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继萍

【画家简介】

刘继萍,女,生于山西省清徐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全国中国画展,“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第十届全国艺术节特展,第四届国际和平艺术大展,韩国光州双年展世界女艺术家艺术展等。作品先后发表于《艺术评论》、《今古传奇》、《中华儿女-书画名家》等刊物,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恭王府、现代工笔画院、禹舜美术馆、韩国光州民俗博物馆、深圳鹏宝轩艺术馆、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北京798三度半艺术空间等机构以及国内与国际友人收藏。

《箔·念No1》纸本 综合材料 42×41cm 2019年

曼妙寻踪作者说

——刘继萍手记

我从小就喜欢胡图乱画,这个爱好持续到现在。

非常感谢母亲,她并没有因为我在家中的墙壁上涂鸦而责怪、阻止我,还给予我鼓励,让我的心中一直对绘画充满着憧憬。幸运伴随着我,我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胡伟教授,四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技法,了解到众多的材料,也掌握了修复保存的技能技巧。胡伟先生常说:“要把古典带到今天”。还说:“要继承与创造”。

《箔·念No2》纸本 综合材料 42×35cm 2019年

我感悟到当今的绘画艺术,其实已经回归到了个人自由发挥的时代,是一个自得其乐的绘画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画笔,抒发心中的情怀。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修复项目。在工作中,近距离地欣赏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前辈们的佳作。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让我产生了一种情愫,令我沉迷其中。尤其是千姿百态的纤纤玉手,让我难以自拔。

那些风格接近却又有许多区别的手,各具神采,让我百看不厌。

有的手势是生活中能常见到的,有些却是匠人们想象出来的;有些是合乎生理结构的,有些看似不大合理却是合情的。

《箔·念No3》纸本 综合材料 40×35cm 2019年

历代绘画佳作中,各种不同的人物以及人物性格、情感的表现,除了对面部的精彩描绘,还要对手做出合理的表达。正所谓,“传神”在“阿睹之中”,而手则是表达情感的“大师”。

我对于佛的认识,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但我与母亲不同。我觉得,不论是佛,还是神,都是人对崇高境界的想象与向往。我要做到的是——知佛、学佛。

与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在一起研究、保护古代壁画与塑像,更加令我认识到对艺术的追求,要做到的是具有对艺术的好奇心,具备艺术创作的集中力与坚定的行动力。“曼妙寻踪”,我将继续用画笔展现心中的梦想,创作心中的憧憬。

《箔·念No4》纸本 综合材料 40×35cm 2019年

一眼千年的慨叹

文/宋婧

看到刘继萍老师的这一组作品——《陵谷沧桑之箔·念》系列,着实感到意外,将作品照片放大再放大,真想拨开岁月这张“箔”,触摸到厚重而久远的青铜时代。我不知不觉凝望沉思了很久很久……

感叹刘老师捕捉到了我们对青铜时代的瞬间感受,或许是灵动的纹饰、或许是深沉的质感、或许是一眼千年的慨叹……

在敦煌修壁画的经历,使刘老师的佛像主题、佛手主题、禅意主题的系列作品韵味独特,自成风格。真没想到,温婉的刘老师这一组创作选择了历史感极强的青铜文化,真是眼前一亮。我顿时悟到了刘老师数年在山西博物院做志愿者的初心,就是潜入深厚的中华文化瑰宝中去寻找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箔·念No5》纸本 综合材料 40×35cm 2019年

我似乎看到了一位艺术家、一位教育家、一位志愿者对山西家乡厚重文化寻根探源的赤子之心。跨度如此之大的创作,其灵魂之“箔”依然未变,又让我想起刘继萍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作品《鸣沙神韵》。

同为志愿者的我在博物馆总是被刘老师感动,她更加关注来到博物院参观的孩子们,总是给予孩子们更深情更温情的帮助和引领。一眼看到需要,几句聊到心里。作为从教三十年的一线教师,她对学生的未来、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振兴有着太多的观察与思考。在观察中丰富,在思考中创作,从容地在教师、画家、学者之间角色转换。相得益彰,收获满满!

