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重取舍,学贵能行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2期
主编:雪漠

观重取舍,学贵能行

观物如慧剑,要有穿透力。格物妙观察,区分并解析。

量度有比较,生成所作智。博学亦慎思,明辨笃行之。

学贵而能行,慎言重行履。

“观物如慧剑,要有穿透力。”观察任何事物都要穿透表象、直达本质,就像用智慧之剑刺穿碍眼的屏障。香巴文化有一尊佛像叫玛哈玛雅金刚,他手持弓箭,其中的箭就代表了穿透现象直指本质的智慧。

“格物妙观察,区分并解析。”“妙观察”是最好的格物,智者善于观察,他的心犹如明镜,能照出世间万物,自己却如如不动,平静如水。但与此同时,他一定是了然分明的,如果没有了然,就是顽空和无记,而不是明镜一样的智慧。

现在,很多人都陷在顽空无记里,像是死机的电脑,也像是一块石头,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不对的。过去,禅宗修成之后讲究对机锋,就是为了看你的境界能不能生起妙用。我们的创意写作班也是这个目的,如果学员们能从自性中流出文章,说明他的智慧活了——接下来他能不能保持这种智慧,会不会丢掉,是另一回事,但至少在写出文章的这一刻,他的真心是活的。

不过,光有清明灵动还不够,“妙观察”中还要有区分和解析。

我举个例子。《智慧课程》需要一些新的内容,我就对儒释道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建立了一个将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体系,然后写了一首四五千字的偈子来诠释它。这首偈子就是本书中的偈子。其中虽然有区分和解析,但只是妙观察智的妙用,没有一点概念化的东西,也不是拼凑出来的,是从真心中流出的智慧,就像十月怀胎后的生产那样自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可它其实是一种与生具来但不为人知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我们称之为本体智慧。这种智慧得到开发时,你不用刻意地思考,自然能将自己经历的一切都化为营养,让自己的灵魂更加强大,从而离苦得乐,变得幸福,再从圆满的真心中流出智慧的文字,让别人也明白、幸福。

所有智慧和科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得到幸福,如果一种科学让人类远离幸福,这种科学就是坏科学;如果一种政治让人类远离幸福,这种政治就是坏政治。同样道理,让人类远离幸福的哲学也是坏哲学。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让人类远离幸福,就是坏的,文化也是这样。人文的目的,同样是让人得到快乐,远离痛苦,而不是让人拥抱痛苦、拒绝快乐。

不过,人类追求的快乐各不一样——大部份人追求的都是有条件的快乐,这种快乐很容易得到,我们称之为世间法的快乐。买一辆小车,或者买一间房子,你就会拥有这种快乐。有时只是买上一件新衣服,你也会觉得很快乐,但这种快乐同样很容易失去。比如,人一旦对小车、房子和衣服失去新鲜感,这种快乐就会消失,如果他心爱的衣服被人弄上洗不掉的污渍,房子和小车也被夺走,他还有可能会产生仇恨心理。所以,需要依托的快乐是不可靠的。

有些人对这种快乐感到厌倦,于是开始追求另一种快乐——智慧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不需要条件,无所凭依,我们称之为出世间法的快乐。它跟知识带来的快乐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很多醉心于知识的人也会看淡红尘中的很多东西,包括名利财位,甚至爱情、亲情等等,他们心里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比如牛顿,关于他对科学的痴迷,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我的印象很深:有一次,牛顿在家里请客,饭菜都准备好、摆在桌上时,他发现时间还没到,就打算回去做一会儿实验,朋友们到了再出来。结果,他一做实验便忘了时间,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好几个小时以后了。更有意思的是,当他急急忙忙地走到饭厅,发现桌上只剩下一些用过的碗碟和饭菜的残余后,竟然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只是自己忘掉了而已,于是就拍了拍肚子,回到实验室里继续做实验去了。

你想一想,当一个人对知识的痴迷能让他忘掉饥渴时,他还会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吗?当然不会。所以,知识带来的快乐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就连这种快乐也是有条件的。我们都知道傅雷,他很了不起,翻译了很多很好的作品,比如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作品等。对精神世界的追寻,让他节俭知足,能够简简单单地活着,但他的晚年仍然不快乐,最后还自杀了。所以,快乐虽然是简单的,但有时也很难。当它不是来自于内心的圆满时,就有太多东西能摧毁它。世界上只有一种快乐不可能被摧毁,那就是无我无执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跟世界没有关系。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不管怎么样,它都会走向终点。因此,最重要的不是经历了什么,而是活着时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品质。不要希望自己能改变人类的命运,实际上,没有哪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人类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也许会像恐龙那样毁灭,也许会进化为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以其他方式存在。所以,道家不追求救世,它追求改变自己的存在状态。在道家的训练中,自身能量汇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克隆人那样的身体,道家称之为阳身。阳身具有人的全息,看起来跟真人没什么区别,你可以让“他”代替你去做一些事情,非常有意思。

