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解经】回阳救逆第一药就是它
在之前文章介绍了《伤寒论》里的太阳病,受寒重的为太阳伤寒症,怕风更多的是太阳中风症,这是人体体表在受到外部环境变化下所发生的两大基本病症。而在太阳病的范畴下,更围绕“伤寒”与“中风”这两大基本症型展开了细致且不同的辨证用药。
今天为大家介绍其中因为汗出太过所导致的阴阳两伤而表未解的病证类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病条第二十
这里说的是太阳病发汗时出了问题。太阳病,本来应该用发汗的方法去治,但伤寒和中风的具体方剂不同。用药剂量太大,或者病人本身身体太弱,发汗发过了,出现大量出汗“遂漏不止”。
过汗必然损伤阳气。阳气有固摄阴液的作用,阳气受损,则固摄无力,所以汗出不止。于是恶性循环形成了一系列后果,后面的这些症状也证明病人阳虚。
其人恶风,是说人怕风。阳气不固则怕风,表示因出汗过多而耗散阳气,已经表现出阳虚情况。
由于汗漏阳虚,不能令小便气化。同时汗漏造成阴液受损,阴阳两伤。因为汗是人的体液,汗多,体液就少了;体液少,小便当然不会太多。所以,小便会量少、涩痛,难排出。
四肢微急,难屈伸,关节僵硬,是阳气不能通达于肢体,同时汗出过多阴液不足,肌肉得不到足够津液濡养,出现肌肉拘挛。
四肢首当其冲最受影响,是因为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是从四肢的末端起来的,四肢的末端是诸阳之本。
阳气开始出现虚弱状态,从手指末端往上的阳气也就冲不上来,所以四肢关节会僵硬,屈伸不利。但只是微急,还没到阴尽阳脱的程度。仲景主张用桂枝汤加附子治之。
附子为乌头子根,取附着在子根上的东西之意。方中说到把附子炮制、去皮、破八片,很明显,这里用的是一枚新鲜附子而不是干附子片。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用于扶阳救逆,温通十二经。经过炮制的附子毒性大大降低,一般阳气虚衰的情况都可以用。即使是炮制过的附子,扶阳的力度也非常大。
此方在桂枝汤的基础之上甘草加量,另加附子而成,是桂枝汤证兼见阳虚者而设。表证未除,故继续以桂枝汤解肌散邪,调和营卫,彻底把邪气发走,以外解表证。
由于出现阳虚,只是解肌驱邪气还不够,还需补阳,所以必须加上附子以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当邪气渐去,阳气重新恢复旺盛,体表的卫气得以加固,津液也得以恢复,肢急等诸症就也就消失了。
在1400毫升水中加入药材,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每次200毫升
在本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可治以下疾病:
加川乌、草乌,可治寒疝疼痛;
加川乌,可治风寒湿痹,寒甚痛剧;
加瓜蒌、薤白,可治胸痹心痛;
加羌活、川芎、姜黄,可治上肢痛重;
加独活、牛膝、防己,可治下肢痛重;
加杜仲、续断、桑寄生,治腰背疼痛。
作者介绍
明纯,师从许文胜教授研习易经系统,易统传承人。量子生物反馈测疗专家、美国自然疗法协会会员、工商管理硕士;拥有17年及数千例自然疗法个案实践及二十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在许文胜教授指导下致力于生命系统和中正医学的研究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