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而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去掌握知识、学习知识。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人到学习中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之余注重学生自身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以便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将知识进行内化,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学好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学懂,要在学习中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十分简练的语言。如,在教学“位置”时,说“亮亮在左边,红红在前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不能单独地说某某在上面,某某在左边,而必须准确地说“亮亮在小刚的左边”“红红在小梅的前面”。这就是科学、准确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式子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三种形式的语言,而且还要善于互相转化,加深理解和应用。
二、要学会正确地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数学也是离不开阅读的,有效的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它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便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本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的素材,是给出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条思路,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读懂它们,想办法学会。而具体说来,要先“读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懂教材”。要注意在阅读中的思考,特别是对数学概念中一些关键问题的问句的思考,真正做到善思善读。要认真阅读领会每个概念的含义。对概念要咬文嚼字,逐字推敲,在对比、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通、用活数学公式
在阅读中学生对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分几层意思,关键在哪里,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正确理解公式的本质,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并能了解和掌握公式的变形。学习过程中,不断观察总结公式的应用规律,逐步做到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会在应用时得心应手,解题时举一反三。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
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
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