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如何吃?
饮食的目的在于获得气血,补充能量,同时避免生病。
合理饮食体现在三个方面:
1.要养好脾胃。
脾胃好才能化生气血,衡量标准,平时吃得下、化得开就算好脾胃。
此类人群可以辨证施补,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上以温热为主,可以适当吃些牛羊肉、汤方等补益品;
另外可适量吃些核桃、栗子、榛子、杏仁等坚果,这些坚果大多有补肾益精、强体御寒的作用。
如果你脾胃不和,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腹胀等症状,那你近期或者这段时间内,要清淡、主素、七八分饱,并且忌寒凉水果、海鲜、油腻、过辣、烧烤、粘糯等等。
2.食当地当季食物。
饮食要符合天地规律,所以要食当地和当季的食物,这样才是最养人的,比如:
五谷是不能少的,五谷得天地之全气,吃五谷才是最养身体的,最有益于健康的。
萝卜,冬天白萝卜赛人参,可宽中化积滞,下气化痰浊。可以帮助我们加快肠胃蠕动、增强食欲、还能健脾顺气。
白菜,作为冬季的时令家常菜,有“百菜不如白菜”的美誉,禀受了整个秋冬的肃降、收藏之气,常吃,可清肺热、通利胃肠、解毒醒酒、消食下气、和中、利大小便等功效。
3.五味调和。
调和五味,是饮食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平时吃饭滋味过厚、过重,那可能说明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差了,要加重滋味,以寻刺激。
所以建议你这段时间,试试在家做饭,自己调和五味,少盐,则不伤肾;少糖,则不伤脾。五味皆当少些,则使五脏归于平和。
寒冬如何睡?
尽量21:00前睡觉。
冬天早睡晚起,是特别通应于天地大道的。你看一到冬天,天地间的花草树木枯萎凋零、昼短夜长,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这是一个万物修整的季节,人要顺应天地气机,在作息上宜早卧晚起,才不辜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漫漫长夜。
那些从事IT、金融、医疗、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尤其要注意晚上一定要保证睡好觉;小朋友晚上也尽量早点结束功课。
很多农村的老人,看完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就开始准备睡觉了,其实是非常贴近古人的生活规律的。
这段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阳气才能顺利归根,肾精自是封藏得力。中医说阳根深则阴旺,阴旺则能藏精而起极,就是这个道理。
睡好觉,既能养阳又能养阴,一举两得,是上天赋予我们身体最好的修护大法~~阳气密固,精力充沛,我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
这个时间段的运动,宜阴中求阳,不建议做剧烈运动或半夜运动,更不能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跃。静坐就非常适合冬日练习,用低能耗的运动来通畅气血,聚精养神。静坐,看似是静止不动,其实练过的人都能体会到,保持不动也是一种费力的运动。现代人多心浮气躁,做事没有恒心,静坐时,身心放松,就这么静静地待着,再配合长期细、匀、慢、深的调息修炼,亦可以让人聚精会神,于静中使五脏六腑归于平衡。你漂浮不定的心思、心神出于本能就能收回来了,所谓神志藏内。如若能长期坚持,对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非常有益处。所以最养人的运动不是健体,不是扩大肌肉、增加维度,而是健身,中医推崇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健身项目: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站桩、气功等各种养生功法都有这样的功效。它们既重视外在的形体锻炼,更注重内在的精神炼养。如果自己在家没有老师带领,自学效果不佳,我们也可以选择饭后散步,散步不需要什么招式,带着一颗放松的心即可。随意行走,双臂自然摆动,动则阳气升浮,静则阳气归根。一动一静,即一阴一阳,即为道。得道既能符合天地规律,又能身心平衡,归于和谐。养生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最好的保健是顺其自然。老人有老人的运动方式,小孩有小孩的自然之道。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运动的规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进入冬天以来,我们一直在呼喊泡脚。冬天气血亏虚,不足以温煦四肢末端,我们可以通过泡脚来让身体的圆运动重新转起来。身边的一些家常之物,就可做泡脚引子,比如:艾叶15克、花椒15克、葱叶15克、姜片,任选其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别兑凉水,直接泡药效更好,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虚人不出汗为宜)。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今年注定是个动荡且魔幻的一年,我们见证了这个世界在短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变。肆虐全球、杀而不灭的新冠病毒卷土重来,口罩成了我们身体多的一个器官符号;濒临破产的企业,和越来越多的失业人群的哀鸿遍野;国与国之间不断擦枪走火紧张的局势。人们面对无常总是无助,孩子还要不要送去幼儿园?我的行程要不要改签?要不要等别人打了疫苗,我再打?这颗心在焦虑中“如煮如沸”,一刻也不得安宁,太多的情绪、烦恼将我们包围。我们抗拒生病,遭遇不幸如临深渊,如果换个角度想想,疫情如同生病,都是人生觉悟过程里很好的化缘,如何化焦虑为菩提,如何转化逆境?这是后疫情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需直面的功课。所幸,我们生在中国,我们有现代化的防疫手段作为后盾;所幸,我们生在中国,我们有古老的文化传承,作为心灵的皈依。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个人要想精神不痛苦,人格不堕落,多读圣贤书就是不二选择。经典是我们的护身符。你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读字句呢,还是听声音呢?读的是圣贤之道,听的是圣贤之音,天地之道,人类最高明、最深刻、最广大的智慧,都凝聚在经典之中了。在圣贤之音的润泽下,那种心境是平和的、安祥的,也是光明的,于一字一句中可以体会到圣贤静定的德量。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当我们在黎明时分起床,翻开经典晨读或者默语的时候,觉得心里特别的安定、踏实?就在我们处于安定踏实的状态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序、美好,我们的日子过得像经典一样富有踏实感、厚实感了。用自己的力量将经典在生活中、在家庭中落地,从中开始引领向上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经典受持的意义。《黄帝内经》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类七尺之躯,生于东西南北中,长于四时寒暑。每个人想要健康地活着,就不得不观照这上下时空、四通八达的天命、天气和天时。读《黄帝内经》,学习寒暑往来的养生智慧,顺应天时而活,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
老子在《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我们的生命都从静定中来,静就是归复物质生命的本原之性。没有静,生命就不会有归根,不归根也不会有圆满。守静,可以让我们做一个“常”人。知“常”才会“明”,了解自然万物的规律,从中仔细观察它们生死循环的道理,符合自然才能合于“道”,体道而行方能长久。我们的起心动念、思想意识皆是“风”,心念一动,就是风吹尘扬,我们的心灵国土就不干净了;当我们焦虑惶恐之时,我们的思想念头就是“飓风”,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狂风暴雨,能够从地狱吹到天空,足以毁灭整个世界。学会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心静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就是在这个浮躁世界中最好的修养,也是安身立命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