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乱说自己拖延症,后果很可怕
1
今天是2017年01月18日,又到了一年的年末了,你在过去的一年里完成了一些什么事情?请大家细细地回想一下,起码对我而言,简单看看,至少书写了50万字以上,看了107部电影,读了121本书,跑了5个马拉松。
然后呢,这时候可能有些小伙伴就会开始叨叨,接着就开始会说自己拖延,说自己懒。而且往往当没有完成某些事这件事情被归因于「拖延」的时候,往往也就这样了,该拖延的还是继续拖延,就好像没有一副「解药」那样。
特别在近期,我跟越来越多朋友交谈或咨询,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开始被「拖延」这件事情所困扰。面对拖延,他们似乎没什么办法,就是拖着有一堆事没有完成。
譬如,之前找我咨询的小鱼,她在银行担任行长助理,事务性事情特别多,同时现在面临年底的 MBA 考试,不但要经常加班,而且工作中突发事情特别多,都是需要面对突然过来的客户或者突发事情,晚上即使回到家想复习往往变成拖延去上网。
还有在行的一位行家,她在大学作为老师,业余还有自己的爱好和擅长,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有两份工作。但她找我的时候,她却跟我抱怨,她总爱拖延,拖着书稿不写,拖着各类演讲,拖着还没有做更为重要的商业模式没有做。
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破?
2
很明显,他们都绝非那种偷懒的人,相反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都独当一面,而且还是相当地努力,但为什么他们还会觉得自己这么「拖延」?
反而有时候他们越是学习「时间管理」反而越是焦虑,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都做不下去,然后就越是「拖延」,不由得陷入深深的自责。就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一样。
那么我们先需要了解「拖延症」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有这么的可怕吗?而针对它又有没有什么解药?
首先,我们需要给这个词定性,
拖延症不是病
拖延症不是病
拖延症不是病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么为什么说拖延症不是病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拖延症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本疾病诊断书里面,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临床用)第9版(ICD-9-CM)还是美国精神卫生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都没有将拖延(procrastination)当作生理疾病或者心理疾病进行诊断。
那么拖延症究竟是什么?
拖延本身是来自于一个英语名词 procrastination,而「症」这个字是来到中国之后网民加上去的,多了一个「症」看起来就像一种病,虽然事实上并不是一种病。
互动百科的解释是,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症”并不是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而是用于描述人们拖延的行为和状态。
而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也就是说,拖延症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你明知道推迟会导致消极的后果,但你依然会选择这样做。换一个方面而言,如果你推迟的事情并不会产生什么消极的后果甚至产生的是积极的后果,那么也就不算是拖延。
譬如:
如果你总是推迟一个不必要的会议,最后这个会议举行了但你没有参加,这就不算是拖延;
如果你总是想在工作之余想写一本书,但你没有答应任何人也没有什么后果,做了就最好,不做也不影响现在的生活。
类似这些事情理论上并不算是拖延,因为他们都没有产生可怕的后果。如果这样去说,你的感觉是否又良好了一些?
3
这次我为「拖延」平反,很多人都说着自己拖延,但你真的算是拖延吗?
然而无论是或者不是,反复标榜自己拖延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打标签,就好像在说「我就是拖延症,我怕什么」。而这样又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那么你可能就出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也就是说,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包括拖延。
譬如在星座实验里面,人们会因为对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的发展成那样的性格。星座——性格的心智模式不仅让他们看到那样的世界,也让他们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后按照那样的性格来生活,最后,真正成为星座描述的人。——《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给自己打上「拖延」这个标签的同时,即使你本来并不完全是你也会慢慢发展成你想成为的那种性格——拖延。
所以,小伙伴们以后记得要谨慎。
今晚刚做完一场分享
(怎么感觉年底这么多分享)
在1月23日(一)还有一场
线上分享@斜杠社群
就是想趁着新年
讲讲如何达成目标这件事情
如果想了解的话
扫一扫
我是阿雷
在晨间有阳光味道的白桌子上写作
是我一天最 Enjoy 的时刻
北漂的广东银
喜欢·研究生产力提升
喜欢·跑步
目前是·互联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