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田和包产到户在安徽的历史渊源 ——金玉言先生与史啸虎邮件交流责任田和家庭承包制
前注:金玉言先生,1934年5月生人,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原队长,高级统计师,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并曾任安徽省委相关领导秘书,也是我的忘年交。金先生对农民怀有拳拳之心,耄耋之年仍很关心“三农”问题,经常与我以邮件、微信等方式讨论一些有关农村改革的问题。这六封几乎都是作于24小时之内的邮件主要交谈了有关责任田和包产到户在安徽省的历史渊源,也涉及了安徽省里与这些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有些资料是首次公开披露,有着较大的历史价值。现经金先生同意,将这些邮件予以公布,以飨读者。
一、史啸虎写给金玉言的信:
发送日期:2014-01-07 22:32:54
主题:请阅读这篇文章
新年好!今天光明网理论频道发表了《王郁昭:情牵“三农”的农村改革先驱者》一文(网址:http://www.bjqx.org.cn/qxweb/n111572c802.aspx)。这是我阅读王郁昭先生自传《往事回眸与思考》后写的读后感。我觉得在三中全会《决定》颁行后的今天,确定改革原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这些改革原则的决心和推进改革成功的信心。而这种不惧压力、锐意改革的精神当年在万里先生以及王老先生身上体现得很显著,也很突出,很值得现在的中央领导层和地方执行层人们学习。这里将网址传去,请拨冗一阅。
二、金玉言回复:
发送时间: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上午10:50
主题: Fw:金玉言读后感
是的,有了文字,不一定是行动,希望把口号变成现实,多出几位象王郁昭那样的省长。陆老(指已故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陆子修先生,也是当年滁县大包干亲力推动者之一——史啸虎注)每次年会(指安徽省劳动力资源研究会——史啸虎注)都请他参加并发言,每次都有新意,我都听了,他对农村“三把剪刀”的论述非常深刻尖锐。离皖后到了中央实是起了高参作用,智力需有权力结合,一旦分离,作用减弱。现在体制内的学者应该成为改革的先锋。
三、金玉言又复:
发送日期:2014-01-08 11:32:42
主题:回复:Fw:金玉言读后感
读了你这篇文章,引起我往事回忆。我是安徽“责任田”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亲历者,实践者,具体操作者。1961年时任光宇书记秘书的我,隨书记去阜阳地区进行“责任田”的试点,调查推广。后来的家庭承包制,我在省农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的任上,见证了从上到下两种意见的分歧。万里下决心,有王光宇旳辅垫。后来书记变动,光宇坚持了原有的观点。从曾希圣、王光宇、桂林栖、张祚荫、周曰礼,还有陆德生等到后来的万里、王郁昭,都是包产到户的探险者,农村改革的功勋人物。而受压最重的是曾希圣,在1961年中央七千人大会上,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被彻底打倒。我曾選写万字长文,阐述了曲折的过程。基本点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是责任田的否定之否定”,“家庭联产制是责任田的死灰复燃”,两者实质都是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当时的肥西县山南区小井庄、来安县农民自发包产到户,都先于小岗村的大包干。王光宇书记曾说,包产到户不是哪个人的意见,是群众旳创造。如果追朔得更远些,1954年安徽发大水,光宇建议,曾希圣拍板,在沿江地区实施借地(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种粮应急措施,可以说是“责任田”的前奏。
应你的大作,隨便说一通,不妥请指正!你还在深圳?出门尽量坐公共交通,安全些。恭祝你和夫人新年快乐!
四、史啸虎的回信:
发送时间: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下午4:11
主题: Fw:回复:Fw:金玉言读后感
看你写的信,思路清晰,文字简洁,想必身体已完全康复,甚慰吾心。
安徽确实是大包干的发源地。我没想到金老五十年前也曾参与过安徽省的责任田改革试点?失敬失敬!你们那一辈当年干的恰恰是挽救了无数农民生命的大善事啊!曾希圣先生1962年因此而被打倒是史实。我在拙作《农村改革的反思》中曾有记述。同时遭罪的还有曾总结并肯定包产(干)到户经验的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连同所在部门被认为“十年来没有做过一件好事”而被撤职。【详见http://guancha.gmw.cn/content/node_7747.htm——连载4(第一章第二节)】不过,曾希圣对安徽省三年大饥荒造成的恶果负有极大领导责任。功不抵过。关于您信中所言,有人反对包产到户而王光宇先生则仍然不改初衷、一直支持之事也值得后人感佩也!还有一事在下不解,1954年曾希圣沿江借地种粮赈灾是借谁的地?国有农场的地?当时还是土地农民个人所有制呀。
我在深圳出门一般都是公交地铁,很少开车。我们会注意安全的。谢谢金老关爱。我前两天画的一幅水彩画《黄骠马与枣红马》的六个截图,请欣赏。希望你喜欢。
新年好!
