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占领东南亚后,天上有“驼峰航线”运输,地上还有“滇牛仔”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又北上攻占了毗邻中国南疆的缅甸全境,切断了连接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最后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为了保障战略物资供给,中美双方联手开辟了极端艰险,以至于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

这条航线东起云南省会昆明,经云南与四川交界的大、小凉山,飞过险峻的横断山脉,再折向西北,沿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飞越一座又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然后进入西藏,再折向西南飞抵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机场。由于日寇在缅北重镇密支那设立机场,集中了上百架性能先进的零式战斗机进行阻截骚扰,所以“驼峰航线”上的运输机往往要采取低空飞行,在险峻的山谷中机翼几乎擦着山崖飞行,因此损失很大。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持续3年零1个月的空运中,中美双方损失各型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多达1579人。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幸存的飞行员们连无线电导航都不再需要了,因为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的飞机残骸,就像一座座地面的航标,指引着他们直接飞回基地。“驼峰航线”除了危险,运输量也非常有限,为了弥补不足,有一群被称为“滇牛仔”的中国人挺身而出,开辟出了新的中印国际运输线。

所谓“滇牛仔”,其实就是活跃在滇西、滇南山区的驮货马帮。他们往往和昔日美国拓荒的西部牛仔们一样,头戴毡帽,身穿皮领褂和皮围裙,身上一股烟草和马粪混合的味道,这让那些在滇西国民党军中担任教官、顾问、联络官的美军感到十分亲切,他们在了解这些高原赶马人的生活后,往往竖着大拇指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滇牛仔”。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日寇封锁中缅、中越边境后,这些“滇牛仔”立即用自己的双脚甚至生命开始了新的探索,开辟了西起印度加尔各答、葛伦堡,经西藏的日喀则、拉萨,到西川的昌都,沿着茶马古道进入云南,经德钦、丽江、下关,最后到达昆明。仅一个单程就要走100至120天,进入十月大雪封山之后更有半年不能通行,因此实际上每年也就勉强走一个来回。

另外,这条路的艰难并不亚于“驼峰航线”,“滇牛仔”们先要克服喜马拉雅山的暴风雪和高山缺氧带来的困难,还要翻越无数雪山冰川,走过横断山脉绵长的凄风冷雨,跨过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河川激流,沿途常常有人畜因过度的劳累、疾病、饥饿而抛尸荒野。但驿运高峰时,这条路上每天仍有至少3万多人行走,马匹牦牛的数量更是超过10万头。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通过这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大批红糖、茶叶、火腿等特产被运出西南,国内急需的西药和工业原料等则源源不断被运了回来,其中,仅设在腾冲的“茂恒商号”一家,就运回了孟买纱厂的细纱5万驮,棉布、西药数千驮。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