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先天分裂
曾经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介绍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当时并未真正走进哲学,所以我错误地认为,马斯洛理论中的人不是指人类史上的所有人,而是仅指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层次——尤其是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的人,因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艺复兴使人性得以相对解放,人类社会自此才有了类似佛教所说的众生平等的现实人际关系。
当然,历史确实是这样演绎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才开始逐渐谈及全人类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此前的主客观双重局限决定人类无法实现这样的认知。
以现在我对哲学的理解,当然知道自己当时对马斯洛理论解读的肤浅,而且通过自学哲学让我明白了西方哲学的整体性“肤浅”,所以此后我将用几篇文章展示一下自己今昔三观的对比,借以向大家展示自学哲学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以及在我总结的自学要领中可能蕴含的其他人可兹借鉴的捷径。
现在我明白了,自己认知错误的根源在于只一厢情愿地考虑到需求的现实可行性,无视了需求的潜在理想性。也就是说,我当时根本不懂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造成自以为是的(以偏概全式)错误认知。
好在哲学研究有这样一大特点,顺着一个错误的前提思考下去,却不耽误得出可能的正确结论。也就是说,只要真正醉心于哲学思考,哲学总会积极地回报任何人,因为哲学的未知太多。
这其中,只有走火入魔者是绝对的例外,因为他们已经陷入固步自封和画地为牢的逻辑死循环而不能自拔,同时因为思想的扩张性而必然变成干扰别人正常生活的异类,所以在学习哲学前就建立正确的心态,本身就意味着少走弯路的捷径,当然至关重要了。
以我的理解,在哲学思考中走火入魔的原因无外乎过于迷信和动机不纯两种,其中最难排解的是迷信,因为那是人先天性的盲从的继承与延续,而盲从正好又是哲学所代表的文明进步所要消解的对象,所以迷信等于盲从,等于画地为牢与固步自封。
所以,对任何哲学爱好者,只要主观思想稍有盲从于他人的念头产生,其“作为人”的主体性就立刻残缺,其长期努力“成为人”的可能性成果立刻功亏一篑,如不能及时发觉和改正,此后即便有再多主观努力,也一样是南辕北辙。
不过还好,毕竟人类已经发现地球是圆的,即便真的南辕北辙,最后依然可以到达目的地,甚至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就是人类史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是一个不是玩笑的玩笑,因为哲学给任何人任何改过的机会,即“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
哲学世界就是如此奇妙,真正游刃有余于哲学的人会发现,那里没有对错可言,但一切又都是那么和谐,而我们个人的哲学化过程所要做的,不过是自己斟酌零散的哲学真理,然后自己在其中整合出一个由清晰的“哲学”概念所代表的哲学整体性。
这个“哲学”概念回答的是“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因为是你自己解答的,所以,只要回答正确,你的个人主体性便得圆满,你已经“成为人”了。反之,学习哲学时间足够长的你就应该反问自己一下,是不是已经在南辕北辙了?!
哲学是什么?现实世界没有标准答案,既然没有,当然只能自己建构,所以哲学只能自学成才,任何盲目依赖他人的心理都是自毁长城。
哲学与人的主体性,后面的文章会介绍,这里重点介绍学习哲学的起点——好奇,因为正确的好奇便意味着哲学学习的捷径。就如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细品之下,原来动物世界也一样完全具备。
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五种需求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为什么唯有人类才能将这些需求明确认知呢?而且在正确的认知指导下,竟然还可以逐渐分阶段实现这些主观愿望呢?
因为人类会好奇,动物不会。人类不好奇,便没有哲学。个人不好奇,便不会学哲学。个人不会正确地好奇,不但学不好哲学,反而要受哲学的机巧之乱,俗称小聪明。
哲学是智慧,包括但不限于聪明,任何学哲学的人都要有主动规避小聪明的消极性,做到警钟常鸣。因为好奇,人类有了自我意识,所以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逐渐完善自己的主观需求。区别于人,动物的需求就只能保持在本能的层面。
也正是区别于动物只能在本能层面追逐自己的需求,所以人才是先天分裂的,因为哲学化太难实现,所以人类通常只能时刻活在意识与潜意识的自相矛盾中——潜意识告诉人,你必须实现全部五个层次的需求,意识委屈地说,对不起,我能力有限,不行啊!
人类就是这样先天分裂的,但人又先天具备自我弥合分裂的能力——哲学,所以人类文明史就是一个哲学成熟的过程,而今恰恰就是这个终极成熟的收官时段,因为哲学即将常识化,因为人类可以轻易消解自己的一切好奇心,这样就可以人人轻易做到如如不动,一如佛。
这里似乎有必要强调一下,一个人,如果不能实现深度哲学化,已然明显是分裂的存在,这样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正常人,即便拼命努力后获得了高官厚禄,相比于深度哲学化的人一样变得无意义,这便是这些人往往更虔诚于寺庙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这些人的人生当然是有意义的,至少通过他们的努力,人类的科技进步与物质财富的增长才更活跃,之所以无意义,不过是与无价可酤的精神意义无可比拟的结果,这是哲学化深度不够的人的习惯性偏见,亦是需要主动避免与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