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修炼与“人体五脏”和“五行”的关系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言拳法不能不讲拳势,讲拳势不能不论气势,论气势不能不探究气的根源,即气的生成原理,也不能不知道气的运行机制。人靠五脏的正常生化而得以生命存活之气,得以生存运动之能量,这就是“气由五脏而生”的说法。五脏,是我们生命性状的源头和内气生成的根本所在,任何一脏出现问题,都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五脏之名为心、肝、脾、肺、肾。按五行学说而论,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故显轻灵;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故形有曲直之用;脾属土,其有敦厚之性,故有无所不化,无所不容之能;肺属金,其性虚灵,故有随势变革之能;肾属水,其性松沉,故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的属性之本意。五脏之间各司其职而又配合默契,才得以准确的生发内气,才得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及自身正常的神、意、形态之运动。
《易传 · 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最早记述太极与五行关系的文字。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又道出了太极拳与五行的关系:“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两仪、阴阳本身又是包含两种对立、辩证、互转的属性,所以两仪就生成了四象,四象又生成了八卦。太极拳既然以“阴阳互转,动静开合”作为自己的根本,就必然具备了五行的内容。
五行之名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内合五脏:肝合木,心合火,脾合土,肺合金,肾合水;外通七窍:目为肝之窍,耳为肾之窍,口为脾之窍,鼻为肺之窍,舌为心之窍。
自古,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和运用,时刻不能离开对自身五脏、经络、各部位所属的认知,这对自身一气、而统贯周身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重于内修,离开这一点来研究太极拳攻防修炼和运用,皆成无本之源,无根之木。
太极拳者,练形以合外,炼气以实内,内外相合,则内劲(内气)遍周于身。自脏腑而出于经络,自经络而入于脏腑,从此而生两仪。乃生肾而骨,肾属水脏,水能生木。肝属木脏,而生筋;筋附于骨,乃生肝而长筋,木能生火。心属火脏,而主血脉,火能生土。脾属土脏,而生肌肉,土能生金。肺属金脏,而主皮毛,乃生肺而长皮毛。五脏以次而长,六腑以次而生,是形之成也。
具体体现在太极拳拳势中的五行,则是:分筋错骨之擒拿为金,金者,刚中有柔,变化刚猛、灵敏、快捷;节节贯穿之缠丝劲为木,木者,曲中有直,直中有曲;随曲就伸、粘黏连随之推手为水,水者,因势导利,随形而成,或惊涛骇浪,或潺潺而流;崩炸惊弹之发力为火,火者,性猛如虎;气沉丹田之内气运转为土,土者,五行之中矣,蓄势最足,气力无穷。
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不仅五脏和五行关系密切,太极拳与五脏、五行也是息息相关。总之,太极拳拳势、攻防之变化,乃一动而全身内外上下四肢百骸无不按序而动,一合而全身内外上下四肢百骸无不合住,此乃言拳势攻防之动、静。明白了太极拳与五脏、五行、经络的运行规律,才能做到以外引内,内外相合,互为表里、渗透、促进,而相得益彰。所以就有了意念驱动拳势,拳势产生内气(内劲),内气引导外形,外形凝聚意念的环环相生。
对于初级习练者,关于拳势与五脏、五行的知识,只需要做初步了解,作为学习和认知太极拳的一个工具、途径。而不要执着于经络之气,亦不要执着于五脏之生化,此两者皆为中医专业学科。仅就太极拳的教学来说,教者,需借此来阐明拳理拳法;而学者,也需要作为了解,借此来帮助自己领悟理法的深意,一旦理法明了,自然就会更加容易接受太极拳“内外相合”、“一阴一阳是为道”的拳势修炼。
文/田芸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