《箔·念No6》纸本 综合材料 80×40cm 2019年

名家点评

西安美术学院李阳教授:

你是天生的艺术家,所有的形式和材料你都可以信手拈来,对很多人来说非常棘手的问题在你那里都不是事儿。

《箔·念No8》纸本 综合材料 64×84cm 2019年

琵琶:画家刘继萍的画厚积薄发,动感节奏,薄如蝉翼的金箔轻盈剔透和厚重质感的青铜,仿佛在音乐洗礼中 ,层层剥离,浑然天成,画面内涵深邃,如一缕缕晨曦的阳光透过斑斓泛着霞光, 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组画风格,相得益彰,虽轻实重,色系冷暖辉映,在精神释放与心灵感动中产生艺术共鸣。

《箔·念No9》纸本 综合材料 80×86cm 2019年

李田乙:刘继萍的画作,箔与青铜相逢,一个是轻薄如丝,一个是厚重如山,让两者巧妙相溶,这要有多大、多宽、多远的思维,和如何的心胸。这是艺术魅力展现出来的灵魂高贵。

两者巧妙相项,是艺术灵魂的神韵。

《晋式青铜No1》纸本 综合材料 68×68cm 2019年

张瑛:看到刘继萍老师创作的这一组画,感到很意外,甚至有些惊讶。这种艺术的存在超出了我自认为或过去所见不同的那种绘画的样式。原来久远而厚重的历史感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现。继萍老师就像魔术师一样竟然将一张张宣纸变成了有金属质感的画作,将岁月赋予的一种特别的内涵,呈现在我们面前——凝重、浑厚、古朴,它带给人的震撼是不同凡响的。

我想这绝不是简单地临摹青铜器的锈迹斑斑,而是用她特有的一种现代方式把她内心所期盼的那种艺术的样态呈现出来。在咫尺之间创造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个现实与梦幻交织的境界。使得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有无限的想象。

《晋式青铜No2》纸本 综合材料 68×68cm 2019年

吴鹏:刘继萍的画让人感觉到的是,把一个古典又传统的主题,运用材料媒介与技术重新组合,变成了当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她的画,不会让人感觉到是以前的绘画,而是把古典的气息带到今天,成功地实现了媒介的一种转化。从主题上看,虽然仅仅是把一双手,一个局部的图像表现出来,但是却让人感觉到是完整的整体表现。她的画给人感觉不像是临摹,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成为她自己的一种独创与表现。

《陵谷沧桑之晋式青铜》纸本 综合材料 176×140cm 2019年

杨洋:刘继萍的作品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找到平衡,这和她的个性、还有她的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有关,她在中央美院胡伟工作室的学习与之后实践过程中,她把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理解与对古典与今天关系的把握自然的融入到作品之中,包括她在敦煌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所有这些,都使其作品的气息轻松、自然而传递出不同寻常的神韵。

《手势之一》纸本矿物色、箔 45×65cm 2018年

陈文成:我们为什么画,我们为谁画,我们画什么,我们怎么画,我们什么时候画,是经常会萦绕在我们周围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最大的发展,承受各种压力的时候也享受着和平年代带给我们的惬意与机会。面对西方文化通过现代媒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如何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进行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适应性升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历史使命,读刘姐的画使我联想到这一点。以至于传承与发展的理念在刘姐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斑驳的色彩与肌理仿佛把我们带回从前,但她娓娓道来的又不是过去的故事,应该带着经历了磨练与熏陶的留恋进行当代的精神诉求,乐观的浪漫主义气质呈现在我们眼前。

《手势之二》纸本矿物色、箔 45×65cm 2018年

著名美术评论家——傅京生:

刘继萍的作品,全是发自内心的情绪、内心的意愿。把传统文化带到了当下。并不是在做科普,而是把传统的敦煌图像转换成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图像形式。她的作品,有非常清晰的学院标志,又有后现代的巧妙组合;有超实际的图像,又有丰富的探索实践。她用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她丰富的探索实践,不动声色地展现出自己的艺术世界。

《手势之三》纸本矿物色、箔 45×65cm 2018年

《手势之四》纸本矿物色、箔 45×65cm 2018年

《佛手系列》绢本矿物色、箔 2010年

《敦煌印象系列》绢本矿物色、箔 40×50cm 2009年

《敦煌印象系列》绢本矿物色、箔 40×50cm 2009年

第一次个展与导师胡伟教授合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