“量度有比较,生成所作智。”“量度”指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分寸感。孔子说过“过犹不及”,过了头和没达到一样,都是错的。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设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比较各种方式,从中选择最恰当的那一种。

阳明心学将人下意识的第一个念头称为初心,它就像婴儿的天性。比如,你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问他有什么梦想,他可能会告诉你他想当科学家、舞蹈家等等,这些不是胡话,是他们的天性,如果你懂得顺势而为,而不是否定、质疑和打击他们,他们长大之后就有可能真的成为科学家、舞蹈家等。

西方人也认为,最初的梦想是孩子的天命,是上帝赐给孩子的礼物,有一本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书中,就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牧羊少年,他为了找到梦中的宝藏,卖掉羊群,走了很远的路,遇到了很多人和很多事,也有过很多的思考、纠结和选择,最后终于找到了宝藏。但是,宝藏并不是他最大的收获,他最大的收获是一个更加完善的自己。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应该看一看。可惜,太小的孩子可能读不懂这个故事,当他们能读懂的时候,也许已经老了,有了太多需要承担、很难放下的责任,很难像书中的少年那样上路了。这就是人生的悖论。不过也说不清,佛陀就是在娶妻生子之后做出选择的,但这意味着他必须背负更多的东西,也必须拥有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或许,悖论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明白选择的重量,明白梦想的重量,用泪水和汗水来浇灌一朵属于自己的智慧莲花。

刚才我们说过,所谓的成所作智,是通过量度和比较,找到做成一件事的最好方法。不过,这不是最上乘的智慧,因为它还需要顺势。最上乘的智慧是不管“势”,不管顺不顺从,只管做好自己,让世界自然而然地认可自己。释迦牟尼就是这样,他没有使用任何行销学的技巧,但他有符合时代需要的大道,因此自然而然地成功了。这就是“得道者多助”。老子也是这样,他虽然讲了很多成功学的东西,也讲了很多应世的智慧,但他从没有用过这些东西——虽然他一直在躲,生怕世界追捧他,可他不管怎么躲,也会有人来找他,将他的东西发扬光大。为什么?因为“得道者多助”。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最上等的成功。

“博学亦慎思,明辨笃行之。”不拒绝任何对你有用的东西,认真地将它化为自己的营养,用它来经世致用、贡献社会。与此同时,还要学会辨别,辨明以后一定要“笃行之”,也就是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实践它。

真正的博学不是刻意为之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读书也是如此。读书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得到什么东西,而在于一种非功利的心态。经常看一些对生命有意义的书,不要管它能带给你什么,你就能好好地读书,真诚地跟作者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自己、享受生命。当然,你不需要排斥功利性的读书,有功利的读书也很好,问题是,你读着读着,最后就会觉得非常厌倦,一见书就反胃。因此,博学更重要的是享受性地读书。有时,我们会称之为读“香书”。

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读书,就是先让自己的心稳定下来,拥有智慧,知道该如何吸收和选择,再谈读书和博学。而且你不能贪多,要先读懂一本书,融会贯通之后,再看其他书,这时,你才知道该如何选择和吸收书中的营养。这非常像《笑傲江湖》中的吸星大法和易筋经。令狐冲学了吸星大法之后,可以把别人的内力吸到自己体内,但这股内力四处乱窜,无法控制,让他非常痛苦。读书读得太多,不懂吸收和选择也是这样,如果不能消化各种知识和理论,它们就会把你搞得一塌糊涂,混乱不堪。后来,少林寺长老传给令狐冲易筋经,令狐冲把各种内力都化为自己的真气之后,才真正地受益。易筋经就相当于达到了一定层次的智慧,有了它,你就能辨析所学的知识,把它们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时才是真正的博学,博览群书也才有真正的意义。

“学贵而能行,慎言重行履。”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实践,如果不能知行合一,学习就没有真正的意义。所以,要少说话多做事,认真观照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能不能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去贡献世界。

王重阳丹道修成之后,在山东半岛收了几千个弟子,这些弟子不好好修行,也不好好实践,整天吵吵闹闹,互相干扰。王重阳觉得这样实在不行,索性装病,绝大部份弟子看到王重阳也会生病,就产生了怀疑,纷纷离开。最后,几千个弟子走得只剩七个人,这七个人就是最后的全真七子。虽然表面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教派的规模急剧地缩小了,但是从真正意义上看,这反而是好事。因为,如果那几千人不走,就会带来巨大的干扰,让全真七子也成就不了。

