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爆| 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蓝皮书发布,这四个地方要火
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轨交发展潜力报告》,在“中国城市轨交发展潜力排行榜”中,选取了北京、成都、大连、广州、南京、青岛、上海、深圳、天津、重庆、杭州、武汉、合肥、长春等14个既开通地铁又有轨交产业集群的城市作为样本,从“四力”(即研发能力、产业链基地能力、现状及潜力、政策支撑力)模型出发,基于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经过测算得到最终结果:
显然,在轨交的勘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维护以及科研等环节,成都的基础实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政府也非常重视,有政策支持。此时蓝皮书的发布就是为产业生态圈的升级发展蓄势,做好产业链的协同,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并补齐产业链中的短板。
以中国中车为例,在全国已有6个城轨车辆总装厂、20多个组装厂,据统计,中车旗下有能力批量生产地铁车辆的厂家有中车长客股份、中车四方股份等6家企业,每家企业年生产能力都接近或超过1500辆,这意味着地铁车辆年产能已达9000辆以上,但目前全国地铁车辆年需求量仅为5000辆左右,供大于求现象明显。
城市轨交方面,目前很多中小城市、三线城市同样需要轨交连接。放眼到 “ 一带一路 ” 甚至整个世界,轨交都在助力城市化进程,还有极大潜力。
成都市的轨交在未来3-5年都将是迅猛发展的,但本地轨交市场窗口期有限。随着成都地铁成网建设不断完善,城轨投资规模将逐渐回落,3-5年后,本地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拐点,两大市场机遇亟需把握。
未来应把握 “ 一带一路 ” 沿线各国轨交线路规划和投资的陆续实施,提前布局拓展海外市场。
一是挖掘蓉欧快铁带来的市场机遇。抢抓西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机遇,进一步挖掘蓉欧快铁优势,以供应链思维 谋划产能转移,通过高效、柔性、低成本全球配送网络,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二是挖掘蓉欧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政策洼地效应,聚焦大部件造修、关键零部件造修三大领域,吸引外贸业务向成都集中。
三是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机遇。做好“一带一路” 地区市场分析,找准适应当地特色的轨交产品,通过与中国中车、新誉、今创、株洲中车时代电气等行业龙头对接,争取更多适欧新产品新技术落地成都。
当前,相对低成本的轻轨、 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等新制式与地铁混合运行迎来重大机遇,将来,新制式占比将稳步提升。对成都而言,在国内轨道交通传统产业格局固化的背景下,应加大氢能源有轨电车、 磁浮列车等新制式轨交应用场景布局力度,同时积极抢抓动车组、城轨车辆维保市场,带动本地维保耗材制造产业发展。
比如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为轨道交通产业带来新机遇,川藏铁路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规划全长超过 1700 公里,桥隧线路占比超过 80%,工程投资预估算超过3200亿元,穿越高原高寒地带,地形地质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大,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指挥调度、维修保养、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无先例可循,技术创新点多,衍生出的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相关链接:川藏铁路雅林段技术细节曝光,最长隧道达42公里!
