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笔记 | 张明辉:玉龙,雪山之巅

行旅笔记

缆车停了下来,步入天台,云里雾里,一片苍茫。

玉龙,雪山之巅

文 | 张明辉

早上,我们的面包车从丽江古城出发,往西北方向行驶,目的地是玉龙雪山。这座被纳西族称为“波石欧鲁”的圣山,一直屹立在宇宙的庙宇,山顶长年积雪,挺拔绵延。坐在车里,清冽得冷,呼出的热气很快消散。窗外的群山在雾里迷漫,飘飞的雪花如轻盈的花瓣,瞬间即逝。

车子在中途停靠,我们现身在空旷的马路上,几个裹着围巾的当地妇女过来兜售针织的手套等日用品,用于御寒,我谢绝了她的好意。穿过马路,黑松林就在眼前,一块硕大的石头上用红字标着“甘海子,3100”, 甘海子是玉龙雪山的三大草甸之一,原是一片亚高山冰蚀湖泊。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因雪线上升、积水减少而干涸。四野空旷,人们总是对过去充满好奇,残存的冰碛石,见证了冰川时期的地质运动,成为对远古最好的记忆。

半小时之后,抵达白水河,一汪幽蓝的蓝月谷,静谧深邃,明净的玉龙雪山就在前方一侧,仰望圣山,遥不可及。积雪封冻了高山,只露出神秘的一角,而河流则欢歌不止,滋养着周边的草木和生物。雪域高原的神灵,一定居住在冰雪世界,俯瞰着大地、森林、河流和子民。在云杉坪,纳西族人将蓝月谷的潭水命名为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听涛湖。传说中,殉情的纳西族男女,将玉龙雪山归结为爱情的归宿地,将心事都交付给蓝月谷幽蓝的深邃,艰难地爬上雪山之巅的伊甸园,在那里放牧白鹿,听鸟儿报晓,喝白雪酿的美酒。

在简朴的纳西族庭院用完午饭后,我们要从海拨3356米坐缆车抵达4506米高度,然后步行至4680米。玉龙雪山长年冰雪覆盖,5596米的山峰至今无人登顶。在二战时期,飞虎队在驼峰航线上飞翔,在百里之外就能发现一个金字塔式的银色航标,即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而唐代南诏山封玉龙雪山为北岳,它的脚下就出现庙宇,供奉雪山之神“三多”的神像。这里应该是纳西族离雪山最近的村庄了。

后来,我从《纳西纸书》中得到证实,此地名叫“玉湖村”,1922年,美国人洛克来到丽江,一住27年,他把大量丽江的文章和图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以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风光介绍给了西方世界,玉湖村即是他的居留地,如今还存有他的大量遗物。1962年,在弥留之际,他这样写道:“与其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更愿意死在玉龙雪山的花丛中。”我亦挚爱这方山水,在“猴脑石”筑就的暖色村庄,清凉的山风划过脸颊,四肢舒展,百骸俱张。

当我随手翻开主人家一本《阿摸热古家谱》,已然触摸到时光的温度。这部家谱记载了西南地区彝族阿摸热古家族的发端和迁徙史,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和风俗,主要的居住地在四川凉山和云南宁蒗一带,仅有的三支在云南境内,不知这本家谱如何出现这里,但我对前言里的一句话深信不疑,“按照大小凉山彝族的传统习俗,人死后将其亡灵送回始祖居住地。”而玉龙雪山,显然是纳西族人的圣山,他的神灵“三多”,始终护佑着这一方水土,无论是纳西族、彝族还是洛克们,唯有不屈的信仰,才会支撑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骨架。

缆车上行,我的目光被窗外的景象吸引,积雪覆盖下的玉龙雪山,黑岩石裸露着皮肤,一排排笔挺的松木开始不断下坠,下坠,黑白分明。从海拨3356米到4506米,一百五十米的高度,我的心却被悬空,晃荡着。

