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解本身看我与对手的同而不和——辩论后的连锁觉解(五)
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是和谐大同,但就现实性的局限与无奈来说,人与人之间日前仅能尽量做到和而不同就算完美了。我正是本着此心与对手进行了连续的辩论,这帮我完成了关于求同存异的三篇文章,也触发了我写连续觉解的灵感。但仅就我俩目前关系来看,理想性的成果方面仍毫无进展,立场对立依然,最初的同而不和状态依然——我俩仅在对话的意愿和控制情绪在文明底线上是一致的。
现在我的尴尬是,自己明白了求同存异的一些真谛,但无法让对方理解并接受,因为人家既不屑于看我的文章,又不屑于在这个话题上进行共同探讨,因为那不符合人家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所以我当然不能奈他何。好在我明白了一个网友的箴言:在群空间中的辩论中,话常常是说给对手以外的人听的。所以,在这方面我是释然的。但说服不了别人,终究还是自己无能。
现在对方的尴尬是,在最初辩论的群里已经退出,这群里他原来的主要盟友已经闭关——再不发一言,而被我追随到其另一个小群的续辩中,尽管有了更多盟友,但他们依然占不了上风,甚至到了以退群要挟群主踢我的地步。
我是有耐心的,因为我深知给一个立场相反的人洗脑是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为思想是自由的,可交流的领域是至大无外的,所以人家可以随便进行跳跃式思维,这才让我们永远有话可聊,不像和志趣相投的人,我是常常聊无可聊的,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在对话中时刻保持自己思想的向前发展,但在立场相同的人之中还没遇到过能时刻这样启发我的人。如果真有的话,那也只能是书本所体现的先贤了。知音难觅或许就是这样来的吧!
在与对手的辩论中,我看似束手无策,但在反思自己的惊人的耐力当中,咱也发现,原来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了强烈的求知心之外,咱还在潜意识里知道,只有通过这样的步步紧逼策略,才能把对方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因为对方看似不按我的逻辑争辩,但只要他不逃跑,就说明他的潜意识里是不服输的,并且也在按自己的逻辑寻找我的弱点,只是暂时找不到而已。
再深入反思一下,还可以发现,我俩能在潜意识支配下展开了几天没有成果的无聊辩论,说明在我们彼此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共同的寻求突破的强烈意愿。我的这个觉解来自于前日解答一晚辈咨询其在择偶标准上的自相矛盾——既想找有钱的,又在内心里十分讨厌那些所谓的有钱人的嘴脸。我在给其讲明白这是其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后,自己也明白了,原来哲学不过是帮助人们更多认识潜意识里的自己,原来心理学所说的,主要是潜意识在控制我们的人生,竟然是真的!其实我以前一直以为潜意识只能控制我们一小部分人生,现在着实觉得,其实潜意识可能控制了我们大部分人生,比如我们过分的自私心,比如我们亟待通过哲学恢复的社会属性,都无时无刻不再控制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现在想想,这些人讨厌我提倡的大我意识,不就是用自己的意识在徒劳地对抗自己的潜意识吗?!这大我意识,在本质上,是每个人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先天存在,人的正常意识应该把这当成思考一切人生问题的逻辑先在,可在我们大多数人所受过的教育中,几乎没有人能教会我们还有这样的逻辑先在,因为大家(包括父母、老师)普遍被畸形膨胀的小我意识给遮蔽了,所以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的逻辑先在下,人家当然视我如寇仇,厌恶我在为他们所最讨厌的官方在洗地。这才是他们共性的愚的所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坚信他根本不可能找得到我在逻辑上的漏洞了,因为他不会进行正确的反思,根本不懂前提批判的真谛,他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人,还十分厌恶唯物辩证法,这种南辕北辙式的固步自封就决定了他在我这里只有永远被动挨打的份儿了。而且,我还坚信,只要他继续辩论下去,他就是遵从逻辑的,就一定能被动地被我赶到我当初主动反思与前提批判所获得的人类共同的逻辑起点处——人之初,人性本善恶两性兼具,每个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都恰到好处的平衡的,而今的世道人心不齐,不过是基于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的人的自然属性的扭曲与畸形发展,人类的整个阶级斗争史就是较正这种扭曲的过程(详见拙作《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
辩论过程的一边倒局面(自以为的)就是上述主动与被动关系决定的,体现的是我俩在哲学学习结果上的南辕北辙,因为我能抓住哲学发展的主线——通晓人类思维的历史,而他则只学些皮毛的方法论,仅满足于自己视野的一般拓展和生命质量的一般改善。
因为追求通晓人类思维历史,所以我能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并时刻追求进步和进步中的发展意识,而他则只能在固步自封中画地为牢。因此我能保持继续孤独前行,而他则只能徒劳地寻找同类抱团取暖,更因死读书而原地踏步。
我的持续进步源于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大我意识发现所打开的人生格局的拓展,而他却因小我意识继续恶性膨胀而只能继续徒劳地延续凡人之苦,这背后更体现我们学习哲学目的的差异和为人品质上的不同,这也充分印证了常言说的“有同本没同利”的道理所在——他知道哲学能救他,但如何救还得靠他自己琢磨啊!
所以,同样学哲学,学同样的哲学,却不必然导致相同的学习结果,说明哲学不主动拯救任何人,任何通过哲学获得的拯救不过都是自救,而他则是一个自救失败的人而已。这或许就是佛家所说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吧,希望我没说错,毕竟自己对佛学的掌握还是很肤浅的。但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之前在写《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时所悟到的,哲学非自学所无以成!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彻底否定教育体制,更不想彻底否定老师的合理存在。老师是必须要有的,而且我本身就多有好为人师的毛病,甚至我也能认识到,人家之所以不认可我,正是因为他们讨厌我的好为人师,讨厌我从一个高的视角斜视他们,而我又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视角与他交流,所以我也只能继续徒劳地步步紧逼下去,徒耗我的宝贵时光。
之前也有朋友劝我早点一击致命,我说我没那能奈,也没那目的和需求;又有朋友说我与对手是一丘之貉,我就通过反问他能否确信自己说的就肯定是真相和本质来警醒对方。我想,这大概就是佛度有缘人吧,只问过程,不问结果。高级觉悟的人生也大抵不过如此吧!
这样的辩论语境营造,完全得益于对方的全力配合,也是现实中孤独的我在虚拟的空间里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强烈冲动使然,所以我多次明确表示了对对方的谢意,但人家从来视而不见。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俩在觉悟层次上的现实差异吧。我力求让世人的心灵因我的努力而不再孤苦,尽管这不免要以徒劳无功而收场,而我的对手却盟友多多,他们看似可以抱团取暖,不似我一样孤独,但在我看来,正是在他们不懈地错误努力下,才让世人的心灵变得更加孤苦无助的,因为人类自从分配机制出问题了之后,就一直陷于这样的悲惨宿命而不能自拔,更有本来能解救世人于苦海的哲学因自身局限而一直不得普及化的直接原因。
在物质不能极大丰富的当下,能真正解救人类于普遍孤苦无助状态的,只有哲学的常识化与普及化了,我本人也在尽力宣传我的哲学常识化构想,可人家就是视而不见,还要极力鄙视我,到底差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