值此时机,成都市将施工及运输装备研发制造、动车组维修保养等高附加值产业落位成都,打造西南地区动车研发制造及维修的示范基地。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成都川藏铁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研制高原山区大坡道适应型机车车辆及动车组,解决超长连续大坡道条件下机车车辆安全制动问题。
同时,省内正在推动山地轨交体系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3条具有代表性的山地轨交线路;到2035年,基本形成以山地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川西高原交通体系。相关链接:有点嗨!四川省山地轨道交通规划出炉,长度居然达到2350公里
近年来, 成都轨交产业规模和效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18 年全市轨交全产业链营业收入1213.86亿元,较2017年增长8.9%。
经过多年发展和持续推进,成都轨交产业从2015年的34家起步,到目前已拥有轨道交通企业276家,整车年产能已增至2000辆,仅次于中车集团的五大核心子公司。
全市轨交产业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具备全产业链系统集成的基础和优势,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等环节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全市轨交制造业产值占全产业链产值不足 20%,机电系统、信号通信系统等 “ 成都造 ” 品牌屈指可数,多以单点企业少量应用支撑,细分领域规模效应不足,显示度较低。
全市整车系统本地配套率平均值不足 40%,机电系统本地配套率平均值不足 12%,距离株洲、青岛(本地配套率均在70%以上)差距较大。以中车成都公司为例,实际配套延续原中国南车的配套体系,截止2019年12月,本地配套企业不足10家。
通过对产业生态圈的推动,未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轨交产业生态圈成势成型,形成成都在全国、甚至全球轨交产业版图中的领先地位。
“ 一校 ” :西南交通大学 打造尖端学术权威,围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着力提升我国轨交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轨交的顶级实验室。同时,重点加强在轨交制造、服务业等方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积累,打造轨交产业国际化人才高地。
“ 一总部 ” :金牛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 打造以技术研发、勘察设计为主的轨交“智慧新城”,以西南交大、中铁二院、中铁二局等头部企业/机构为核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品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产业孵化、技术服务、总部商务等功能板块。
▲ 图据:掌上金牛
园区(中铁轨交高科技产业园) 占地面积约48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8亿元人民币,已有110家企业、机构协议入住,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
“ 三基地 ”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蒲江川藏铁路维运生活新城。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 打造以车辆制造及检修为主的轨交“制修新城”,以中车成都公司、中车电机等头部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地铁、空轨、高速磁悬浮、城际动车组整车制造和维修,动车组高级维修,客车维修及车辆核心配套产品制造。
▲ 图据:产业成都
目前,功能区4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全面启动建设,今创、新誉、 克诺尔、中车时代电气等重点配套企业 50 余家入驻,2018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0.94 亿元,同比增长 30.4%。
▲ 图据:产业成都
▲ 图据:新津政事
▲ 图据: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
蒲江川藏铁路维运生活新城 这个首次出现的项目,UP君认为必须要提一下,相比其他几个功能区,它的意义大不同。
新城以川藏铁路配套产业和维保基地为依托,着力发展维修维保、教育培训,围绕 “ 人 ” 的需求强化生产生活功能,引领带动商业、房地产等业态发展。
以“川藏铁路第一港”的建设目标,这里将挂牌成立规划建设指挥部,初步构建起了高效、便捷、有力的项目推动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寿安新城各类项目的建设,已梳理出相关项目127项,预估总计投资373.49亿元。
目前新城核心起步区建设,新城服务配套功能完善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到2025 年,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毕,加快完善生产性、生活性配套,建成标准厂房200万平米,建成人才公寓150万平米,建成学校等公共配套项目若干个,生产、生活、生态呈现融合发展态势。
1、为了保证四大功能区的交通配套,蓝皮书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
8号线延伸线至龙潭寺,有望纳入第五期规划。
▲ 图据:新浪微博@AyuReadyz
3、加快推进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大邑晋原至安仁旅游基础设施—空铁试验线等工程建设,加快规划磁悬浮运营线,通过不同制式应用场景打造,不断增强示范引领和成果转化能力,储备新的动能。UP君了解到的消息是,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线项目有可能是成洛,所在位置就是大家期待的4号线东延线,至于到底哪个制式会被选中,大家不妨猜测一下。相关链接:安仁要逆天了!除了有轨电车,竟然还要修空铁
总之,蓝皮书为我们描绘了成都轨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借此契机带动我市轨交全产业链提能升级,为成都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官宣!为全面获取成都向上新闻资讯,各位关注向上公众号的朋友,请同时关注成都向上黑底logo号(资讯流量)和右下角的成都向上白底logo号(新闻原创)。
黑与白,构成了城市发光的岁月
黑与白,塑造了城市斑斓的空间!
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