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超千家民营医院,揭秘突围之道
在政策放开的当下,开办医院比以前要容易,但在市场竞争态势下,民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不容乐观。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如何定位及发展,如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作者|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医院数量共3.6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4万个。与2020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76个,民营医院增加1246个。
一年新增1200多家民营医院,那么这些医院生存境况如何?此前,《看医界》曾整理了民营医院公司注销信息,工商信息显示,成立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的民营医院中,共有800多家医院有限公司已经注销。
也就是说,这800多家注销的民营医院公司,生存时间不过三年多。在政策放开的当下,开办医院比以前要容易,但在市场竞争态势下,民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不容乐观。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如何定位及发展,如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2021年7月24-25日,由看医界传媒、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冬雷脑科医院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现代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召开。虽然台风“烟花”登陆步伐临近,但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的50多位医院管理者仍风雨无阻,来到上海参与这场现代医院管理的“头脑风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现代医院如何定位及发展?
“以前谈医院定位,常说起的是大专科,小综合’,但现代医院定位应该是大专科,强综合’”,知名医院管理专家、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刘卫东介绍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卫东认为,现代医院的管理思路在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医院的特色专科至关重要,但即便是专科医院,也不能只盯着专科忽略其他相关学科。一家专科医院也应该能承载普通患者的需求,以及患者在专科治疗中出现突发情况(并发症)的能力,床位不需要多,就算只有门诊也行,但一定要有医生来处理紧急状况。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刘卫东认为,这三个转变,实际上就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医院,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上,都是刻不容缓的。
而在平台型医院建设方面,刘卫东可谓业内知名的共享医疗平台建设专家。曾获2018上海医交会“中国共享医疗领袖人物奖”,其一手打造的浦南医院成为公立共享医疗平台的典范。
2020年8月,刘卫东开始执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同样是大型共享医疗平台,刘卫东介绍,目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10多家医生集团合作,200多位专家在医院多点执业。
SIMC的管理理念为“平台化、国际化、专业化”,刘卫东出任院长后,加上了一项“智能化”。如何实现医院管理的智能化?一句话总结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而在这方面,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可谓是关键点之一。刘卫东认为,医院院长重点应该着眼于医院的核心业务——医、教、研,而非核心业务如总务、信息、设备、后勤等应该社会化,交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做,这对于专家型院长更为重要。
现代医院管理的成效,数据上有着最直观的反映。刘卫东以浦南医院为例,据其介绍,自1999年开始任院长以来,他就主导了浦南医院年报的制定,担任院长以来,医院的年报也做了20年,从医院的服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管理成效,哪方面有进步、哪方面待改进,数据一列出来,清晰明了。
刘卫东表示,医院年报所列数据,不应该仅仅是获得哪些表彰,有哪些领导考察,更重要的是医疗服务治愈好转量、科研项目、进修培训的医生数量等核心服务数据。
“从90年代就开始制定医院年报,做了20年医院年报,各项信息数据极为完善,的确是医院管理领域非常领先的探索,值得学习。”一位来自西安的参会嘉宾这样表示。
肿瘤及脑科品牌专科的打造之路
四年前,上海三甲医院副院长丁罡教授走出体制,加盟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致力于在SIMC打造品牌肿瘤专科,由于医院周边优质肿瘤资源非常丰富,医院对门既有当时全国唯一一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又有上海顶级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浦东分院,如何能有效突出重围,打造肿瘤为优势的品牌专科,是丁罡团队面临的一个极大考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年之后的这场现代医院管理研修班上,丁罡带着肿瘤医生团队的亮眼成绩,与不少医院管理者共同分享了这四年的探索与心得。
丁罡介绍,肿瘤精准诊疗专科的创建经历了三个阶段:“合”——“立”——“育”。早期整合多学科医生,从复发难治肿瘤切入,共同创建肿瘤多学科综合专科雏形,到一定阶段,具备立科条件,开始正式创建难治性肿瘤中心。而在这之后,分亚专业培育专科人才,做好专科品牌,打造多中心特色肿瘤诊疗,也就是水道渠成的事。