释迦牟尼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像提婆达多,就给他制造了很大的麻烦。释迦牟尼的成就弟子很多,常随罗汉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些人之所以出家,跟着佛陀在荒野丛林间流浪,是因为他们看破了红尘,一心一意想要解脱度众,所以他们不玩口头禅,只想好好地实践,照着佛陀教给他们的方法成就自己。每次佛陀讲完法,他们都会“欢喜雀跃,信受奉行”,也就是高兴得像是跳来跳去的麻雀一样,全然接受释迦牟尼所传之法,立即实践。其中,“信”是相信;“受”是全然接受,一点都不对抗;“奉”是把它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心中没有任何存在比它更加重要;“行”是实践,照着去做。所以,他们个个都是圣者,个个都实现了解脱。

这样看来,那个时代被称为正法时代是有理由的。到了现在,情况已经很不一样了。我给好些大学生提供了机会,但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经常与你的思想对抗,很难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真正能传承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相反,一些人在生活中经受了历练,发现自己的思想好像不对,于是完全打碎了自己的傲慢,消解了自己,反而更能接受你的思想——当然,我也希望有例外,如果现在的孩子中有人能信受奉行,那也很好。

上面的内容就是我对“格物”的理解,跟儒家的传统说法有点不一样,但更切合心灵训练的需要。因为,了解世界是格物的基础,还没有了解世界,就谈不上格物。就算你勉强地去“格”,很多东西也不成熟。只有明白智慧,了解世界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地探究跟自己的心对接的一切,这时,才有真正的格物。

END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甘肃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 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立删

戳原文,更有料
(0)

相关推荐

  • 有悟则感|恭喜自己喜提谜底

    青海有一座白马寺. 白马寺是汉语俗称,这座小寺院的藏文名称叫玛什藏,此外还有金刚崖寺.觉华寺等汉语俗称不一而足.关于俗称白马寺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比如说是仓央嘉措的前世前往内陆途经此地,前来寺内朝拜, ...

  • 如来佛祖是哪国人?从人到神他经历了什么

    艺述史官方原创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吧,你们知道其实历史上几位大牛,老子.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其实生活的时代并不远,相差最大不到二百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人类哲学历 ...

  • (诵读)俺家媳妇是福星(小小说)||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

    俺家媳妇是福星(小小说)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新媳妇小兰是从很远的刘庄嫁到李庄的.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时代,社员们每天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 小兰是个新媳妇,人又长得漂亮,队上的男男 ...

  • 学贵有恒,学贵有精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对于在成长道路上奋斗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勉励和提醒. 很多踏入社会的青年,接触不同的工作岗位,面对各 ...

  • (诵读)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 ||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

    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风把时光吹奏出 一道道彩线 又四季分明的 装进了记忆的盒子里   打开春的盒子 妈妈从烛光里走出来 八音盒里骤然响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 ...

  • 892期 || 罗志英作品:“学贵有用”说关学

    志英开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也称"四为"每每读 ...

  • 七律长征等四首||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

    七律长征等四首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七律 长征 红军几度破宫銮,万里长征踏泥丸. 四次周旋调赤水,五回围剿扎营盘. 金沙江暖燃丹火,铁索桥寒灭敌冠. 翻越雪山过草地,扬鞭陕北巨龙 ...

  • (诵读)古风唱和:兰台雄风 ||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伤木(江南人)

    古风唱和:兰台雄风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伤木 编辑/落英小桥 兰台巍峨雄风劲, 阳春楼高楚地馨. 琴弦乱弹寻佳丽, 冬水何处觅知音?  == 冬水何处觅知音? 文苑彩蝶袅袅行. 高山流水 ...

  • 醉妆词·柳州赋(12首)|| 罗学贵(湖北)*诵读/宴平乐(山东德州)

    醉妆词·柳州赋(12首) 文/罗学贵 诵读/宴平乐 编辑/落英小桥 1.路边走.道边走.切莫寻花柳.道边走.路边走.莫恋金杯酒. 2.爱长久.恨长久.望断河边柳.恨长久.爱长久.醉了桃花酒. 3.怨难 ...

  • || 罗学贵(湖北)*诵读//伤木(江南人)

    故乡恋 文/罗学贵  诵读/伤木 编辑/落英小桥 故乡的景色在梦里 父亲的桃园花满地 母亲的蒸包还冒着热气 姐姐出嫁的花衣 挡不住滚滚的泪滴 泛滥的乡愁决了堤 堤岸的杨柳风兮兮 门前的大河哼着歌远去 ...

  • (诵读)李承英古风六首 ||李承英 (湖北)*诵读/罗学贵

    李承英古风六首  文/李承英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学习百年党史感悟 文/李承英 (一) 建党百年路遥遥, 艰苦卓绝苦辛劳. 腥风血雨不畏惧, 工农:推翻蒋王朝. (二) 人民代表国体好, 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