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系列第二十九篇:藩镇割据之时机和力度的重要性

本周我们从世界视角返回唐朝视角,沿着时间脉络回看历史的变迁。安史之乱不仅深刻影响了唐朝国运,还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不仅在军事政治上,让唐朝迅速滑向藩镇割据,还在社会生活上开启了“江南时代”和“平民时代”,从底层瓦解了豪族社会基础。

01豪族瓦解,平民社会开启

安史之乱中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不是百姓,而是皇权一直希望压制的豪族。之前我们分享过,豪族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兴起,到西晋末年成熟,演化出了自给自足的坞堡经济。南北朝时,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渐变过程,豪族们有足够时间组织起部族势力和附庸一同南迁。所以即便是在乱世,豪族坞堡经济也能得以发展并直接影响当时政治或军事格局。到了隋唐时期,豪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便是李渊和李世民都不得不同豪族合作共治天下。

而安史之乱是瞬发的,众多豪族完全没有时间和力量组织集体南迁。于是在叛军铁蹄的追赶下,豪族化整为零四散逃窜。这使得到达淮南、江南的人都失去了根基。安史之乱以后,江南社会没有再出现豪族坞堡经济,转而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平民社会,并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迁。

首先,大量北方难民涌入淮南和江南,改变了人口分布结构。安史之乱之前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和密度是淮南、江南的两倍。比如,安禄山管辖的河朔三镇是大唐王朝财政的主要来源地,北方的领先优势无可撼动。而战乱结束后,淮南人口数量和密度反是黄河流域的四倍还多,江南人口数量和密度也是黄河流域的两倍。大量人口的南迁,使得原先粗放型的土地轮耕方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北方成熟的水稻插秧、土地复种、稻麦二熟制等农耕技术在江南普及,使得江南土地使用效率迅速提高,从此成为了帝国的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粮仓,南北发展的天平彻底偏向了南方。

其次,江南的发展和平民社会的开启在无意间开启了海洋世界的大门。公元八世纪,社会的平民化以及文明程度较高的北方人南迁,极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这些因素在广州交汇,造就了大唐王朝东西方贸易的重镇。海运的便捷和较低的成本都让海洋贸易成为了新宠,这一变化预示着帝国南北两极的不同命运,即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以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02财政资源的巨变

安史之乱以后,为了解决边城藩镇势大、中央势力衰弱的窘境。公元780年杨炎主导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废除了租庸调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开创制定了“两税法”,将一切赋役折换成货币纳入户、地两税,将税基从人变成了土地,并在夏天和秋天征收,这一制度创新为之后千年税赋制度奠定了基础。

货币财政让皇权意志转化成了政治行为,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帝国均衡点向中央集权方向偏移打好了财政基础。一方面南方社会的平民化,刺激了更加发达的货币经济,为中央获取资金提供了财力;另一方面,富有知识的平民阶层成为了皇帝的天然盟友,中央可以绕开豪族直接面向平民百姓。

但杨炎的改革并没有挽回大唐的衰败命运。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唐朝只是平民社会的开端,皇帝虽然脱离了豪族社会,但社会上没有足够多的平民知识分子围绕皇权形成稳固的统治集团,官僚机构和选人用人机制仍然被少数豪族把持,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就是鲜活的写照。平民担纲的新政治秩序,在唐朝还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不仅如此,印刷术也制约着知识传播成本,极大限制了平民获取知识的途径。唐朝时期印刷术主要是寺庙用于印发佛经或道教典籍,直到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才第一次出现了以国家力量印刷儒家经典的行为。

03唐朝的藩镇割据

中学历史给人们一个模糊的印象,那就是唐肃宗开始就进入了藩镇割据时代,各大节度使坐拥边疆重镇对抗朝廷。但事实是,藩镇割据不听号令的局面是皇帝一系列决策失误导致节度使不得以自保造成的。

导火索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的死亡。来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著名大将,他镇压永王叛乱,以一人之力阻止了安禄山南进,保卫了南阳重镇,保障了南襄通道这条大唐粮食命脉。肃宗时期来瑱担任淮南西道节度使、河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陕虢华节度使等职。待到代宗继位,安史之乱接近了尾声,皇帝开始担心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发动叛乱,于是着手削弱节度使权力。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时机和力度的把握成为了关键。可惜的是,代宗的做法既激进也有失偏颇。