缆车停了下来,步入天台,云里雾里,一片苍茫。从未在这样的高度遇见雪,那样的晶莹剔透,一尘不染。一瓣瓣雪花飘落,钻入发际,亲吻着脸,我用指尖的余温触摸,瞬间即逝,倏忽不见。沿着栈道,在人流中穿梭,腾空,挪移,往更高的高度行走。在湿滑的路面,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四周茫茫的白,夹杂着岩石的黑。栈道延往高处,斗折蛇行。

行不远,女儿便开始吸氧,她刚才不停地搓雪,不停抛雪球的兴奋劲没了,脸颊苍白。这样的高度,周围有不少游人,我倒不用担心,况且袋里有四瓶氧气。从山上下来的老人扶着扶梯,迈开脚步,有些艰难。年轻人则健步走着,对着积雪,不停移步换景,摆出姿势拍照,拍照。在迷离的雾中,世界是如此的静美,纯白。上行与下行的人,每一个人都很友好,谦让,就像亲人。这就是我们身处的原初世界,没有纷扰,纯净透明。

抵达海拨4591米的高度,女儿开始有些不适,又接着打开氧气瓶吸氧。我喘着粗气,劝她跟随哥哥下去。才走了不足百米,短短的路程,却要消耗相当大的体能。4680米的顶点就在前方,我却显得力不从心。一只飞鸟落了下来,蹲在前方的木檐上,它有着黑褐色蓬松的羽毛,红腹,不慌不忙地打量着我们,俨然像个王者。我惊讶于如此高海拨的雪山上竟然有鸟类活动,它以何为食?又如何在严寒里存活?这真是个奇迹。

我想转身离去,和家人一同下山。拼车前往的三个年轻人赶了上来。小丰,一个在西安就读大学的阳光帅气的男孩,和两位同行的女孩随即打消了我的念头。小丰说:叔,你不想上去吗?我开始犹豫了,4680米就在前方,这样下去无疑成为遗憾。

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前稍作休整,我和小丰继续前行,两位女孩则留了下来。玉龙雪山的岩石是由石灰岩和玄武岩组成,被白雪覆盖的山体,格外皎洁。一条木质的栈道,延往高处,越往上离天越近。两件厚厚的羽绒服加在身上,有些沉重,心跳不止,呼吸变得更为急促。行人稀少,我和小丰扶着扶梯,艰难地挪步。凛冽的山风刮过脸颊,寒意顿起。在雪境中喘着粗气携手同行,这样高度的生命体验,仿佛使我与小丰成了患难以共的战友。当我们抵达那个象征海拔高度的雪山平台,都已如释重负。

在雪山之巅,我们并未见到云蒸霞蔚的景象,四野茫茫,苍茫白雪包裹下的玉龙雪山,有着神秘气息,充满诱惑。我们尽情呼吸,舒展双臂,自由飞翔。

配图:张明辉  / 编辑:闺门多瑕

张明辉,笔名江南冰雨,70后,浙江温岭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岭市作家协会主席,入选浙江省第三批“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著有散文集《寻觅江南》等。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一周后回款即付。投稿信息关注公众号后获取。

向度新刊上架

《向度》2021全年订阅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0)

相关推荐

  • ​【杨陆】玉龙雪山新考

    [摘要]玉龙雪山,自古与丽江的民族历史文化密切相连,作为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需要考辨玉龙雪山称谓的含义.来历及其历史沿革.唐以前对玉龙雪山有"耸雪山" "雪山" ...

  • 【和照】我的玉龙大雪山

    我的玉龙大雪山 和照  文/图 我从小在石鼓长大,15岁时到丽江城区读中学才第一次见玉龙雪山.但少年的我眼里只有自己,四年的中学时光玉龙雪山就像家乡的长江第一湾,像每天必吃的粑粑米饭一样,觉得是理所当 ...

  • 【和钟华】魂系玉龙大雪山

    李霖灿先生与作者交谈时的留影(和钟华 提供) 魂系玉龙大雪山 和钟华 将近半个世纪以前,曾有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随着抗战南迁的师生队伍,抱着要在中国画史上建立"雪山宗"的宏志,由 ...

