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患者力弱、控制能力差、缺乏有效预见性、缺乏进行性和反应性姿势调整,所以脑卒中患者往往平衡功能异常。因此平衡运动训练可以说是康复中最重要的部分。
定义
平衡包括了作用在支撑关节上的身体相连节段和支持面的运动调节。在不同的支撑面上,平衡身体的能力使人体能够有效地进行每天的活动。
脑卒中后的平衡康复
脑卒中后,患者绝大多数都会伴有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核心肌群为功能运动链的中心,是所有肢体活动的基础,而综合力量训练和易化核心肌群被认为是保护和恢复脊柱和肌群平衡并促进完成运动的有效方法,同时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助于改善躯体在非稳定情况下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平衡功能。
悬吊系统通过绳索的悬挂,提供一些不稳定的支点,应用重力的影响,或者通过弹力绳,逐渐地调节对患者的辅助程度,提高患者的训练质量。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电动移动滑块使治疗定位更加准确,操作省时省力。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通过临床研究可发现,训练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躯干、核心肌群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核心稳定性,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其通过加强重力在训练中的作用,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闭链运动训练,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稳定性、协调性及平衡功能。
脑卒中后平衡康复
坐位平衡
用患手向前(屈髋)、向侧方(双侧)、向后碰触物体,再回到中立位。
注意事项
a、够物距离应该比手臂长,包括了整个身体的运动,并尽可能地接近稳定极限。
b、由于下肢肌肉活动对于坐位平衡很重要,在向患侧够物时,要强调患足负重。
坐位平衡
(1)转动头和躯干,越过肩向后看,回到中立位,并向另一侧重复。
注意事项
a、确定患者旋转躯干和头,躯干直立,并保持屈髋。
b、提供视觉目标,增加转动的距离。
c、必要时,固定患侧的足,避免髋过度旋转和外展。
d、确定手没有用来支撑,足没有移动。
(2)向上看天花板和回到直立位
注意事项
患者可能向后失去平衡,要提醒他保持上身在髋的前方。
站位平衡
(1)双足分开几厘米站立,抬头向上看天花板再回到直立位。
注意事项
向上看之前,通过提醒髋向前(髋伸展超过中立位)纠正向后倒得趋势。不允许足移动。
(2)双足分开几厘米站立,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回到中间位置,向另一侧重复。
注意事项
a、确保维持站立的对线,身体旋转时髋处于伸展位。
b、不允许足移动,必要时,把治疗师脚靠在患者脚边以阻止其移动。
c、提供视觉目标。
站位取物
站立,向前、向侧方(两侧)、向后取物。单手或双手进行。目标物和任务的的变化,应该超过手臂长度,鼓励患者伸展到稳定极限再回来。
注意事项
确定身体的运动发生在踝和髋,而不仅仅在躯干上。
单腿支撑
健侧肢体向前迈一步;健侧或者患侧肢体向前迈步;练习够物。
注意事项
a、保证站立侧的髋伸展,在最初进行练习时可以用吊带。
b、用健侧腿向前迈上不同高度的台阶可显著增加患侧肢体的负重。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立足基层服务百姓健康,我院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建康复专科联盟,共同开展专家坐诊义诊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区域内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郭学军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擅长颈肩腰腿痛、面瘫、偏瘫、四肢瘫、失眠症、青春痘等疑难病症的综合康复。
党长林
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疼痛学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脐针专业委员会常委,新乡市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副主任委员。擅长颈肩腰腿痛、外周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脑卒中后遗症等治疗及康复。
杨致奇
医师, 中医骨伤专业,先后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进修学习,擅长脊柱脊髓损伤、创伤及关节术后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