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三) 我是从绳岗学校初小毕业的

我的学生时代(之三)

我是从绳岗学校初小毕业的

文|井子先

随着国家进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恢复期,农村政策也放松了。农民不仅分得了自留地,还允许开小片荒,开始了休养生息。叫回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跑出去的农户,成了上级派给大队干部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于是,在副支书安丰祥多次劝说下,父亲同母亲商量后,谢绝了常岭父老乡亲的真诚挽留,带着全家于1962年冬月回到了阔别近三年的故乡。

从常岭搬回老家前,父亲就在操心我上学的事。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在绳岗小学教学的老师叫井长娥,年龄比我大一轮,人长得漂亮也挺会事儿。再加上父亲嘴甜,小姑长小姑短地跟人家说,井长娥便满口答应帮忙。所以,我一点学业也没耽误,回迁后就直接到绳岗学校读了四年级。他们知道我在吴家营小学就是班长,回来就叫我担任班里的副班长(原来的班长撤掉了,副班长任班长)。

学校设在一座古庙里。绳岗村由后营、西寨、东头、前营四个自然村组成,后营、西寨居民大都陈姓,东头前营的居民大都姓绳。西寨、后营、东头从西向东一字排开,中间呈簸箕状,前营则处于西边岗上靠南的位置。古庙就建在后营的南面稍显低洼的簸箕掌的地方,南边紧靠一条大路。再往南是东头的菜园,菜园南面是大跃进时期兴修水利时挖的大堰坑,再往南就是两岗相夹的一道冲了。这道冲延续到我们土楼村东边,形成一道水沟,再往南注入冢子河。古庙是四合土宅建筑,有前殿后殿东西厢房。前殿门朝北,高大雄伟,后墙开有窗户,由于在最南边,临路且朝阳,光线较好。后殿是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最主要建筑,建筑艺术很是讲究,房顶上带有五脊六兽,封山封檐,还有一些砖石雕刻,室内有壁画遗迹;进深大,仅有前墙两个窗户,光线较暗,猛一进去阴森森的,给人一种恐怖却神圣的感觉。东西厢房则是普通的土瓦房,大概是以前和尚们住的地方。四座房子有石头院墙相连接,东南角有一间过道供人出入,西北角开有一小角门,东北角是茅厕,东南角有厨房。院子里靠前殿的地方,有一棵大柏树,盘根虬干,枝杈参天,在十几里外就能看见,树有两人合抱般粗细,据说是清朝雍乾年间所栽,已经有二百多年树龄了。这棵树没有毁于战火,没有毁于大炼钢铁,却在文化革命后期被砍伐盖大队部用了,一直到现在,老人们提起这件事无不惋惜摇头。

古庙改作学校后,后殿、东厢房、前殿、西厢房分别作为一、二、三、四年级教室。三间房教室用两间,另一间作为老师的住室和办公室。院内的大柏树枝叶繁茂,庄严肃穆,根部用砖头围成一方形台子,既保护了大树,又成了学校集会、放学站队的一个舞台。大柏树上挂着一口铜钟,清脆的钟声是学校预备、集合和上下课的信号。

学校当时只有四个班级,学生都是来自周边三四里地的村庄的孩子,主要是当时井岗大队的王岗、土楼、井岗、后河、孔家、张冲、肖冲和绳岗大队的贾洼、姚洼、马洼、张洼、西洼和绳岗四个自然村的孩子们。刘山大队的彭营,彭桥大队的榆扒,林山大队山坡程家的部分学生也在这里上学。(文化大革命中,绳岗学校办起了戴帽初中,还吸引了乔营大队的赵营、肖垭和林山大队的段家、下洼等地的一些学生)。每个班级都有四十名左右的学生,规模比吴家营小学大多了。老师也有好几个,大多数老师都是既教语文又教算术:教一年级的是后营的李照全,教二年级的是土楼的井长娥,教三年级的是贾洼的贾文林。教四年级算术的是井岗的井本成,又兼着全校音乐。他们都是民办老师,只有教四年级语文的彭杰先是公办老师,也是理所当然的校长。民办老师们大都在家吃饭在家住,只有远一点的在家吃饭在校住,校长是外地人当然是在校吃住。在家住的要处理完作业才能回家,第二天早上跟上早学的学生一起到校;在校住的要头天晚上到校处理完作业才能休息,都挺辛苦的。这些民办老师都很有水平,但是只有贾文林在教育上干到退休,井本成、李照全后来转到工业战线,井长娥结婚后脱离了教育。校长彭杰先以后没有了消息,据说文化革命前已经去世。

一二年级趴的都是低桌子、坐的也都是低凳子,三四年级则趴着高桌子坐着高板凳。我们班当时有七八张长桌子,每张桌子都是一块柏木木板做成,一尺多宽丈巴长一寸多厚,能趴七八个人,一张板凳坐两个人。教室里有讲台、挂着黑板,墙上还贴着标语,一个年级一个教室,有钟声伴随日常生活、学习,歌声嘹亮、书声琅琅,学生在学习上有竞赛,老师们教学似乎也有劲,这样的氛围确实比吴家营小学强多了。

