考虑,他的寿命就长久。
下边从发育形态是否良好上考虑,“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说有的人到了百岁才死,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啊。换句话说,他不见得比一般的人生活条件、各方面要更好啊。确有如此啊,有这样的人,他这一辈子好像也没有太享过福,生活条件也不是太好,也没少操心受累啊,确有这样的人吧,活百八十岁也少见。岐伯是从长象、从形态上看,这是天赋的。“使道隧以长”,“隧”是深隧。“使道”的解释有两种:一个说是鼻梁骨直而不塌陷,但不是带钩儿啊,带钩儿的我们中国人不见得好。还有一个解释说是人中沟。两种解释都不太矛盾,从观象上来说、人的相貌上来说都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我们是说的天赋、禀赋,健康与否有这样一个看法。“基墙高以方”,“基墙”也是说的面部,“基”就是面部的骨骼,以骨骼为基,“墙”是说面部的肌肉。面部的骨骼比较高、肌肉也比较丰满,“方”就是方大、方面大耳,总之是说面部比较丰满。“通调营卫”,也就是气血充足,运行通畅。那怎么判定呢,就是面部红润有光泽。“三部三里起”,就是面部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起”就是高起而不塌陷,额头、鼻子、下颌都应该长得丰满,没有缩回去的样子,哪个地方扁了都不好。“骨高肉满”,也是说面部的骨骼比较高、肌肉丰满(不应该再说面部了吧,是不是说的全身呢)。说这样的人禀赋好,从健康程度来说,它可以作为一个长寿的基础,所以说是“百岁乃得终”。
[理论阐释]归纳了长寿的条件与特征。一是物种遗传因素,也就是“天定”。《内经》认为是百岁,王冰引《尚书》为120岁,现代研究认为是120-150岁。二是先天禀赋。三是后天保养(教材上未总结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