据了解,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目前全职人员已达到45名,这在上海的私立医疗团队中都是不多见的规模,任职的医生,研究生比例达到80%。同时,丁罡教授打造的现代化医院肿瘤患者“5H”服务模式已被评为上海卫生系统“医疗服务品牌”,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的“肿瘤医协体中心”。其领衔的肿瘤医生团队还获得2020上海医交会组委会颁发的“2020中国品牌医生团队”称号。
在7月25日的课程上,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教授也分享了冬雷脑科医院的品牌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之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与一般的医院建设有所不同的是,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是一家由脑科医生集团创建的专科医院,2015年9月,宋冬雷教授成立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在此后的几年间,以医生团队为核心资产,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与江浙沪20余家医院和诊所达成合作。
因此在成立医院之前,冬雷脑科已经有四年的医生集团运营经验,无论是从品牌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在这四年探索中,都已经有了一些经验。2019年10月,冬雷脑科医院正式开诊。宋冬雷介绍,医院开诊一年半,目前门诊病人1000人次/月;手术200台/月。三、四级手术达80%;手术成功率99%;术后颅内感染率低于4%;围手术期死亡率2‰;平均住院日小于9天。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首席运营官董法廷认为,医院品牌打造的基础在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学术的优势所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深厚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利于医院自身品牌的建立,也更能得到医生同行的认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学术带市场、学术带品牌;服务带市场,服务带品牌。”董法廷介绍,自医生集团成立开始,冬雷脑科就聚焦以学术带品牌,先后举办了神经介入、神经内镜、神经影像、睡眠治疗、帕金森治疗等主题培训班及各类学术沙龙。
“不同于早期的江湖游医办医院,也不同于资本办医院,现在很多都是医生办院,这是3.0版医院,会更尊重医疗规律,也会更遵从初心,一个专科医院要有好的发展,除了打造专科技术之外,一定要重视患者体验,服务同样是打造品牌的一部分。”董法廷介绍。
而从一个医生团队到一家200来人的医院团队,绩效管理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本次研修班上,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副院长胡苏云分享了《KPI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营医院三大热门专科的运营之道
除了肿瘤科较为热门外,刘卫东表示,体检、康复,这两大科室目前是民营医院的热门赛道,如何做好服务,打造专科特色,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高端体检做为综合医院的病源入口之一,如何为病人做好健康管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体检部主任郭智慧介绍,SIMC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模式为1名责任医生 至多7名专科医生的医疗团队,为整个家庭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疾病咨询、慢病管理、就诊指导和紧急支援等个性化私人医疗定制服务。
面对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体检中心特别是医院体检中心,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实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郭智慧认为,必须搭建健康体检大数据共享平台,同时,要实现由单健康纯体检向健康管理转变,由单纯经营型向学科建设型转变,由单纯疾病检查向健康评估转变。
“体检不仅是医院最赚钱的部门,也是要做学科建设,医生需要与时俱进,用指南为健康评估服务。”郭智慧认为,体检中心做健康管理,管的不是人,而是病,体检中心要发现未病。
而如何打造民营医院的另一大热门专科——康复科?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中心廖华介绍,人才、理念、管理、服务及特色五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人才队伍的强大与完善非常关键,康复团队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科康复背景,而学科带头人需是全职、康复领域的资深技能人才,这些是建立康复科的重要条件。
廖华认为,康复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着重强调治疗,而是以患者为主体,通过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回归原来的生活,同时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这是我们的康复理念。此外,在德国模式的康复理念中,也重视早期的康复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患者能够越早康复越好。
最后,刘卫东院长表示,投资医院最好选择非营利性质,办医院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赢利是不可取的,应该是坚持办百年医院,既是为社会做贡献,又能福泽子孙后代,不然很容易走歪路邪路,难以长远。(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21上海医交会报名了!四大展区精彩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