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孩家庭彼此的成长历程——《阿惠和妹妹》赏析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015号
一个二孩家庭彼此的成长历程——《阿惠和妹妹》赏析
一、内容简介
妈妈有急事出门了,临走前她把照顾妹妹的责任托付给阿惠。可是阿惠一时疏忽,竟然让妹妹走失了。幸好她很快镇定下来,自己负责任地把妹妹找了回来。
二、绘本信息
书名:阿惠和妹妹
文:[日]林明子
图:[日]筒井赖子
译者:季颖
适读年龄:2-6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爱心树绘本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三、绘本赏析
封面聚焦的镜头下,可以看到两个小女孩依附在一起,姐姐正在给妹妹穿鞋子,妹妹坐在台阶上,娇嫩的小手抓着姐姐的胳膊,专注地盯着姐姐给自己穿鞋子。很温暖的画面,有这样的姐姐真好。
这个姐姐是阿惠,显得很老练成熟,照顾妹妹成为妈妈的得力帮手,也激发出浓浓的姐妹情。
背景为土黄色之下泛出淡淡的绿色,是稀疏的草绿,是阳光照耀下植被的辉映,是社区街道芬芳整洁的体现。一看这封面就是一个接地气的故事,一个扎根生活体验的再现。
原来阿惠在自家门口玩,没有远走。这时,妈妈走出门来,急匆匆的要去银行办事。
没有让读者看到妈妈的脸部表情,侧身用头发遮住,一边走一边收拾包包一边和阿惠交代,脚蹬拖鞋,趁孩子刚睡着匆匆忙忙出去办点事,为的是赶紧回来照看两个孩子。当妈妈的多不易,这就是这个阶段妈妈的时间分配。
类似的故事还有[美]墨菲的《让我安静五分钟》,同样诠释时间对妈妈来说是多么的可贵。象妈妈好忙好累,很想自己安静五分钟。可是,孩子们黏得可紧呢!他们想和妈妈一起吹笛子、念故事、玩玩具、泡水、看漫画、吃蛋糕……可怜的大象妈妈,要怎样才能安静五分钟呢?
为什么不让读者看到妈妈的面部表情,这在后续的其它环节中也有类似的画面,重点描述阿惠寻找妹妹的故事,妈妈或其它人物只是造就一个场景而已。
阿惠手里捏着玩具,直面看着妈妈,发出妹妹怎么办的表情,这是第一次这样独自面对吗?她具备照顾他人的意识和心理的准备了吗?
阿惠自己在门口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有了自我照顾的能力,这也暗示阿惠已经有了看管妹妹的能力。
故事发生在春天,阿惠玩耍的门前非常干净,自家门口嫩黄的植物爬满篱笆,黄色小花布满枝头,还有红色花朵的盆栽。黄色木结构和黄绿色的绿植暗示着家庭的温馨和生机,符合春天的气息。
镜头中凸显了黄色的大门,这是一个引爆点,一个焦点,一个事发点。关上门是免打扰的意思。
镜头拉近移到了门口,小彩咧着大嘴现身了,这个直面相对的镜头,让阿惠勇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
三个台阶凸显阿惠心理上的变化与成长,能够自己独自面对哭闹的妹妹,要知道往往妈妈们也是一脸的雾水。
这给了孩子一个主动表现的机会,根据心理学发展阶段论,3-6岁的孩子有主动面对可能的冲突,表现出主动探究的行为,并喜欢主动承担一些事情。我们看到,当阿惠一边给小彩穿鞋一边说:“别哭,别哭。姐姐陪你玩”。而把自己的玩具抛在了一边。
通篇文字都采用靠边单独陈列,白色背景凸显文字的简洁与清晰,文图的有机结合显得很柔和且不生硬,让图片信息更完整而不零乱。
就在自家门口就地画起轨道来,想和妹妹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这时,小彩也早已把阿惠的石子游戏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兴趣点是非常容易转移的。
阿惠成功地改变了小彩的行动,让小彩跟着自己的节奏玩了起来。显然这是他们已经玩过的游戏,小彩也非常的熟悉,兴奋地看着姐姐的的行动并在轨道上跑了起来。小彩眼睛盯住那一小段粉笔头,她要跟着一起划吗?
但这里有一个情节上的埋伏点,阿惠让小彩等他画完再一起玩,让她在一边先等待,先别跑,等她全画好了再玩儿。这个要求小彩能做到吗?小彩这个阶段的孩子,每一刻都处于运动不安分之中,这是阿惠所不能想到的。最右边框露出阿惠“石子”游戏中手帕的一角,暗示小彩会去玩吗?还是说阿惠心中还装着自己的游戏呢!
这里的象声词很形象,小彩很喜欢模仿。
这是一个近乎全景的“玩火车”游戏示意图,还增加了红绿灯,弯弯曲曲通向自家门口,并指向阿惠玩的石子游戏。一条长长的街道,看不到一丝人影,更没有了小彩的身影。
阿惠发现小彩不见了,从阿惠的语气和表情,让幼儿感受阿惠此刻的心情:你觉得阿惠这时的心情怎么样?尽管读者看不到阿惠慌张的表情,但粉笔头从手中滑落,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时出现任何的声音都足以让阿惠内心十分焦虑,从街道远远的拐弯处发出的刹车声足以让阿惠胆战心惊。小彩丢失了,是小彩被撞伤了吗?
