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7年第123期(总227期)古迹过往 钟灵毓秀地,居久见佛心——山旗堡兴隆寺
——陈文杰
在距安顺城100里的大山深处, 有一处美丽的屯堡村落叫山旗堡, 该村位于西秀区与长顺县的交界处, 虽地处边远, 却因独有的大明屯堡遗存而远近闻名,2014年该村成功申报为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走进山旗, 最瞩目的建筑首先是兴隆寺。
兴隆寺 吴忠贤 摄
兴隆寺位于山旗堡正中大道南端,背山而建,民居分道而列。兴隆寺为石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有倒座大房三间,山门为拱型石砌宅门式,开于倒座大房正中,饰以垂花瓜柱。左右廊屋式厢房各两间,门窗雕有兰、竹、菊、梅寓意春夏秋冬等各色祥瑞图案;四合院内天井石板回纹镶嵌;循石级而上至大殿。
殿阔约80平米见方,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和钟楼,三面墙壁均为石砌,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左侧立有阿南菩萨,右侧立有伽赦菩萨。殿前大柱撰有对联:“本性天而成正果,慈云万载罩山旗。左殿供大势至菩萨”;右殿供观音菩萨,二菩萨均陪祀金童玉女;韦驮菩萨面朝大殿,韦陀菩萨的背面是面朝寺门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左右陪祀周仓、关平。照面楼下面朝大门分两层神龛,上层供奉五显大帝,下层是土地菩萨。兴隆寺是东屯现存寺庙中建筑规模最大,也是多神崇拜一庙合祀的典型代表。
修复中的兴隆寺
兴隆寺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清代咸丰初年经历过一次大火, 现存的寺庙格局为咸丰七年(1857年) 复建, 现大殿门首上方梁柱留有刻文数行, 虽经160多年风雨剝蚀尚可辨, 摘文如下: “ 大清咸丰柒年大吕月谷旦建修。为首: 刘起伦、刘起渭。……工师:李登岐、方大泽、李华臾。 住持:僧续信。” 从上可知, 这次建修由刘起伦、刘起渭发起捐建, 寺庙住持为续信和尚。
梁柱上铭刻文字特写
该庙历来传说颇多,其中“五显大帝显灵救寺”的故事,流传甚广:咸丰初年兴隆寺走水,时大火冲天,村民奋勇相救,可惜,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眼见古刹将毁一旦,众人望火兴叹,倏然大雨倾盆,火势顿减,渐至熄灭。两边厢房及五显殿片瓦未损,殿内五显大帝汗渍淋漓,众人皆谓五显大帝搬雨救寺。“显灵救寺”之故事遍传双堡、广顺、杨武一带,善男信女趋之若鹜,香火旺极一时。
兴隆寺修建时发现大殿梁柱上铭刻文字
建国后,兴隆寺辟为学校。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顺一中知青龙超云、丁武光、胡鸿、唐文明、呂志祥、罗兴玲、李平英、吕志放、齐绍凤、周德芬、倪虹等十多人曾借庙居住,亦或得到兴隆寺之荫蔽,众人返城后多业有建树。三十余年后,当年的知青,回到曾经与他们共度时艰的山旗堡人身边,回到曾经为他们遮风避雨的兴隆寺,他们为乡亲修路、建校、打井,打造产业基地等。当年的知青们践行了人心向善、得福行善的佛心,光照了兴隆寺里捡拾的菩提,完善了人生中的修行。
修复中的兴隆寺大殿
· 作者简介
陈文杰:笔名,博雅堂主。贵州省作协会员,安顺市作协副秘书长,贵州都市报专栏作家,安顺黔中早报专栏作家,安顺屯堡研究学会理事,安顺青山文学社秘书长。从事老照片修复、收藏及地方文化研究。2015年,结集出版个人作品《回望民国安顺》。
· 朗诵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