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史话沧桑 徐霞客途经平坝路线初考 2019年第101期(总456期)
徐霞客途经平坝路线初考
夏顺龙
徐霞客造像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记载,徐霞客未到平坝之前,就与自然禅师商量过出行路线问题。他出发要到的地方是普安,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自然僧告诉他:从广顺州或安顺州到普安,虽然近,但当时的广顺知州柏兆福,欲回山东临清;安顺知州又被监禁在狱中,两地的治安情况皆不好,不如经平坝多走四十里到普安,较为妥当,三天即可到达。
徐霞客出发后,前些日子所经过的路线,文中虽有记述,但言及的古地名与今日有差异,难以考究。但他从野鸭塘出发以后的行程路线却比较清晰。他从野鸭塘出发后,经羊吊岩,到唐帽山(今普贡附近,文中言及建文帝先驻唐帽,后驻白云寺)。再从唐帽到猪槽堡,过柳家堡,最后到达狗场堡,是晚在狗场堡附近寨中的一苗家草房内住宿。
大狗场后山古驿道,东可通高峰山、原威清卫,西可达平坝卫,南可达广顺州 彭生权 摄
次日早起,徐霞客藏于盐筒中数金被担夫王贵窃走,遍请苗民为担夫不得,只能与顾姓仆人抬着行李,走到九甲堡,才雇到新的担夫,霞客方才解脱累困。他们三人过了二甲堡,从马鞍山侧过江清小寨,到达了洛阳桥。徐霞客文中言:“有大溪由西而东,有桥十余拱横跨其上,是为洛阳桥,乃新构而成者。桥下流水甚大,自安顺州北流至此,曲而东往威清,又北合陆广,志所谓的澄河是矣”。
过了洛阳桥后再往西北方向走,来到铜鼓山下之铜鼓寨,才去探寻铜鼓洞。对此山与洞,徐霞客用了较多的文字加以介绍。文中言道:“连山自北向南,蜿蜒如屏,连裂三洞,其门皆东向,西偏者高敞,其前有数十家当其下,即铜鼓寨也,是洞名铜鼓洞。”据现在已90多岁的退休教师黄恒良和70多岁的金忠祥老人介绍,现在的上洞寨,就是铜鼓寨,寨后之山即铜鼓山。山脚下有一个几米见方的石洞,相传内有两面石鼓,天旱久了,里面会发出锣鼓般声响,悦耳动听,山和洞即因此而得名,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晓。
铜鼓山 夏顺龙 摄
所谓“连裂三洞”,即指南洞、北洞、东洞,南洞在高,即今天的上洞,在铜鼓山南侧。中洞即东洞,在铜鼓洞之后,“内入不甚深,前多突耸之石,环牖即窗户分门”“士人置扉穴前,晚则驱牛马数十头藏其中”。对此,寨中人言,确有其事,不要说明、清时期,就是解放前也有过关牛马之事。北洞较浅,即今天所说的“猪鼻拱笋”,在下院寨后。
铜鼓洞 夏顺龙 摄
当年,徐霞客忙于观洞,雇仆与苗人担担前行。他在看完洞后“循麓西上,半里逾坳,则雇仆与苗夫待于此。”从其后他所记述的情况看,其所翻越的关隘名为黑洞关(道光县志上称为铜鼓关)而非驼背关,驼背关距黑洞关相距五里许,徐霞客肯定不会舍近求远。据当地村民讲,过黑洞关后,从猪场坡直下,再从今平坝水泥厂附近走过,便可到平坝。他“逾小桥,入平坝东门。半里转而南,仍停担肆中。是晚觅得安庄夫,市小鲫佐酒,时方过午,坐肆楼作记。平坝在东西两山夹间,而城依西山麓。城不甚雄峻,而中街市人颇集,鱼肉不乏。出西门数里有圣泉,亦时涸时溢,以迂道不及往。”
铜鼓关(又名黑洞关)在县城东,当年徐霞客进入平坝所经之路 夏顺龙 摄
次日,他出南门循西山麓南行,上石子岭,过水桥屯,上中伏铺而西去。
徐霞客不光是个大旅行家,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只走过平坝只一趟,却将所见闻记叙得如此准确清楚,真是令人叹服。
· 作者简介
夏顺龙:地方文化学者,平坝文艺学会副会长,退休教师,曾在平坝十字中学当过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