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NO!你是你,她是她。
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东野圭吾的《谁杀了她》。
女主角园子被好友佳世子撬墙角抢了男友,遂要报复昔日好姐妹,打算揭露佳世子曾拍摄低俗影片的经历,虽然园子最后时刻选择放弃了这个计划,但仍然在阳差阳错之下死去。
这并不是东野小说中特别好的一部,情节简单,推理过程也不复杂,简言之,各方面都没那么出彩。
唯一让人触动的是小说中有关女人友情的描写。
双亲亡故的园子视佳世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人。
佳世子在园子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自己的亲哥哥康正。
所以,恋爱后,兴奋的园子选择了第一时间把男友润一介绍给佳世子。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狗血电视剧中的常见桥段出现了。
毋庸置疑,美貌、谈吐和气质均属上乘的佳世子轻而易举俘获了润一的心。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园子被休弃,的确没有羞,她选择了“咻”,要引箭开弓射情敌。
誓要把佳世子的老底翻个四脚朝天,让她名誉扫地,声名狼藉。
坦白说,看到这里,已经失去寻找谁到底是真凶的乐趣了。
在东野的笔下,女人之间的友情显然比刚出炉的薄脆还要不禁捏,比刚出印刷厂的新纸还要不禁揉。
只想拍案怒问,这还是一部推理小说吗?明明就是一部伦理、言情、社会和心理搀乎起来的杂合面小说!
闺蜜这个词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也不知道它的出处。
仅仅从字面上理解,闺中好似蜜里调油一般的朋友,的确是黏到骨子里,稠而浓滑。
估计想洗得干净清爽没有大几千克的洗衣液洗洁精啥的,No way!
当然也有人会问,好不容易通过一天天一年年积累出来的油脂蜜炼,为啥还要洗刷干净?
你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友情吗?掏心掏肺巴心巴肝的友情,她能为我死我能为她亡的友情吗?
我呸!
拍拍你的良心,她让你陪她去死,你就真能义无反顾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从另一个角度说,你们真是生死之交,她就舍得让你死,你又舍得让她死么?
那些因为共同的环境、日复一日的交织和约定俗成的思维而走到一起自称闺蜜的,大多都不是真友情,而是一种习惯。
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她长的比你漂亮,你真的不难受;
她脑子比你聪明,你真的不失落;
她老公胜过你丈夫,你真的不嫉妒;
她生活比你优越,你真的不眼红;
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说句文艺范儿的,你们互相看清了对方的灵魂,继而爱上了它。
是因为三观、认知、原则、态度而互相融合,并不需要去包容和忍让。
即使有时需要小小的退让,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你的确很爱她。
我为人懒散,性情冷淡。几乎很少主动打电话联系朋友。
能坚持和我做好友的,都是热情而且不计较的人。
一直认为每个人最好的朋友其实都是自己。
谁约定的如果视对方为闺蜜就要无话不谈?
谁又规定的好朋友之间一定要事无巨细统统告知?
有很多女人,就这么固执的认为。
所以,女人的友情很容易建立,分享一个小秘密就可以了。
女人的友情也很容易破碎,保留一个秘密最终让自认为是你好朋友的人从别人那里得知。行了,你们从此Say goodbye!
每段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人出现,与我们成为好朋友。
因为你在不停的成长,不断的成熟,不能抑制的最终成为你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别人亦是如此。
因此,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很多个领域的好朋友呢?
自己轻松,别人也轻松。
我仅仅是你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圈子时的好朋友,你也只需要和我推心置腹的交流与我俩相关的信息就可以。
至于你脱离了这个范畴之外,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我不关心。
《天龙八部》中,萧峰和虚竹尚未谋面,就以段誉为桥梁,三人结义为兄弟。萧峰没有看不起虚竹的身世,虚竹也没有轻视萧峰的国籍。至于段誉骨子里摆明是个花痴,又和一众假妹妹们牵扯上数段孽缘的事情,萧虚二人也浑不在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换个角度说,子非水,焉得水之悲?
你和这个人意气相投,三观相同,原则相近,已经足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成长背景,朋友只是朋友,合则聚,不合则散。
不是朝夕相处的夫妻,也不是血浓于水的姐妹,有什么理由要求那么苛刻?又有什么理由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于她知晓?
有些事情,有些选择,有些决定,没有相同经历的人绝不会理解。
《谁杀了她》中的佳世子和园子都是可恶的,也是可怜的。
她们并不是真正的友情,不是么?仅仅为了一段爱情就开始互相伤害,甚至发展到要置对方于万劫不复。
想起和某好友开玩笑说,自己已经被李健迷的神魂颠倒,打算以他为蓝本寻找下一站彩虹。
她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表情严肃的回答我,如果你遇到了一定要告诉我,咱俩来个公平竞争。
好吧,我承认听了这话,真的花了好几秒钟默默思考,如果遇到了到底要不要告诉她,最后咬牙决定还是公平竞争吧。
做了这个艰难而郑重的决定之后,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个人在哪儿呢?白日做了一场黄粱梦。
有一个词叫做“亲密无间”。
无疑,小说里的佳世子和园子就是亲密无间的代表。
其实,在朋友的交往之中,还是要亲密有间吧。
孤独寂寞冷,烦恼悔恨愁,这些情绪需要倾诉时,真的可以选择和树洞说话或者写在日记里。
过段时间再看,你自己也会一笑置之,为当时的幼稚和天真而面红耳赤。
不知道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过了那段特别烦闷的时期,即使是见到可以倾诉的朋友,也再也没有说的欲望了。
我和好友经常会如此,她打电话我说烦,她问什么事儿我说过段时间再和你说,拖着拖着,再拖着拖着,什么事儿来着?想不起来了。反之亦然。
每个人都有很多好友,这些好友都是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和沉淀,才让你选择了把她定义为“闺蜜”。
尊重她的选择,理解她的苦楚,爱护她思想中偶尔触发可能永远也无法成长的那些小萌芽。
不要对你的好友指手划脚,也不要把好友当成救命稻草。
因为,她仅仅只是一个和你感知思维比较相似,生活规划比较相近,生命维度连接比较轻松的人。
而不是另一个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