  • 走进纳西族心中的神山,几乎1整年都有积雪,去丽江必游的地方

    国内旅游,玉龙雪山绝对值的一去,在丽江人的心中,玉龙雪山堪称是神山,每年吸引无数游人前去游览.我曾经3次到过丽江,2次去爬了玉龙雪山.在4600米,你会感悟生命的渺小,以及自然的伟大.玉龙雪山是北半球 ...

  • 【木冠先】雪山 古城两赋

    雪山 古城(网络采图) 壹 丽江古城赋 木冠先 奇哉!纳西古城,周遭无垣. 北耸玉龙,文笔南挺,吴烈东屏,西障马鞍①:群峭环绕,巉岩连绵,翠锋银巅,宛如毫尖:山间盆地,岫若墨池,城居其中,故名大研②. ...

  • 【杨一奔】山会回头

    山会回头? 我睁大一双年幼的眼睛对着父亲迷惑不解. "不是山会回头,我的傻女儿,而是玉龙雪山是一座看了他一眼后就会令人回头的山."父亲如是说. 是吗?我更迷惑不解了. " ...

  • 行旅笔记 | 张明涛:印象承德

    行旅笔记 承德北接燕山,燕山西余为山海关,满汉蒙杂居,文化呈多方融合之势. 印象承德 文 | 张明涛 7月的清晨,滦河散发着潮湿的腥味.正是雨季,它的颜色看起来就像黄河,五十多米宽的河床被洪水布满了, ...

  • 行旅笔记 | 虞彩虹:和一条江有关

    行旅笔记 我怕从此再看别处的水,都已不算是好水.如此,便不知该说我是来得太是时候,还是不是时候了. 和一条江有关 文 | 虞彩虹 四月,我打江南一隅--古堰画乡走过.人说,一念起,便是执念.到了古堰画 ...

  • 行旅笔记 | 指尖:张壁寻梦

    行旅笔记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张壁寻梦 文 | 指尖 鸟鸣唤醒黄土高原的清晨. 露滴落下,松沉旷远的琴声涟漪般散开,清泠泠渗入面前的庙宇.戏台.院落.树木和花草.漂浮的夜梦及时收 ...

  • 行旅笔记 | 扶风:红尘在水

    行旅笔记 我是在欣赏它的冷清.却不会因为它的冷清,而同情地接近它.它懂得隔岸的美,我为什么要去破坏呢. 红尘在水 文 | 扶风 纯粹的山水间,纯粹地坐卧行走,什么也不想,就沿着水,顺着河谷,看着自然的 ...

  • 行旅笔记 | 指尖:在塘河上

    行旅笔记 想那日,阳光好照,一坡的瓯柑林里的果实,宛如燃烧的火焰,小小的,亮亮的,暖暖的,可不是吉祥如意的意境么. 在塘河上 文 | 指尖 月光 大雪封城,航班取消,临时改签.老天与我,布下难题,我与 ...

  • 行旅笔记 | 扶风:花间的蜀

    行旅笔记 如果一个人喜欢花草,可以与花草对话,一定能建立起自己的植物王国,这个王国的帝王拥有天下最生动的季节,并将其它的不合自然的东西慢慢消解掉,最后自己在花间消解. 花间的蜀 文 | 扶风 龙宫村头 ...

  • 行旅笔记 | 扶风:琴台

    行旅笔记 抱琴之人,如坦荡地去赴一场不归的宴.我们总有一些什么再也回不来了,比如看不见的幽州,谁的落泪同此凉热.抱琴之人如决绝地去踏一片云. 琴台 文 | 扶风 Ⅰ 从高山流水那个时侯算起,至今已经几 ...

  • 行旅笔记 | 唐小斌:月色灶儿巷

    行旅笔记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邂逅灶儿巷,完全是个意外. 月色灶儿巷 文 | 唐小斌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邂逅灶儿巷,完全是个意外.这是个异常闷热的暑夜,空气中的热像网一样罩下来,热得那样密不透风.我们一 ...

  • 行旅笔记 | 李虹:临海小记

    行旅笔记 临海人是与世无争的,他们那种小国寡民似的生活状态仿佛与这座城市的大气有点格格不入,他们的恬淡和安于现状不能不让人感叹. 临海小记 文 | 李虹 盛夏.日落后的黄昏. 临海城区的崇和门广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