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安身之道道•中医针灸】足太阴脾经循行

【安身之道道·中医针灸】足太阴脾经循行

平仁学社 云水墨梓 2017-03-01

流注时辰:巳时(9:00--11:00)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

主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chuài)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支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左右各21穴。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本经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联系脏腑:属脾、络胃、流注心中;另与食道、舌等身体器官有关。

相表里经络: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

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

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

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

二十一穴太阴全

温馨提示:到今天为止我们已学习了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的经胳循行,大家图文结合都记住了吗?为了学会针灸,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内容,一定要掌握哦!对于我们的内容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您通过留言与我们交流,我们一定会认真对待哟。祝您学习进步!

【张志聪】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六脏藏神。六腑脏物。六脏六腑。皆谓之脏。故云十二脏也。相使者。 六脏六腑。相为传使也。受清者贵。受浊者贱。五脏之中。惟足太阴独受其浊。故曰脾胃者。仓廪之官。)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运纳五谷。故为仓廪之官。五味入胃。脾为 转输。以养五脏气。故五味出焉。)

帝乃择吉日良兆。 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良善、兆吉也。灵兰之室。心之宫也。乃择其良善而藏之于心。以传保者。保于无穷。流于 无极。守而勿失也。按灵枢经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大肠者。传道 之府。小肠者。受盛之府。胆者。中精之府。胃者。五谷之府。膀胱者。津液之府。三焦者。中渎之府也。吴氏曰。灵台兰室。黄帝藏书之所。秘典。秘密典籍也。)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chuài)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踝叶瓦去声) 核骨一覈作骨(俗云孤拐骨)。足跟后两旁起骨为踝骨。腓腹为踹。髀内为股。脐上为腹。咽以 咽物。居喉之前。至胃长一尺六寸。为胃之系。舌本。舌根也。

足太阴脾脉。起于大趾端之隐 白穴。受足阳明之交。循大趾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历太白公孙商丘。上内踝前廉之三阴交。又上内循胫骨后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阴之前。至地机阴陵泉。上循膝股前廉之血海箕门。迤逦入腹。经冲门府舍中极关元。复循腹结大横。会下脘。历腹哀。过日月期门之分。 循本经之里。下至中脘之际。以属脾络胃。又由腹哀上膈。循食窦天溪胸乡周荣。曲折向下。至大包。又自大包外曲折向上。会中府上行人迎之里。挟喉连舌本。散舌下而终。

其支行者。由腹哀别 行。再从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于膻中之里。心之分。以交于手少阴心经也。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 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 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是动则病 气而及于经。从经而及于脏腑。故为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病。腹胀诸证。善噫者。脾气上走心 为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厥逆从上下散也。身体皆重。太阴之气逆也。

是主脾所生之经 脉病者。舌本痛。盖病太阴之气。则为舌本强。食则呕。气逆之为病也。在脾脏所生之经脉病者。 则为舌本痛。食不下。经脉之为病也。气主之。病在气。故身体皆重。经脉者。所以濡筋骨而 利关节。病在血脉。故体不能动摇。

此太阴之是动。脾脏之所生。外内出入。而见证之少有别也。 脾脉注心中。故烦心。心下急痛。脾家实。则为瘕泄水闭黄胆。此脏病之在内也。不能卧。强立。 膝股内肿。足大趾不用。经病之在外也。此太阴经脉脾脏之病。外内出入之见证也。明乎脏腑阴阳经气出入之理。本经大义。思过半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