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段飞虎队的旷世情缘
一段飞虎队的旷世情缘
袁呈彦||湖北
寻找当年的“战鹰”
2005年9月8日上午,年逾八旬高龄的原飞虎队员格林·本尼达从北京乘飞机抵达长沙,再乘车转抵湖北监利。据监利县政府透露,他将到该县周老嘴镇罗家村寻访当年曾营救过他的村民,并亲眼目睹自己曾驾驶过的“战鹰”打捞出水。
原来,笔者因工作原因,曾多次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和美国侨报等媒体报道要开挖美战机消息,并通过中新社在美国媒体发文,寻找飞虎队这位老战士,也曾辗转找到陈香梅女士,通过她打听本尼达老人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上半年,美国华文报纸《美中晚报》刊发寻人启事,被本尼达的朋友看到,并将消息告诉他。握着报纸,年迈的本尼达几乎落泪:“太令人感动了!我不知道监利人民没有忘记我,我要马上回去,回到中国的湖北省监利县去!”
2005年8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邀请100多位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家属齐聚北京,庆祝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尼达先生在应邀之列。时隔60年他带着妻儿再次来到中国。这次中国之行,湖北监利成为首要目的地。9月9日下午4:40分,一辆面包车刚在监利县周老嘴镇罗家村村头停稳,一位头发苍白、身材高大满头银发的外国老人迫不急待首先下了车。鞭炮声响起来,唢呐吹起来。老人在工作人员搀扶下,到露天会场主席台坐下。数千名乡亲从四面八方涌来,吹着唢呐,放着鞭炮,只为来看看这位老朋友。格林·本尼达坐在监利县周老嘴的乡村小院中,被人群包围。他紧握救过他的中国老人的手,说:“跳伞时,我还是一个小伙子。没有你们的帮助,今天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这次开掘的飞机,正是格林·本尼达曾经驾驶过的“战鹰”。当年,本尼达驾机执行轰炸任务返航途中被日机击中,坠落监利周老嘴镇罗家村下风湖中。好心的农民不仅救了本尼达,而且为防止日军掠走战机,将飞机沉入湖底。
见到当年营救过自己的乡亲们后,本尼达也不休息,不顾雨天村道泥泞,一定要去坠机地址看看。于是乡亲们抬着本尼达坐着的滑竿来到泥塘边,本尼达拿着摄像机眺望曾经的座驾,经连日挖掘,已露出机尾,并挖掘出部分机身和一只滑轮。临行前,本尼达眼含热泪地说,希望挖掘出当年的“战鹰”全部机身。
时隔3年,2008年11月,因为身体欠佳,格林·本尼达没能亲自来华,特意委托儿子爱德华·本尼达做代表参加挖掘美飞虎队战机残骸座谈会。爱德华告诉记者,在父亲心目中,那架飞机因为中国人民的保护,才没有落入日军手里,那是中国人民对他的情谊,他将永远心存感激。
经过7年的申报和筹备,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推动的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坠机开掘、修复和保护项目,终于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届时,监利将在开掘地点所在乡镇建一座“中美人民友谊园”,飞虎队老兵带来一抔美国泥土,希望用作奠基。
爱德华表示,这是父亲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收到的最美好的礼物。
跨越世纪的情谊
1944年5月6日,美军飞行员格林·本尼达中尉驾机轰炸武汉日军目标时,因飞机被日军击伤,跳伞降落在监利县周老咀一带,被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军民救起。5月8日后,新四军第五师差不多是在同一地区又连续营救了两名美军飞行员,一位是莱威士,另一位是白劳德中尉。此后,在天汉、沔阳沙湖及鄂东等地,鄂豫边区军民还冒险营救了福特、麦卡美、道尔等美军多名飞行员。
在鄂豫北边区抗日根据地也曾多次发生过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故事。时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的李先念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师部还建立了飞虎队伤员疗养场所,帮助被救美军飞行员治病疗伤,尽快回到飞虎队。
60年后,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笔者专门采访过夏夔将军,当年他就是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的战士,本尼达中尉就是他和另一名战友一路护送到第五师师部的。他对本尼达的儿子爱德华风趣地说,我与你爸是同庚,你是我的干儿子。爱德华连忙说,没有你们营救我爸,就没有我的出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并一同照相留念。
夏夔将军回忆说,每当李先念得悉美军飞行员被边区军民救起后,就指示各地要安全护送友军飞行员到五师师部,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和生活上的照顾。被救的美军飞行员抵达大悟山五师师部的驻地白果树湾后,他即在附近山上的“国际招待所”设宴款待这些美国友人,尽管“国际招待所”仅有两间小房,条件简陋,但宴席上的热情话语及端出来的缴获的日本啤酒、罐头,却让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在随后的日子里,经济困难的边区政府为使这些友人过得舒心,专门安排厨师为他们做西餐,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特殊的优待。
爱德华回忆道,父亲在第五师师部的60天,尽管条件艰苦,但李师长他们付出了最大努力,在生活上尽量满足伤员们的要求,想方设法增加营养。为了恢复伤员的体力,还用两块门板拼成简易乒乓球台,命令师部战士陪练,本尼达对乒乓球非常感兴趣,他的旋转球和快攻战术,常让对方措手不及,每次赢球后,大笑不已,被誉为常胜将军。还有一次,一个获救飞虎队员过生日,特制的蛋糕没有小刀切开,索性就用军刀切开分给师部战士们吃。其乐融融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些都成为飞虎队员最美好的回忆。
