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90后夫妻放弃城市繁华回到故乡,种地380亩,小目标年入百万
新 农 人
2020年底,一场拉风的“拖拉机婚礼”,在益阳安化引起不小的轰动。6台农机设备组成的婚车车队浩浩荡荡从乐安镇街道上穿过,90后小夫妻肖霖和夏艳在用这场特别的婚礼高调宣布:“我们成为新农人了!”。
正值一年一度“双抢”
丈夫忙农活妻子带娃
回乡之前,大学学设计专业的肖霖,毕业后成了一名室内设计师;妻子夏艳则在长沙的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小俩口收入可观,他们在城市过着让人艳羡的小资生活。然而,一年半前,这对90后小夫妻却毅然选择了回乡当农民。
对于这个选择,肖霖的考虑是父母亲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回家能分担一点是一点。”而妻子夏艳更乐观,她觉得农业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行业,只要自己做得好,一样大有可为。
7月19日,顶着35℃的高温,我们在稻香园家庭农场见到这对90后小夫妻,此时正值“双抢”,家庭农场里的210亩早稻已经成熟,肖霖正开着收割机“轰隆隆”地收稻子,而妻子夏艳则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坐在门口安静地看着:一眼望去,仿佛时空静止,这样的岁月静好,也许便是人生最美好的模样。
花30多万建“育秧厂”
机械化农业势不可挡
回乡之后,肖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引进“育秧工厂”,育秧工厂由播种机和育秧棚两部分组成,需要投资30多万,他刚提出这个想法,便遭到父亲肖又初反对。
肖又初一辈子以耕种为生,他是村里最早购买农机设备的人,可谓是当地机械化农业的引路人。反对引进“育秧工厂”,他有自己的想法,“一年也就赚这么多钱,这个投资太大了,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原来,肖又初打听到,外地有几家建“育秧工厂”的农场主,第一次机械化育秧并不成功,亏损严重,最后还是采用的人工育秧。
肖霖理解父亲的担忧,但是,年轻的他还是想试试,“育秧工厂未来还是很有前景的!”于是,他专心学习机械化育秧的技术,主动同父亲分析其它育秧工厂失败的原因,最终,用自己的信心说服了父亲。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育秧工厂第一次早稻育苗就相当成功。“以后,我们除了给自己育秧,还可以帮其他农户育秧,插秧,我们可以转型做一条龙服务,其他农户就只要坐在家里收谷子就可以了!”肖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吨米的大订单飞了
夫妻决定“苦练内功”
为了拓展自家大米的销路,他们动用自己的人脉,广撒网,做宣传,终于,一个20吨大米的大订单找上了门。“我当时好开心啊,感觉一年的销路都不用愁了,结果自己一了解,发现我们做不了!”提起这件事,肖霖就情绪有点低落。原来这个订单是要给商超供货,各种手续和资质要求都非常严格,然而,自己家的大米却连商标和品牌都没注册,也没有专门的包装袋。
失落之余,小俩口决定从新开始,注册商标品牌的同时,还给自家的大米进行了质检,发现各项指标都非常不错,“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要把证办齐,不然我们都不敢往前迈!”
为了做大品牌,小俩口还在推动联合周边其他家庭农场规模生产,统一销售。然而,这个过程却并不简单,经过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有几位农产主同意统一水稻品种,进行规模种植。
一年种地380亩
小目标是年入百万
回乡一年半,种地380亩,小俩口的年收入有三四十万,比在城里上班没得差!但是,肖霖对于这个收入并不满意,通过这一年半的布局,他相信家庭农场明年的收入能翻番,上百万完全不成问题!
这对90后小夫妻,已经把这片山清水秀的稻田,当成自己施展拳脚的大舞台,新农人们,未来可期!
记者|陈韶芳
通讯员|阙聘雄
来源: 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