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谁技高一筹,对比他们写长江的2首诗,高低立见分晓
宋朝《雪梅》一诗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都具备一种天然气韵,各有美好之处,让人难以评判高下。因此后人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比较时,往往会引用这句诗,就像唐朝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都是唐诗界的殿堂级人物,谁技高一筹呢?
在大众的印象中,李白的诗风浪漫飘逸、豪迈洒脱,有“意气风发”年轻感,杜甫的诗风则永远忧国忧民,无端给人一种饱含岁月沉淀的沧桑感。但实际上,李白出生于701年,杜甫出生于712年,李白才是年纪大的那个,两人的诗风不同源于个性与经历不同,跟年纪无关。
不过,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李白、杜甫交集很多,杜甫还是李白的“迷弟”,两人一起出游、寻访隐士高人,交情很深,杜甫为李白写下了《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赠李白》、《梦李白二首》、《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等多首诗篇,也难怪被打趣心里眼里全是李白了。
在诗歌创作上,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虽然他们自己不比较,但后世文人却总是将两人摆在一块说,比如宋朝黄庭坚、苏轼、王安石等人就更推崇杜甫一些,认为杜甫的诗技法更胜李白;唐代诗人元稹也更欣赏杜甫写实风格,对李白的浪漫不羁不太感兴趣,其实当李白和杜甫将同一件事物写进诗中时,就能看出两者明显区别了: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一首山水诗,李白创作此诗时才24岁,仗剑出蜀、辞亲远游,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远看见天门山夹江对峙,江便是长江。李白怀着满腔的抱负,看到长江奔腾汹涌之状,仿佛一切事物都无法阻碍,高山也默默为长江让路,不禁豪气冲天。
李白寥寥4句,便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大唐江山图,“碧水东流”、“青山相对”,远处是一叶孤帆,没有写“望”字却句句不离“望”,读此诗就像欣赏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壮阔江景图,诗中有画,令人叫绝,山水相间,大气又不失清新之感,看似浅描却有品味不尽的天然意趣。
《旅夜书怀》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创作《旅夜书怀》时已经50多岁了,他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仕途却非常不顺,遭到撤职。月夜,孤舟夜泊江边,杜甫站在船头望着江景,感叹星月辉映下长江是如此的浩荡,平野辽阔,自己却孤苦伶仃、凄怆无比,诗句景中有情,读来令人倍感心酸。
此情此景下,杜甫感觉自己置身天地间,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只沙鸥罢了,尽管月色下长江壮阔万分,但他却已经到了暮年,生命将至尽头,抱负无处施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命运走向,只能四处漂泊,这种感情让全诗充满了深沉凝重的孤独。
对比李白的壮志豪情,杜甫笔下的长江衬托出一个人饱经沧桑后的无奈,因为有骨力不显矫情。由此可见,李白写景更胜一筹,杜甫融情厉害三分,真正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通常情况下年轻人更喜欢李白,而经历过世情的中年人,则更能读懂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