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后知后觉的我,买房只为了图个心安
“
本 文 约 209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被访者:豆捞 写作者:春三月
在买房这件事上,我向来认为自己后知后觉。
2009年,西安的三环还没有修建,绕城高速也才刚刚通车,按照当时媒体报道的信息,西安市区房价大概在四五千元每平米。那一年,我刚刚读高中。
学生时代大多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关于房子的认知基本上等于零,家里人对买房也不怎么在意。印象里最深的是,千禧年刚过,周边讨论房价的多了起来,房价均价也飙升到了每平米6500元以上。
后来几年西安的房价一直走得四平八稳,第一次直面买房这件事,是在2012年春末夏初。
记得当时,我即将大学毕业,身边的周边亲戚朋友家里开始操办着买房,受到买房氛围的带动,我爸妈要提前给我准备结婚用的婚房,反正以后也需要有一套合适的婚房。
第一次去接触买房,具体要怎么买,要看哪些重点,一概不知。我爸妈唯一考虑的是学区,于是买了高新区一套旁边既有小学也有中学的房子,单价相对周边其他楼盘便宜一些,每平米四千多元,面积90平左右,过条马路就能到学校,至于房企品牌、地铁规划等等,当时并不懂,以至于后知后觉地发现,这套房的升值空间确实不如周边其他知名品牌的房子,二手房房价总是要差个一两千每平方。不过刚需自住,这也不算是个问题。
由于我尚未就业,求学在外也没法自住,于是简简单单装修了一番,便一直向外出租,一个月一千块,稍微补贴一下月供,房贷是父母在还。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去北京工作了几年,也见证了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飞奔史,帝都房价从小几万上涨到十来万,更贵的还有几十万一平。作为一枚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在北京买房这个事情,从来就没有规划在我的未来生活中。不过,那时候全民买房炒房的热潮,倒是让我开始关注西安的楼市动态了。
一线城市买不起,二线城市是不是还有机会?
2015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价开始暴涨,随后这股热潮流向了部分二线城市,例如合肥、厦门、苏州都出现了一轮翻倍式涨幅。但是,西安的房价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三环边的房子还是五六千元每平,均价也就涨了一千多块,没有涨得那么离奇。
从2017年到2018年初,西安的楼市均价整体也差不多翻了一倍,我在高新区买的那套房,从四千多直接涨到了接近两万,当时简单算算,竟然比工资挣得还多,非常激动。
考虑到西安的快速发展,又一次后知后觉的我,在高点时意识到是不是可以在西安再买一套房。这既是自己的居所,也能看作是一笔投资,入市铁定不亏。
其实2016年的时候,我考虑过买房,也基本将东南西北的新盘都跑了个遍,奈何没眼光,直到房价蹭蹭开始涨,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像极了股市里面的韭菜。
2018年下半年,我又一次踏上了看房之路。
当时手里大概有三十多万,再和亲戚朋友借点,凑齐了大概五十来万,作为买房的首付资金。但后来出台了购房新政,买房需要摇号,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随后的大部分生活,我不是在摇号,就是在去摇号的路上,前前后后我和女朋友登记摇号了16次,都没摇到,因为刚需家庭更容易摇到。
由于新房摇不中,我们将目标转移到了二手房。
2019年,高新区地铁站附近的回迁房,价格在一万五左右,都是十年以上的老房子,北郊稍微便宜点,均价在一万二以上。
新房的热度传导至二手房市场,当时市场相当火热,但至少购房资格不紧张,看房心态要好得多。只是要多花点时间,前前后后我们也看了十余套房子。
其实看房过程很简单,中介带看,和房主几番“较量”,心里就会有个大概。二手房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入住,如果自己不住的话,马上就可以租出去,省去装修时间。但二手房有一个坏处,这房子有什么细节问题,短时间看不出来。
在综合比较之后,我们选择在北三环附近,买了一套120平的三室一厅,总价140万。首付交了40多万,剩下的借款和房贷就慢慢还了。
不过,考虑到婚姻大事,婚房也是要准备的。所以2020年年中,高新区的那套房租约到期后,我们就没有继续出租,而是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造,毕竟之前的装修风格都快是十年前的古风了,家具也要换一换。
至于新买的二手房,过户到手之后立马就租了出去,以租养贷,一个月大概五千多的房贷,房租两千不到,所以自己还需要补贴点,压力也不算太大。
去年由于疫情,很多事情都被耽搁了。到了年底,我选择辞职回到了西安。今年年初,我和女朋友如期举行了婚礼,搬进了装修好的新家,正式开启新生活。
与北漂生活相比,在家里有房有车的小日子确实悠然自得了许多,工资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生活质量却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过去,出租屋和公司就是生活的全部。而现在,经营一个小家庭,日子要丰富多彩了很多,这样的人生也才更有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