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穴有哪些?
八卦穴
八卦穴常用的有成人的腹部八卦穴、背部八卦穴,以及儿童特定穴内八卦穴、外八卦穴。以特定穴内八卦应用最广,本文重点讨论。
成人“八卦”,只是取上下左右的八个穴位,针刺后针的排列形如八卦图,与八卦的方位、意义无关。
腹部“八卦”取穴以脐为中心,上取兰门(水分与下脘之间),下取气海,左右取肓俞,此称四正。关门(建里旁二寸)左右各一穴,水道(关元旁 2 寸)左右各一穴,称四隅,共八穴,美其名为八卦。
部分穴位位置图
背部“八卦穴”,四正上下是脊中、阳关,(亦可用悬枢与第三腰椎下);左右是命门旁五分的肾根(亦可用肓门与志室两穴连线的中点),四隅上下是膏肓、胞肓四穴。四正、四隅合之为“八卦”,以此称为前后“八卦穴”。
兰门穴是大小肠交界处关系后天水谷清浊的分疏;
肓俞,肓指肓膜,确切些说当是膜络之气的俞穴,还关系到肾的纳气作用;
气海是肓之原穴,亦称下肓,关系着先天气的汇聚,有益气助阳之功;
关门,是肾胃之关,不仅治胃的各种疾病,而且是治各种水病的基本穴;
水道穴主要是利通水道,保证膀胱之“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顺利进行,两者对水谷之气的生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穴相合,既强化了先天之气,又促成了后天水谷之气的生化。
背部八卦的命门,背部的“八卦穴”,当中的“四正”,是以命门穴为中心的,里面对着“肾间动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而四正穴是辅助命门中的“肾间动气”的生化与运转;四隅穴的膏肓、胞肓,不仅关乎卫气“内熏肓膜”,而且对卫气的“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得以强化,从而收得“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的效用;更为重要的是诸“肓”穴,关系着三焦行使元气遍布全身的作用。
特定穴-内八卦
内八卦最早出自《小儿按摩经》,后收录于《针灸大成》第十卷。
【位置】掌心周围,通常以内劳宫(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为圆心,以内劳宫至中指指根距离的2/3为半径所作之圆周围。
在此圆周上的八个点,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称为内八卦。
每个字的读音是乾(qián),坤(kūn),巽(xùn),震(zhè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中指根下为离属南,小天心穴上为坎属北,在大鱼际侧离至坎半圆的中点为震属东,小鱼际侧离至坎半圆的中点为兑属西,西北为乾,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南为坤)
【功效】理气化痰,宽胸利膈,行滞消食。
【主治】疳积、腹胀、消化不良、咳喘、呕吐、腹痛等。
操作:用运法。分顺运、逆运两法。
顺运内八卦:医者用左手按住患儿左手,使小儿掌心朝上,拇指按住其离火,右手的拇指面沿着乾-坎一艮-震一巽-离一坤一兑的圆周方向进行推运;
逆运内八卦:医者用左手按住患儿左手的离火,右手的拇指面沿着兑-坤-离-巽一震-艮.坎.乾.的圆周方向推运。行运法尤其注意不可妄动心火。
《幼科推拿秘书》:“八卦,将指根下是离宫,属心火。运八卦必用大指掩掌,不可运,恐动心火。”这里明确说明内八卦在操作时,须用大拇指将离火掩住,恐动心火。
内八卦穴位的主要作用:
运内八卦为小儿推拿中消法的代表,重在调畅气机。
顺运:具有宽胸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可以升胃气,收敛中气,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逆运:可以降胃气平喘,止呕吐恶心主要用于痰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和一些穴位配伍,也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逆运内八卦尤其对胃的兴奋有平衡作用,既可以抑制也可以促进,所以对吃的多容易饿的宝宝和整天不想吃饭,厌食的宝宝效果都比较好!
张素芳老师诊治疾病时常运用五行理论指导八卦穴的应用,即可运全卦,也可分运八卦,使运八卦这一操作呈现多变的临床效应,对各种系统的疾病都有所调适。 张老师主张“八卦为体,五行为用”。
如临床见咳嗽不止,面色黄,目浮肿,食后作闷,大便溏而微觉后重患儿,认为面色黄而浮肿是因为脾虚不能制水;食后作闷,是因脾虚不能运化精微;便溏后重,是因脾虚不能升清,故浊气降滞。 以上皆为脾虚不能生金,母病及子。 故治宜培土生金,可顺运内八卦,加揉艮卦,配合补脾经,即可收效。又如治疗小儿咳嗽时经常用运内八卦配掐震卦以平肝熄风,多揉艮卦、乾卦培土生金以防木再克土。
各卦的分运操作的功效可见于《保赤推拿法》,乾震顺运...…·能安魂;巽兑顺运...…·能定魄;离乾顺运...…·能止咳;坤坎顺运...…·能清热;坎巽顺运...…·能止泻;巽坎逆运...…·能止呕;艮离顺运._.…·能发汗;水火既济...…·调济水火,平衡阴阳。
现代研究
张汉臣对内八卦进行总结,认为顺运可使胃气上升,固敛中气,治疗中气下陷、脱肛、久泻等疾病,逆运可使胃气下降,开胸利膈,治疗宿食不消、食欲不振等疾病。
廖品东则认为顺运内八卦治寒,可宽胸理气、化痰止咳,逆运内八卦治热,可降气平喘、发
汗退热,由此可见内八卦在治疗脾胃、肺系疾病时疗效更佳。
李逵九等在推拿治疗小儿湿热泻30例中,采用清补脾经100次,清补大肠2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200次,退六腑200次,摩腹200次,捏脊6遍,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尾100次,总有效率9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运内八卦先逆后顺,逆运内八卦使湿热之邪先下,待邪排尽再顺运内八卦以止泻。
外八卦穴
推拿穴位名。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别名外八方。
位于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主治胸闷,腹胀,便结等。
一般用运法、掐法等。
以拇指顺时针方向作掐运,称运外八卦。
以拇指指甲按,称掐外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