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张吕夫痰瘀同治眩晕临床经验总结

本院张吕夫主任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世代业医,均以妇科、儿科见长,声享京冀,张老为其第十一代传人,从医40余载,精于妇、儿及内科杂病。张老论治内科杂病十分重视痰和瘀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临证以活血化瘀与祛痰利湿相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屡起沉疴。兹就张老痰瘀同治眩晕经验整理如下。

1辨证要点

痰和瘀是临床许多疑难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张仲景较早提出痰饮可以导致眩晕。朱丹溪认为,眩晕“属痰者居多,盖无痰不能作眩也”。《景岳全书·妇人规》用失笑散治产后血晕。王清任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晕昏,并指出元气既虚,血气不畅也会致“瞀闷”。《血证论·瘀血》云:“瘀血攻心,头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

痰和瘀均是病理产物,在病变过程中往往互为影响。《景岳全书》引王节斋日:“津液者血之余,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浊,则凝聚而为痰,痰乃津液之变,如天之露也,故云痰遍身上下,无处不到,盖即津液之在周身者。”《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认为诸痰候“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血证论》指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张老认为,瘀血与痰互为胶结,可遍及脏腑、经络,无处不到,故“痰瘀互结”的病证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在脑则眩晕、头痛,在肺则为咳、为喘,在心则怔忡、心悸、胸痛,在四肢则麻木不仁等。

痰瘀互结所致眩晕病症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常兼见呃逆、呕吐、胸痹作痛、失眠、心悸、怔忡等。辨证要点,除掌握一般体征外,重在望舌,无论痰湿、痰浊内阻,舌苔每多腻苔(白腻、黄腻、黏腻、厚腻等);凡有瘀阻,舌质往往紫黯或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增粗、曲张,因此,紫黯舌及腻苔是痰瘀互结证候在舌象上的反映,也是辨证之要点。
2痰瘀同治

基于上述辨证,张老认为仅用活血化瘀,则痰不能尽化,独用化湿祛痰则瘀必留滞,故两者应兼顾。另外,瘀和痰的形成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化痰祛瘀的同时要注意宣通气机,所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气”,气顺则一身之痰尽消。气血运行畅利,病邪无稽留之害。故血中气药、气中血药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祛痰化瘀的同时还要选用化瘀散结或散结分消之品,使之相济。祛痰方中佐入行气化瘀之品,能促气血流通,有助于痰湿分化:而化瘀方中伍入行气化痰之品,亦可疏理气机、疏通脉络最终使痰消瘀散,病情好转。

用药方面,活血化瘀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祛痰化湿恒以三仁汤加减,理气根据病情佐入陈皮、合欢皮、玫瑰花,心肝火盛见心烦、口苦者加黄连、菊花等药物。
3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2011年5月30日初诊。主诉头晕,神疲乏力,心悸,胸闷,口干苦,健忘,呃逆,尿赤,便干,舌黯红、舌尖瘀点,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血府血瘀,脾胃失和。治以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利湿。张老以自拟血府三仁汤加减: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柴胡10 g,桔梗lO g,枳壳10 g,牛膝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法半夏10 g,厚朴10 g,杏仁10 g,豆蔻10 g,滑石30 g,竹叶lO g,秦艽10 g,甘草lOg,合欢皮10 g,薏苡仁10 g,玫瑰花10 g,焦三仙30 g,黄连8 g,白芷10 g。每日1剂,水煎日两服。服1剂后患者即觉症状明显减轻,14剂后,眩晕、心悸完全消失,自觉体力增强,二便通畅。舌红,苔薄白,脉沉。停药1个月后复诊无眩晕。

按: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血行不畅之瘀血证。方中除桔梗引药上引、牛膝引邪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外,其余药物均入肝经。其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之特点。《温病条辨》三仁汤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君药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豆蔻芳香化湿、行气调中;薏苡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臣以法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佐以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血府逐瘀汤与三仁汤两方合用常起奇效,尤其对夏季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侵及脾、胃、 肾,上犯头目等,疗效更佳。
4讨论
    各种致病因素引起人体气机不畅,脉络失和,血行不利,即可导致血脉瘀阻。血瘀既成,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影响人体气机,变生百病。临床上有气滞不畅而致瘀,有气虚运行无力而致瘀,有寒邪凝涩而致瘀,有热伤血络或煎熬血液而致瘀,更有痰湿、痰浊内蕴而致瘀。故瘀非病之本,实为病之标。