为削弱来瑱,代宗将他调回中央,担任兵部尚书和宰相。很来瑱被有仇的大太监程元振诬告谋反,代宗也不甄别立刻采纳了说辞,将元稹贬到了贵州,又在路上下诏赐死了他。来瑱的死亡让所有为唐朝卖命的将士寒心,一个大太监毫无根据的诬告就能决定将军的生死。所有节度使都意识到,绝对不能离开手中的军队,更不能听朝廷的调令去长安。

来瑱被害还直接引起了曾经唐军主帅——仆固怀恩的叛乱。这位曾经的军队总指挥,在平定叛乱中功劳巨大,一家四十六口都因平叛被杀。虽然皇帝并没有干掉仆固怀恩的打算,但元稹的死让皇帝和将军之间的信任难以建立。加上他是回纥可汗的老丈人,率领的军队都是回纥军队,其他节度使和唐朝官员都对他像对敌人一样防范,路过辖区不仅不提供补给,甚至还不断造谣说他意图反叛。害怕成为来瑱第二的仆固怀恩决心联合回鹘汗国和吐蕃对抗唐朝。最终仆固怀恩病死在反叛的路上,代宗借助老将郭子仪的威望与回鹘王国达成和解,并击退吐蕃化解了危机。

外祸平息内祸却避无可避。来瑱死后,部下梁崇义以来瑱冤枉为由杀死襄阳官员,自封山南东道节度使并立庙烧香祭奠来瑱,同时要求代宗惩罚罪犯和凶手。无兵可调的代宗不得以用诬告来瑱的程元振做替罪羊,并承认了梁崇义的节度使头衔。

代宗的做法,让人们看到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孱弱,并为节度使树立了“典型”。于是各大节度使有样学样,都紧紧地握住手中兵权,坚决和中央的调令抵抗到底。为自保,一些有节度使互相结成姻亲关系,一旦朝廷对其中一家用兵,另外几家进行支援。不仅如此,各大节度使还联合逼迫朝廷承认节度使的世袭制,公然和中央政府力求节度使成为流动官员的政策对抗。

等到代宗去世德宗继位,威胁唐朝统治的节度使就有六个。分别为:缁青节度使李正己,下辖淄、青、齐、海、登、莱、沂、密、棣、德、曹、濮、徐、兖、郓等十五州;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下辖魏、博、相、卫、洺、贝、澶等七个州;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下辖恒、易、赵、定、深、冀、沧等七个州;幽州节度使朱滔,下辖幽、蓟、妫、檀、莫等五个州;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下辖淮河地区;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下辖汉江地区。他们不仅占据着最繁华的华北地区,还扼守着江南输往长安的经济粮道,这让中央朝廷无法获得足够的税收对付军阀。

但德宗从小生活中安史之乱前的盛唐,一腔热血想要恢复大唐荣光。于是公元781年,当承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他儿子李惟岳按惯例请求接任时,遭到了德宗的拒绝。随即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缁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相约发动叛乱。

为了从中获利,幽州节度使朱滔和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刚开始选择支持皇帝。很快李希烈打败了梁崇义占领了襄阳,一年后朱滔就将河北叛军逼入了绝境。当李希烈和朱滔希望获得更多地区时,德宗不予支持。于是李希烈和朱滔瞬间反叛,国内局势出现了反转。虽然在唐朝全力打击下,朱滔被赶回了幽州,但淮西李希烈却越闹越大,还打败了附近藩镇的调兵。为镇压叛乱,德宗不得不从遥远的陕县西部调兵。

安史之乱后,军队在节度使辖区内的费用由节度使自己支付,但当跨区调兵时朝廷就要支付出界粮,其费用是辖区内费用的三倍还多。所以当满怀发财梦想的西部士兵走到西安城外时,本想着会得到皇帝的犒劳,却没想到不仅没得到一丁点赏赐,还被勒令不许进入长安。内心极不平衡的兵勇很快哗变,泾原节度使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不得不任由兵士进入长安大肆掠夺。德宗成为了唐朝史上第二个被迫逃出都城的皇帝。