五、金玉言回复责任田到家庭承包制:
发送时间:2014-01-08 17:12:45,
谢谢关心和鼔励,我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恢复看来需要时日,从中将吸取教训,自以为体质好,不是那回事。
佩服你虽未经历,但“三农”历史演变那样熟悉。正如你言,“责任田”有前奏。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却出现在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等产粮大省?东部各缺粮省,几个大城市反而死人少?一是发达省市农民底子厚;二是本来缺粮的安徽等省由中央调粮保大城市;三是也是最根本的是路线上出了问题,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虚火膨胀头脑,浮夸风,错误估计了农村形势。农村出现严重问题是全囯性旳,是极左路线造成的恶果,在路线斗争面前,“个人无回天之力”,反右,反右倾堵塞了言路,助长了人们只说好活大话,迴避和掩盖农村尚处于苖头状态的问题,中央有责任,各省以第一书记为首的省委班子有责任。决定实施“责任田”,前有中央邓子恢之辙,路上充满荆棘,但曾希圣孤注一掷,带领一班人力挽狂澜,迅猛在全省推行“责任田”,也是对自已犯错,造成恶果的弥補。果然一年翻身,农民称“责任田”是救命田。正如预料的,这个对着中央干的安徽省委班子,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
1954年借地种粮,是时任省委常委、农工部长王光宇的提议。当时我任他的秘书。这年夏季,长江中游雨量特大,洪峰凶猛,沿江地区因特大洪灾而秋收无望,圩区积水退的又慢,眼看秋种误期,王光宇向曾希圣提出,为提高农民积极性,采取由合作社借地给社员种粮,种菜,尽量多种一些荞麦、胡萝卜等晚秋作物。最后曾希圣果断拍板,晚秋收获,弥补了受灾损失,減轻了来年春荒。王光宇力荐农民借地种粮,可以说是包产到户初级形式的尝试。
曾希圣时代,书记和秘书共一间办公室。加我和曾希圣和他的秘书周曰礼共在一套间里,书记当时情绪,历历在目。
万里同志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推行包产到户是有很大阻力的。1979年2月6日的常委会上出现意见分歧,有人提出违反组织原则。万里开始也有点犹豫,私下对王光宇说,我本来也不想搞,现在下面既然起来了,也不能反对,下午你再作个发言吧!。下午继续开会,万里有意让光宇先发言,以占领制高点。光宇以1961年的“责任田”对当时扭转形势作用,到承包制推行的必然-------把大家的顾虑解除了一半。万里表示很同意王光宇的看法,并说,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都要用实践来检验。其他书记也表示了赞成的意见。省委决定,先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试验。其间,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凤阳小岗村等已秘密搞起形式不同的包工包产到户。
一下子又说了这些,有些累,下次再聊。说了一些细节,我认为写历史应该细化。
六、史啸虎的回信:
发送时间:2014年1月8日21:00
谢谢您说了这么多有关安徽当年推行责任制的史实,对我很有启发,也让我更了解三十多年前安徽推行大包干的一些情况。我也只是大概研究过中共建政以后国家层面的农村政策,但具体到各省,尤其是安徽省研究不多。我想,很多农村政策演变史的史料仍需各方知情人士撰文口述加以留存。也许今后会有人来整理、分析和研究的。
现在看来安徽之所以这么做而且做成功了,既有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厚历史积淀作支撑,且更是自上而下一大批仁人志士而非某几位先驱者的共同集体努力的结果。当然其中也包括金老你们。由此可见,在意识形态僵化且权力缺乏监督情况下,推动一项触及现行制度和既得利益的改革将会多么地难。时下中国的改革也遇到了与三十多年前两个凡是派阻扰改革几乎相同的这种情形——既得利益和既得权力,有些人尚缺乏当年党内改革派的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决心,对现行制度改革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便有了三中全会《决定》那些改革原则,也将会坐失改革时机,陷入困境的。
祝一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