在绳岗小学只上了一个多学期,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却留下了许多记忆。

在学习上,有了在吴家营小学的基础,掌握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我已经不算什么难事,只不过有一次受到彭老师的批评实在冤枉。那是一个早晨,班主任彭老师叫几个没交作业的学生站到外面,我也在其中。不是我不交,而是头天交作业时我翻遍书包也没有找到,就以为是交上了。彭老师问我为什么不交作业,我说了原因,他把我的书包拿过去翻起来,居然找到了。于是大发雷霆,训斥道:“你还是班长呢,墙都搬到了”。我一直到现在都奇怪,为什么我就没找到呢?后来在居家过日子和工作过程中,也曾有类似事情发生,但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找它时偏偏找不到,不找它却又出现在你面前,你说怪不怪?

我一直喜爱音乐,那时候也最爱上音乐课。所谓音乐课,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唱歌。教唱歌的是井本成老师,会开谱,嗓音好,很受同学们喜爱。记得当时学的歌曲有《洪湖水,浪打浪》、《一条大河波浪宽》、《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是咱社里人》、《社员都是向阳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都是优美动听、积极向上的好歌曲,唱起来就眉飞色舞、得意高兴溢于言表,这些歌曲生命力极强,一直伴随我到现在,有事没事还要哼两句。脑子里有了这些优美歌曲的旋律,在以后的日子里,凡是听到那些好听的歌曲就想听、想学,而听到那些流行歌曲便烦得要命,甚至忍不住发两句牢骚,“这么难听的歌曲,能流行才怪?”。

那时候上学虽然挺辛苦,但感觉却比在吴家营小学好得多。一是因为路好走。从北头出村,走不到一里地便沿着捎近路到了北冲那条草大路,然后再走里巴地就到大堰上、学校边儿了,少了些许荒凉和恐怖;二是学生多,四个年级有好几十个同学,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像赶集一样,也有逃学的但只是个别人,再也不一个人孤单单地去上学;三是许多时间跟老师一起上下学,就像有了依靠,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只不过那时候也抓教学质量,四年级是毕业班,学习上抓得相当紧。每天大清早,同学们就喊着上早学,学生们要带上煤油灯。除了上午下午上课外,最紧张的时候还要上晚自习,作业也比以前多得多了。

1963年夏天我初小毕业,顺利地考上了高小,到彭桥完小学习。我们村一共考上七个,除了我还有井子安、井自党、井自振、井长文、井长英、井自胜。我们这些同学年龄上相差一两岁,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展却有很大不同。

井自安,高小没毕业就下学了。家里兄妹六个,由于家里和自身条件都不好,所以一辈子务农,成家很晚,一个女儿还是智障人,只得招个女婿养老,在农村是个很一般的家庭。

井自党,在彭桥上学因为家庭条件差,上的是代学。后来上初中又遇上文化革命,没上高中。由于是兄妹五人中的老大,父母劳力都不好,家里清贫,后来做了上门女婿。但志气大,有思路,开窍早,从小就心灵手巧,立志做一个手艺人。会做篾匠活,箩头背笼烘罩淘麦筐等等无所不能,就连斗笠、风筝、鸽哨也都做得极精致。后全家归里,育两男一女,个个都是有志之人可用之才。其妻靓丽贤淑,子女孝顺,后代兴旺,生活幸福。

井自振,高小时下学。井自振的父亲井泉江早年是军队干部,离乡日久。复员回乡后或因清高孤傲,或因性格使然,为人处事风格与乡邻相去甚远。后来因文革中又参加造反派,在乡邻中更不入群。文革后拨乱反正,曾多次上访要求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知所终。孩子们多误于此,井自振是井泉江长子,影响更甚。为谋生自振学会了泥瓦工,但没有成家,已多年无消息。

井长文,文革中初中毕业,在家务农,曾任生产队记工员。其父亲经济困难时期去世,与两个姐姐共同生活。大姐出嫁后,二姐招赘在家。二姐夫很会事儿,家里条件尚可。成家较早,妻子贤淑大方,育三儿一女,属于农村寻常家庭。

井长英,父亲经济困难时期亡故,其母为其姐妹招一继父在家抚养。小学毕业后务农,曾任生产队卫生员。出嫁后是农村家庭主妇,丈夫是兽医。虽是包办婚姻,但由于本人贤淑大方,长相俊美,很是会事,丈夫厚道聪明,所以家庭和顺,夫妻恩爱。晚年子孙满堂,生活幸福美满。

