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57:让我们认识科幻,让我们认识世界
从1月18日在文澜演讲厅分享《杀死一只知更鸟》之后,文澜读书岛终于又回到了浙江图书馆,在专门为文澜读书岛开辟的2057教室,举办了一场科幻小说集《呼吸》分享会。
时隔整整5个月之后,我们重返浙图。依然熟悉的场景,依然熟悉的书友,只是换了一个新家。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书友们在微信群里想念文澜读书岛的阅读分享氛围,期盼有一天我们再回浙图。虽然因为场地和疫情防控原因,昨天下午只来了十几位书友,而且视频直播的网络也不顺畅,非常卡顿,但是书友们依旧热情高涨,积极发言互动。分享活动结束后,大家还接受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视频记者的采访,畅谈参与读书岛活动的感受。
昨天下午活动的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文澜读书岛书友李相彤。他是一位年轻的互联网数据分析师。去年底的读书岛年终分享会上,他分享了一本谈论经方医学中六经、方证、体质的《中医人生》。分享之后,书友看到了他的手写读书笔记,其工整、俊秀的字迹令人佩服不已。这次他果然又以“工科男”的独特视角,为书友们解读了《呼吸》以及特德·姜科幻小说的特点。
他认为,科幻小说大致有三种类型:描述不存在的事物,去到去不了的地方,世界为什么是世界?我为什么是我?而特德·姜的科幻小说显然属于第三种类型。《呼吸》里9篇作品主要分三类:讲述时空之谜、偶然与必然、自由意志的,讲述智慧生命、人为什么是人的,还有就是阐述技术进步与文明、文化关系的。
李相彤的分享别具一格,把中国的古代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发明联系在一起,纵论时空的迷思、智慧生命的本质、科技与文明以及科学与宗教、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的关系等等,令人大开眼界。
昨天下午活动的第二位分享嘉宾是译林出版社编辑吴莹莹。她是特德·姜科幻小说集《呼吸》和《你一生的故事》的责任编辑。她在南京为读书岛书友作了在线分享。介绍了特德·姜科幻小说的特点和这两部作品集的主要内容之后,她指出,科幻小说本质上是一种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叙事。那些传统的善恶之争故事总是遵循这样的模式:世界美好,邪恶入侵,英雄奋战,击败邪恶,最终世界重新美好。本质上这是一种保守的叙事,因为它总是倾向于让世界维持现状。这也是犯罪小说的常见模式——秩序首先被破坏,但最终恢复。而科幻小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叙事模式:一开始是我们熟知的世界,接着新发明或者新技术带来了变化和混乱。在故事结尾,世界被永久地改变了,永远不会回到本来的样子。所以说,这种故事模式是积极的,它暗含的信息并不是我们应该维持现状,而是改变不可避免。新发明或者新技术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可避免,我们必须去面对。
接着,现场和在线的书友们又观看了未能来到现场的书友邓颖琳的分享视频。她认为,科学不过就是对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世界去作一些理论上的解释,为什么有些事情会发生,然后去判断和预测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科幻小说经常会有的一些设定。科学和宗教和哲学,本质上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是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解释,只不过使用的语言和解释的方式不同而已。特德·姜的作品也体现了这种味道,虽然它是科幻小说,但里面有非常多关于宗教关于哲学的故事设定。
它既有友好又有不太友好的阅读体验。友好是因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特别像寓言,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让你阅读的感受比较轻松,读者的负担不会太重。既可以读出很多的微言大义,也可以只当做一个故事来读。说他不友好,是因为这些故事会建立在一些非常基础的科学理念当中,它会影响你对故事理解的深度。如果你不懂,虽然不影响你阅读,但可能没有办法达到作者想要让你去体验的那种状态。
在3位嘉宾分享之后,现场的书友先后作了互动发言,谈了自己阅读《呼吸》之后的感受。
为了准备这次分享活动,我也看完了《呼吸》,正在看《你一生的故事》,并在两个星期前写了一篇读书笔记,认为科幻小说的硬核,并不在于尖端、新颖的科学知识本身,而在基于这些知识之上的对人类、对生活、对未来的看法。这些看法才是真正值得阅读的有价值的东西,它比那些光怪陆离的科技外观重要得多。
一转眼,文澜读书岛已经走过了3年的路程。3年中,我和读书岛的书友们一起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交流。很赞同书友郑炜炜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分享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分享出去了很多,但接受进来的更多。3年时间里,我把我的知识和阅读体会分享给大家,也从大家的分享里学习到很多。就像特德·姜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科幻小说,重新认识了世界和人生一样,读书岛和阅读分享也让我们加深了对这个世界和我们的人生的认识。
最后,我把对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视频记者说的话送给所有爱书的朋友们:欢迎来文澜读书岛。我们一起阅读,一起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