政治上的荣誉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同年6月22日,鄂豫边区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开幕,会议除听取华中局代表郑位三,五师师长兼政委、边区党委书记李先念,边区行署主席许子威等的报告外,还插入了欢迎美国友人的议程。白劳德代表被营救的全体战友向李先念将军、边区军民表示衷心感谢。他真诚地谈到了他们在边区的所见所闻和他们的感想。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边区生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看到的新四军五师,是一只真正抗日的、与民众关系融洽、部队内部官兵平等的民主军队,是一支重知识有文化的文明军队,部队几乎人手一笔,尽管用笔材料各异,有自来水笔、铅笔、毛笔或子弹壳自制的笔,但打仗间隙,大家都在互相帮助识字学文化,这与国民党军队的堕落腐败现象截然不同。最后白劳德表示,他们回到后方之后,一定会把边区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政府与朋友们,让他们正确对待新四军第五师,以共同推进中国的抗日事业。
陈纳德将军于1944年7月3日致函朱德总司令:“飞行员格林·本尼达中尉与白劳德中尉,此次获得中国游击队诸战士营救,纳德对彼等之光荣工作,尤深感奋,彼等见义勇为,敝军全体官兵均钦佩之至。为此恳请将此钦佩感奋之情代为转达,不胜感荷!”
1944年8月,陈纳德将军派代表欧高士到达大悟山地区,与李先念等人商谈“飞虎队”在武汉外围地区设立无线电通讯网问题。次年春,经中共中央与驻华美军总部协议,“飞虎队”正式在大悟山设立了观察组。在随后约半年的时间内,新四军第五师为美机轰炸武汉地区、平汉铁路、汉宜公路等敌伪军事目标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对敌共同作战中进一步加深。
获救的美国友人也始终铭记着与五师军民特别是与李先念结下的这段情谊。1985年7月,李先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身份访问美国时,“飞虎队”驻五师观察组联络官保罗·比格勒两次给李先念写信,信中回忆了五师军民营救他的战友的史实,还提及他对李先念送给他的礼品的珍爱,表示了期待与李先念在美国见面重叙旧情的强烈愿望。
中美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美国朋友时曾引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在同年11月关于启动监利战机挖掘保护的座谈会上,曾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道豫同样借用了这句话,他表示,当年,美国飞虎队出生入死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也出生入死救助了美国的援华飞行员。2009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30周年。在这一重要时刻作出这一实质性纪念,体现了中美人民的友谊和价值观上的共通点,也将成为连接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0年10月16日,86岁的本尼达再访湖北,重续他的“感恩之旅”,他把这次的落脚点选择在李先念将军的故乡红安县。这时的他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搭着9个支架,心脏还装有起搏器,但他宁可忍受13个小时越洋飞行的疲劳,还有随时可能发作的心绞痛折磨,坐着轮椅,带着夫人、儿子、儿媳、孙子、弟弟、弟媳、侄女等来到中国,来到湖北,来到红安,续写、传颂66年前的那一段传奇历史。一个多月后,回到美国的格林·本尼达,带着一颗感恩、欣慰的心,走完了他那传奇的一生。
2011年4月12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内举办了纪录片《飞虎情缘》首映式。
《飞虎情缘》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联合监制,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美国飞虎队飞行员格伦·本尼达与中国人民“60天情,60年缘”的感人经历。这段经历给本尼达留下了难忘的中国情结,最终引出一段不惜86岁高龄、以生命为代价重返中国的感恩之旅。
正在美国访问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国驻美国原大使张业遂,以及原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遗孀陈香梅女士、部分飞虎队队员、美国第14航空队代表等170多人出席了首映式。时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女士正是这次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首映式上,刘延东还向本尼达的夫人埃莉诺·本尼达颁发了“人民友好使者”证书,用于表彰她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协助《飞虎情缘》拍摄所作的积极贡献。2011年5月,他的遗孀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带到湖北红安,安葬在了李先念纪念馆,以永远陪伴他终身感怀的中国人民。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袁呈彦,微信名,滨湖蒿莱,湖北洪湖人,修完华中师大文艺学研究生课程,是一名宣传文化战线上的老兵。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新闻,摄影和文艺作品等近百万字。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