井自胜,文革中初中毕业,后参加生产队劳动。家庭虽然姊妹不少,但经济条件尚可。本人争强好胜,勤快麻利。后来当兵去了部队,复原后曾在大队任民兵营长、副支书等职,但最终未能再升职而身退。终身务农,结婚后生育两个男孩,两个儿子都有志有才。晚年仍勤扒苦做,经济殷实,家庭幸福。

由此我想,一个人一生所走的路诠释着自己的命运,这命运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它不仅需要个人基本条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环境的融合,需要自己对形势机遇的准确把握,需要自身知识能力的不断储备,需要个人的性格支撑和品行陶冶,需要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所以一个人一生过得如何,并不完全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能否在不同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幸福。(未完待续)

图|网络

--End--

作者 简介:井子先,男,1952年6月生,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中退休历史教师。虽才疏学浅,但喜爱舞文弄墨,自我欣赏。不为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却自我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自认为性格与爱好造就了自己,认为时代是前进的,自己的人生始终都是美好的,“向前看”是自己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是座右铭。

Dec. 29

2017

(0)

相关推荐

  • 谈谈校园惩戒

    今天在中央广播电台听到南方某学校宣布自主对违纪学生进行部分惩戒措施,内容不详细,顿时感到一股恶气在心头.这是校园欺凌之外的第二股恶势力,而且是一种学校写在太阳光下面的规矩. 这让我想起了初四的某一天, ...

  • 家校协作,共育未来——阜南中岗中学七年级学生家长会,速度围观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0年12月4日整理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畅通家校共育,2020年12月2日,中岗中学举行了七年级学生家长会.本次家长会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中岗中学报告厅进行学校工作 ...

  • 难忘土牧尔台中学【十九】

    〓第 1640 期 〓 文|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微信上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种情,像玻璃透明,像月光恬静,像大海宽容,像 ...

  • 于子昕《献》 指导教师:李佳佳

    献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六年级一班   于子昕 献是什么?从字义来谈,它指的是恭敬地给--依我看,献就是舍弃自己,成就他人. 四年级上学期,经过老师的推举,同学的投票,我被选任担任年级大队委.而&quo ...

  •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连载)

    我的学生时代 文|井子先 如果从幼儿园算起,我的学生时代经历了从1958年到1968年整整十年,也算是"十年寒窗"了.这一段时间,刚好是共和国建立后最为激情澎湃.热血喷涌的年代.伟 ...

  •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二) 难忘的吴家营小学

    我的学生时代(之二) 难忘的吴家营小学 文|井子先 为了让全家人安全度过那个饥饿的年代,1960年春节过后,在父亲的策划下,我们逃难到了二十里外的湖北大舅家. 大舅家那个村子叫常岭,属湖北省光化县袁冲 ...

  •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四) 两年高小的学习与生活

    我的学生时代(之四) 两年高小的学习与生活 文|井子先 彭桥完小是我小学升初中的母校. 文化大革命前,彭桥是邓县的一个行政管理区,下辖彭桥.九重.柏林.陶岔.玉皇五个小公社.每个小公社根据所辖范围的大 ...

  •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五) 考 上 初 中

    我的学生时代(之五) 考 上 初 中 文|井子先 1965年夏,我高小毕业,顺利地考上了初中,成了乡亲们眼中的骄子,他们亲切地称我"大学长",父亲脸上的笑容也似乎多了起来. 那时候 ...

  •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七) 革命大串联(连载)

    我的学生时代(之七) 革命大串联 文|井子先 我们是在十月下旬的一天启程的.一行共十三人,三年级的范元波带队,我们一甲班有我和绳振忠.孙天银,一乙班有绳振芳.杨玉敏.赵广元等,还有二三年级武安军.王以 ...

  •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九) 初中毕业——我成了回乡知识青年

    我的学生时代(之九) 初中毕业--我成了回乡知识青年 文|井子先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我的初中学业等于实际上终止了.大串联到北京二十多天算是开了眼界,本来还想徒步串联到韶山.井冈山.延安等 ...

  • 妈妈的学生时代居然决定了孩子在学校的受欢迎度!但是这个例外的结果你绝对想不到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一个很朴实的姑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班上的男生总爱欺负她,女生也不愿和她玩,后来这个女生退学了,班主任在开班会的时候说大家这么欺负她,她的父母说她一上学就哭,最后不得 ...

  • 井子先 | 清明时节,我为学生扫墓

    清明时节,我为学生扫墓 文|井子先 春分过罢,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会在人们的关注中向我们走来. 这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有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时节,不管是南方北方.城市乡村,人们都会以不同方式,来为逝去的亲 ...

  • 《阳光姐妹淘》每个女孩都是从学生时代!!

    电影<阳光姐妹淘>发布新预告,已经成为家庭主妇的张丽君(殷桃 饰)打开23年前的录像带,当年姐妹们讲述着对未来的期许,如今却被残酷的人生捉弄,生活得窘迫又无奈.​ <阳光姐妹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