痰,亦是常见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之一。中医对痰病的论述,早在《金匮要略》已有论痰的专篇,嗣后又不断充实、发展,“痰注全身”、“变化多端”、“怪病多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论说每多给后世医家以借鉴。痰的形成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引起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障碍,影响到津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津液停聚而成。痰之既成,可随气升降,外而筋骨皮肉,内而脏腑,无处不到,变病种种。

临床上,瘀血的病理过程与痰的关系颇为密切,瘀血、痰水常相互胶结为害。《内经》认为“津血同源”。然痰乃津血所成。朱丹溪明确提出“痰瘀同病”之说。《丹溪心法》日:“痰夹瘀血,遂成窠囊。”

总之,临床上痰瘀互结,则应痰瘀并治,分消其势。张老临证以化痰法治疗眩晕收到满意疗效,为临床治疗疑难病证提供了思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董志刚痰湿血瘀论治痛风性肾病临证经验

    张雪楠,董志刚2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田.据统计痛风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一18%, ...

  • 痰瘀互结证

    痰瘀互结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痰浊瘀血相互搏结,以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痰多,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胸痹.痹证.肺痈.狂证.中风后遗症.癥瘕 ...

  • 『名医经验』张建夫教授治疗癫痫经验

    张建夫(1924一),男,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西府名医. 1病因病机     中医对于癫痫的认识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 ...

  • 『名医经验』张觉人教授运用益气固脱法治疗急危重症经验

    益气固脱法是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危重症治法.笔者有幸受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觉人教授指导,跟师查房.门诊.出诊.目睹张师运用益气固脱法治疗危重症.张师认为现代医学急症的快速发 ...

  • 『名医经验』张树本主任医师应用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张树本主任中医师系重庆市首批市级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出名门,从医50余载,医道精深.学识颇丰,擅长以经方治疗内科杂证.笔者现就跟师临床中经方运用治疗奔豚气证,以示一斑. l临床资料     ...

  • 『名医经验』鼻饲服药解痰蒙心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贾佩琰 王某某,女,20岁,2007年8月4日患病,初起头痛发热而兼呕逆,四天之后,神志昏蒙,送某医院治疗三天,患者仍昏迷不醒.余应邀请,前往诊视.见患者口噤不语,饮食不进, ...

  • 『名医经验』张士舜治咳嗽案

    赫某,女,40岁,1974年生,2014年11月14日初诊.就诊时令:立冬. 患者主诉咳嗽,黄痰,伴有咽痛,鼻塞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因妇科手术而抵抗力低下,感受外邪,开始出现咳嗽.咳吐黄稠痰.咽痛. ...

  • 『名医经验』张金良主任医师“组药”汤方治疗胆石症经验

    张金良主任医师为黑龙江省著名中医肝病专家.张金良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具有利胆排石功效的"组药"汤方,临诊时巧妙加减,其效如神.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良多,兹将 ...

  • 『名医经验』张文泰运用民间验方经验

    家父张文泰老中医,数十年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数十年的医疗实践中,曾多次拜民间中医骨伤.中医外科.中草药师为师,并非常重视对民间单方的收集.整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验方,具有简.便.廉 ...

  • 『名医经验』清心火涤痰浊治顽固性失眠

    ·人体阴阳气不交是"失眠"的总病机. ·我国西南巴蜀之地两江交汇,湿浊蕴蒸,加之饮食习惯喜食辛辣厚味,故痰热内生.内盛,内扰胆.胃.心神之失眠非常常见,曾定伦运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

  • 『名医经验』张正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张正浩教授自1968年从本校中医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善治临床各科疾病.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对张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感触良多,获益匪浅,现特择录吾师治特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