长安陷落后,哗变的士兵推举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哥哥为帝,并攻打德宗。虽被德宗击败,但德宗削弱节度使的战争不可能再胜利了。他被迫下“罪己诏”,大赦天下。不仅赦免了最初叛乱的缁青节度使李正己父子和魏博节度使田悦,就连后来叛乱的李希烈和接替李惟岳的王武俊也都赦免了。更甚者,就连篡位者的弟弟朱滔也一并赦免。

最终除了李希烈拒绝妥协外,其他军阀都归顺了朝廷。很快李希烈被击败,淮西节度使职位落入了军阀吴少诚手中,继续对抗中央。德宗雄才大志到头来一场空。受到打击的德宗,开始想尽一切办法积攒钱财,希望为儿孙振兴唐朝打下钱粮基础。

04唐朝的中兴

经过德宗的经营,到了宪宗时期,唐朝中央政府终于有了可以凌驾于各大军阀之上的实力。与此同时,和皇帝的韬光养晦相反,世袭化的节度使们慢慢丧失了第一、二代人的血气,实力大不如前,甚至很多藩镇公然投靠朝廷对抗其他不听话的军阀。这些都为唐朝处理节度使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元805年,德宗去世顺宗继位,但由于身体原因,很快让位给了儿子宪宗。此时全国共有四十九个节度使,和德宗的策略一样,宪宗目的不是清除节度使制度,而是让更多的节度使听中央的话,并在此基础上有限地剥夺藩镇实力和兵权,让他们无力对抗朝廷。

同年,忠于朝廷的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其部下刘辟篡权,要求皇帝册封并索要更多土地,被朝廷拒绝后开始反叛。第二年,宪宗派大将高崇文平定西川,仅八个月就取得胜利。公元806年,宪宗拿镇海节度使李锜开刀,收回了盐铁转运的权力,只保留了他节度使的职位,李锜拒绝执行皇令。于是宪宗抓住机会征讨,只一个月就腰斩了李锜。皇帝天威得以重塑。

公元811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亲戚田弘正掌权,他感受到了皇威的凌厉,力排众议决定投靠宪宗。有了较大节度使的支持,朝廷开始对其他有威胁的军阀开刀。公元814年开始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三年后将淮西彻底收归中央。

公元815年,唐朝主张武力削弱节度使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途中遭到刺杀,给了宪宗动手的理由。为了给宰相报酬,朝廷在同吴元济作战的同时,又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待到公元817年,吴元济战败,王承宗投降,留下两个儿子入长安做人质。公元816年宰相被刺案查到了缁青节度使李师道,于是宪宗立即挥师讨伐,杀死了李师道。曾经下辖十五个州的大军阀,被中央收入囊中,并划分成了三份以绝后患。公元820年幽州节度使刘济被儿子刘总杀死,刘总看到天下的形势后,决然弃官剃度当了和尚。到此对中央有威胁的大军阀都被一一征服,中央的权威空前强大。

不仅在战场上连战连捷,还在制度削弱了节度使。公元809年,唐宪宗就针对地方财政进行了改革。之前地方上的税收除了留下一部分自己使用后,就全部交给节度使,节度使留足钱后再交给中央。改革后,每个节度使只能选择下辖区域内的一州作为直辖州,该州的所有税收都不必交给中央,但是其他州的税收完全由中央支配,从经济上限定了节度使财政级别。公元819年,宪宗依托财政制度,对军事也做了类似的改革,节度使只能对选择的直辖州拥有统治权,其他州的军队指挥权则授予了中央派遣的刺史。虽然表面上没有加强中央集权,但却最大限度的削弱了节度使的反抗能力。

宪宗的卓越政治和军事才能让人们看到了恢复唐朝强盛时期的可能。倘若宪宗一朝能够多持续数年,唐朝的财政不仅可以弥补高昂的代价,或许还真的可以兴盛唐朝。可惜的是就在此时,宪宗被大太监陈弘庆谋杀(一说是宪宗生病,服用陈弘庆进献的丹药身亡)。宪宗的死让唐朝的国运再次逆转,各地藩镇又陷入了和中央对抗的局面。之后的皇帝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藩镇割据局势越发失控了。当黄巢起义壮大后,唐朝终于在叛乱和藩镇割据的双重打击下彻底垮台。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到这里,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24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下周中秋国庆双节,预祝大家花好月圆、阖家欢乐!公众号也停更一周,过完节我们继续谈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