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祛湿可能越来越湿,适得其反的错误不要再犯了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今年三伏转眼过去一半了

相信不少人已经实践过各种进补方法

盼着接下来能够舒舒服服过秋冬

的确如此

三伏对体虚的人来讲

是一年补虚的大好时光

所谓虚则补之

虚损既成

不补将何以复

通过进补养生已是大趋所示

不过道理是这样没错

但在“大补”之前

我建议大家先问一下自己

你现在适合补吗?

你真的补进去了吗?

为什么要这么问

因为我碰到了下面几条留言

照道理来说

如果你是真的“虚”

那不可能补不进去

但有的人

明明身体虚得很

却一补就上火

比如阳虚的人明明怕冷

却吃不了热性的生姜,桂圆。。。

比如阴虚的人明明内热

却吃不了滋阴的阿胶,熟地。。。

比如气虚的人明明乏力

却吃不了补气的黄芪,人参。。。

出现这种情况

那大概率说明一个原因——

你虽然虚

但进补的路被“堵住”了

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

两周前来了个女患者

告诉我她腰膝酸软并伴耳鸣的症状

已经持续半年多了

她两个月前去医院看

被诊断为“肾阴虚”

当时医生给她开了六味地黄丸

但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什么变化

然后又自己买了固元膏和阿胶

结果服完几天后发现阴虚不但没减轻

新的腹胀腰重等不适倒是出现了

然后她又听别人介绍

买了附子理中丸

腰重是减轻了

结果又出现咽喉肿痛,心烦失眠。。。

听完她的描述后

其实我心里已经有数了

再看看她的舌头

果不其然 ↓

(整个舌头颜色很淡,苔很厚腻)

看到这里

优秀的老读者也能反应过来:

这个人

湿气很重

没错

但她不是肾阴虚吗?

湿气又是从哪儿来的?

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意识到

湿气就是从大家热爱的补品里来的

补品补品

怎么还成了害人的东西?

道理其实很简单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机器

那脾胃就是加工厂

进入我们体内的每一样东西

饮料,食物,补品

都要经过它

如果脾胃是虚弱的

出现故障了呢?

普通的食物都不一定能消化完全

更不用说滋腻的补品

再珍贵的东西进到体内

也只会变成垃圾(本文指湿浊)

所以这位患者

虽说吃的是对症的滋阴药

但因脾胃不通

反而越补湿气越重

越补脾胃越虚弱

越补越不舒服

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后来针对她的这种情况

我就给了两条建议:

1. 调整个人习惯:把补品停了

2. 赶紧把湿化了,脾胃通畅要紧

针对第二点

我给大家推荐一款平时也能喝的茶饮

首先加点化湿药:

藿香,白豆蔻和白扁豆花

藿香芳香化湿,舒畅气机

白豆蔻行气化湿

白扁豆花

昨天的文章专门介绍过

是健脾祛湿的良药

化完了湿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

我们要让这些湿排出去

就可以用到茯苓,薏苡仁和赤小豆

它们都是甘淡利水的

然后呢?

根据今年寒湿重的节气特点

建议大家稍微加点丁香

温肾助阳,暖暖身子

整个茶饮

上中下都兼顾了

上:芳香舒畅气机,行气;

中:健脾化湿,解暑,止呕,温中降逆;

下:利水渗湿消肿;

这次我辛丑年祛湿茶特供版

用的也是上面的配方和思路

所以啊

真金不怕火炼

真虚也不怕补

当你身体补不进的时候

请大家一定牢记下面四个字:

欲补先清!

欲补先清!

欲补先清!

记牢了

在进补这条路上

你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