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关于《一篇两千多年前先秦道家教诫》的解读

今天咱就着昨天的热乎气继续聊聊《素书》,看看先秦道家是怎么看待人活于世的功成与名就,应该如何应对这烦乱的来来去去~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贤人君子也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啦,别想着高大上的一些境界,你做到《素书》里的五个层次所有内容,你就是《素书》体系中的贤人君子。我这个胖子反正做不到,闲人倒是真的O(∩_∩)O哈哈~。

明于盛衰之道

人在立世中,不管您是公务人员还是企业职员,都要明白你所处环境的大体情况。要是一个人天天傻呵呵的不知愁为何物,今天不管明天事也是醉了。就拿九十年代那次下岗潮来说,经济疲软、企业人员臃肿,很多都是尸位素餐的更进一步拖累经济,所以下岗潮应运而生。当时的中国人由于长期有端着铁饭碗、干一天就有一天的工分、旱涝保收的思想,导致下岗一开始很多人迷茫、不知所措,有甚者自杀也是能见到的。那次人们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和概念是有情可原的,但是现在经济再次如此、原来的因素再次凸显,我们就要明白做好准备早作打算了。这是一种解释

再有的解释——人生无处不博弈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永远处于长荣或者长辱的事情。当我们处于人生上升期时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为何能成功,也要了然以后失败的可能因素。

通乎成败之数

这句话基本就是第一句话第二种解释的递进。立世奋斗的时候要知道成功的必要因素,也要明白失败的陷阱位置。万事万物皆有数,这个数是一种很大的概念,用现在概念讲数学模型勉强能解释一部分。现代商业社会流行很多指标来衡量一个公司或者社会的大体情况,以供相应决策层参考,这算是通乎成败之数的现代演绎。

审乎治乱之势

这句话的眼在“审”“势”两字上。

什么是势?《孙子兵法》里有段解释尤为经典:“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就是一块小小的石头被高高选在万米高空随时可能落下,在石头辐射范围内的所有人都会惶惶不可终日。可要是这小石头就在地上躺着,小孩都可以踢着玩。

什么是审?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前面发生团伙抢劫,贼人各个带着凶器,你有心去见义勇为但手无缚鸡之力。你是脑子一热冲上去管他三七二一,还是躲起来拨打报警电话或悄无声息中运用相应有力措施地形去救人?这就是“审”。

达乎去就之理

这句话我觉得跟着“审乎治乱之势”一块解释更能说明白。

《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比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的朝中臣僚,这时是国内纷纷乱乱、国外强国虎视眈眈。你将如何自处?

要是宋代理学估计就会告诉你:君臣大义,文死谏武死战。反正不能逍遥他方,当然就更不能投敌纳降了。诸君看冯道就是一个例证,被争议了千年之久。

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君王昏庸无道,朝中奸佞当道,有敢直言上谏者杀。如此你还头触玉柱的死谏直言,我佩服你的精神但不赞同你的做法。

君王少不更事,朝中无主乱纷纷,但臣僚之间还尽力运转王国,如此你逍遥他方,我尊重你的抉择但不会效仿你的做法。

说一千道一万,“审乎势达去就”还是要看每个人的自心。这里还有更深一层关于儒道两家的分歧,在此就不深论了。

当今商业社会就是另一个样式的春秋战国,每个公司就是商业战国中的国家,而且这个战国时代是跨种族、跨地域的全球化战略。

诸君自己感悟吧!!!话难尽心~~~~~~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当天地人都不占的时候,专心于自我的提升以待时机。乾卦云:潜龙勿用。

如掐住时运而行,就能达到别人很难企及的高度;抓准机遇而动,就能成就自己一番丰功伟绩。

如果天时地利人和一直不惠顾呢?无名于人海中而已。但是你原先努力所达到的境界,会让后世人记住你的~~~(参考梵高)

这最后一大段主要讲究的就是时机,也是道家文化中的重要命题。时机与审势、去就共同塑造出中国历史上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道家政治家。这里面涉及太多同时也有与儒家的深层分歧,有机会我会试着写写来讲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