阿惠没等直起身,就焦急的四处张望。她知道自己的责任,把妹妹看丢了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这是她小小年纪无法承受的,就是大人也会六神无主的。在当今不安定的社会,孩子的安危是天大的事情。
忽然,从街那边传来自行车急刹车的声音,让阿惠着急了。
她已经飞跑过那扇铁门,甩向后方飘动的头发代表速度感十足,惊恐的表情代表内心的恐慌。
一个特写的奔跑的镜头,百米冲刺的奔跑速度,墙体直线也引向前方。
文字中出现了两个“怎么办?!”第一个“怎么办?!”是阿惠的第一反应,听到猛烈刹车声的第一自然反应。继而想到“要是小彩被撞着了怎么办?!”是自问,是惊叹。这里文字的用词很有急迫感,同时阿惠的内心更是怦怦直跳。
原来从街那边传来自行车急刹车的“吱嘎——”声音,是自行车与商店的货箱相撞造成的声音,那个骑车人慌忙中眼睛掉在地上,这也引起了店员和周围人的注意。但没有人看到阿惠慌里慌张的神情而被关注。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阿惠画铁道画的太专注了,没有看好妹妹,之后开始找妹妹,担心小彩被车撞,发现不是撞到自行车的,不是小彩后继续寻找妹妹。
这时的阿惠有点六神无主了,显得很错愕。小彩没有出事,但也不见妹妹,她去了哪里了呢?
在巨大的汽车前,凸显阿惠的弱小、孤立和无助。流动的路人也没有相携,整个世界都是陌生的。
文字采用文图合体的方式,把文字写在了汽车挡板上,显得很轻松,画面也扩大了。
由于阿惠画铁道画的太专注了,让妹妹走失了,寻找妹妹的过程,很让心胆战心惊,开始担心小彩被车撞,发现不是撞到自行车的不是小彩后继续寻找妹妹;一路狂奔,看见一个长得像妹妹的女孩就赶紧加快脚步追过去,发现不是妹妹;听到小孩哭声,心又碰碰跳起来,发现哭的女孩也不是妹妹。三次场景描绘都不是妹妹,最后在公园里找到了妹妹。
在公园的入口,终于看到了小彩正在低头在沙坑里玩,看阿惠前倾的背影显得沉稳踏实多了,心境也稳定落地了。还有几个孩子忙碌的身影。
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惊恐的变化,这次看到的是小彩,没有错。已经认错了三次,内心也经过了巨大的冲击和考验,但每一次无疑都是成长的历练。
都没有看到孩子家长的身影,前面在拐弯处被训斥的孩子一定也是从这里被找到的。可其它都是大孩子了,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只有小彩是无力的。
小彩玩的并不孤单,三个蓝鸽伴随着她一起玩耍。
一个聚焦的镜头,把拥抱的一瞬间,把姐姐激动的心情刻画淋漓。小彩则是垂拉着双臂,把头伏在姐姐的头下,我们看不到她的表情,有如之前的几个大人都看不到表情一样,静显阿惠眯着眼睛享受的瞬间,就够了。身后是两个相互面对的鸽子,是团聚,是关爱。
而公园门口出现了妈妈的身影,回家看不到姐妹俩,一定也很焦急,而看到了姐妹俩亲密的瞬间想必是欣慰与宽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倾述。
整个照顾妹妹的过程由取悦妹妹开心忘我的投入到疯狂的寻找妹妹的各种紧张情绪直到拥抱的那一刹那,尤如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故事细节描写的很传神,姐姐独自玩石子时平静的心情、妈妈出门时有点好奇妹妹怎么办的表情、给妹妹穿好鞋子后到门前玩的时候开心的表情、发现妹妹不见之后惊慌失措的表情、紧张的情绪、找到妹妹后激动的心情都描绘得非常细致。
看到此,有二孩的家庭,可以问问小读者,平时是怎么和弟弟妹妹玩儿的,弟弟妹妹的出生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等等,有语气中俨然当了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正如阿惠一样,虽然自己也还是个小孩子,却发自天性地努力去照看妹妹、陪妹妹玩,在妹妹走失后心里急急的、怕怕的,但没有丝毫犹豫地努力找妹妹。直到找到了妹妹,那一脸甜甜的、纯纯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手足之间的爱!如果你也有一个弟弟或是妹妹,或者你就是家中的弟弟或妹妹,读了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吗?
封底母女三人一同离开了她们经常光临的公园,就像是她们的家,阿惠和小彩对视着,阿惠一脸的自豪感,而小彩确是懵懂的。
一个小女孩是怎么变成姐姐的,这中间要经历心理的磨练,渐渐地人性最美丽的亲情和爱在她身上被唤醒,由于爱,她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变成了可以照顾和保护妹妹的姐姐。这种爱也培养了她的品德,让她变得坚强。
故事描绘了孩子成长中的一种经历。这些故事,情节自然亲切,就像发生在孩子们身边一样。
与情节相辅相成的图画更是富有细致入微的生活情趣,烘托出小主人公们每一点心理变化和情绪流露,显得分外动人。
林明子最擅长的就是把简单的内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可以让孩子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来体会和感悟她的心情。
这本书和《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亲切的情节、优美的画面,又一次让孩子沉浸在温馨甜蜜的故事中,随着小主人公的紧张、惊慌而情绪起伏,享受情感的陶冶,获得心灵的成长。
四、作者信息
林明子:194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教育部美术科。她善于捕捉传神的细节,能准确地把握孩童的情绪感受,画风清新灵动。代表作品有《阿秋和阿狐》、《我爱洗澡》等,曾获得日本绘本大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筒井赖子:194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埼玉县立浦和西高中,曾任职于广告公司。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后,她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为孩子写故事。筒井赖子的文字简单隽永、清新爽直,曾和林明子一起创作了《阿惠和妹妹》、《妹妹住院了》、《是谁送的呢》等脍炙人口的绘本。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特别说明:鉴于对出版方版权的保护,赏析只是列出部分代表性的图片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尽的赏析。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请购买原版图书;如果您想了解本书全文的导读,请留言。
在此感谢出版方对引进和原创绘本大力的弘扬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