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当政者无能!】莫高窟藏经洞的珍宝是如何逐渐流失的?

在谈论藏经洞文物流失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藏经洞。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原本是河西都僧统洪䛒(bian)的纪念堂。洪䛒(bian)和尚是河西都僧统,即负责河西一代宗教的最高领袖。敦煌的16窟即为洪䛒和尚建造。

▲洪䛒像

▲旁边的小门就是藏经洞

1

藏经洞封闭的时间和封闭的原因

一种是斯坦因的废弃说。斯坦因进入藏经洞之后发现里面的东西很多都是残篇断章,而且在11世纪初的时候,社会上已经有了刻本佛经,原来卷轴式的佛经不便于查询,但是佛经典籍又是神圣之物不能丢弃,于是就被封藏在了石窟里面。

另一种是伯希和提出的避难说。他认为公元1316年,因为战争,怕对寺院文献的破坏,所以僧人就把这些经卷全部藏在石窟里头,表面抹了泥以后重新画象。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以为不是西夏王朝的原因,因为在1020年的时候,新疆有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汉王朝,他在1025年左右占领新疆于阗后,大肆破坏破坏于阗佛教,僧人为了避免文献毁了,就把文献封存起来。

2

藏经洞是如何发现的?

说到藏经洞的发现,不得不提一个道士——王圆箓。

▲王圆箓道士于莫高窟,1907年摄

王圆箓于1849~1850年出生于湖北麻城,清光绪年间到酒泉当兵,因为信奉道教,1897年便到了莫高窟,居住在莫高窟下寺这个地方。当时莫高窟有三个寺,上中下三个寺,上中寺是喇嘛教僧人。1906年6月22号,王圆箓在清理洞窟底层流沙的时候,墙壁失去支撑产生裂缝,藏经洞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也有一种说法是王圆箓请了一个姓杨的人在洞窟里面抄经,杨师傅烟瘾上来抽了一口烟,回身把烟杆磕到墙上,居然敲出了一个洞,这也是一种说法。

3

藏经洞文物是怎么流失的?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王道士本身目不识丁,对藏经洞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认识比较缺乏,他认为就是一般的佛经内容,于是就当做一种交换品跟人交换,比如别人上香的时候送一点,藏经洞的文物慢慢的就流失了,大家也逐渐知道了藏经洞发现藏经的事实。

光绪28年,甘肃省学政(相当于教育厅厅长),就在日记里面提到敦煌县令送给他的画卷。光绪30年的时候,甘肃布政使要求王道士封好藏经洞的东西,严加看管不许外露(这种说法没有档案记载)。还有一种说法是布政使要求把东西都运到兰州去,但是由于缺运输所需的几千两银子,这个事也没有办成(这个说法也没有档案记载)。

接着外国人就进来了。

1

1967年,刚好英国的斯坦因在新疆进行第二次中亚探险的时候,从商人口中就知道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事实,从他们主持了中亚探险到1967年3月12号,斯坦因就来到了敦煌,当时王道士不在莫高窟,出去化缘去了,所以斯坦因没有进入藏经洞,他又拜访了敦煌的官员,雇了一批工人发掘敦煌西北长城锋燧遗址,发现了大量汉代简牍。

▲斯坦因

到5月12号,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和王道士进行初次接触,表示到藏经洞去看这些资料,王道士因为命令没有答应,所以斯坦因就在附近搭了一个帐篷在那儿等候,慢慢考察洞窟照片,并与王道士进一步商量,准备取经的事情。经过蒋师爷说动,王道士慢慢动心了,悄悄把东西拿出来让斯坦因看,原来准备全部看一次,因为数量巨大,他尽可能挑了一些,通过蒋师爷跟王道士商量,取了24箱写本及5箱绢画,经过一年多运输,顺利到达英国,入藏在大英博物馆里。

▲藏经洞前摆放的经卷和文物,1907摄

这就是藏经洞发现经卷的情况,王道士取出来让斯坦因选取。这都是包装好的一卷一卷的。所以通过这个来看,可能避难说还是比较成立,因为当时敦煌僧人为了战争需要,避免这些经卷被毁,实际上有计划的把这些书全部封存在藏经洞里面。

2

第二个来到敦煌的是伯希和,他是法国远东学者教授,就是汉学家,对中文特别清楚,特别懂。在他到敦煌之前翻译了大量古代中国文化典籍,所以精通汉语。

▲伯希和

到1908年2月,伯希和来到莫高窟,到了莫高窟以后,调查莫高窟,全部对莫高窟洞窟进行编号,而且拍摄了大量照片,因为伯希和汉语水平特别高,他就得到了王道士允许直接进入藏经洞挑选文书,这张照片是摄影师拍的伯希和在洞窟里挑选文献的情况,慢慢在那儿挑选。

因为伯希和是汉学家,把最具研究价值的东西,社会文书这些,全部拿走了,基本上囊括一空,斯坦因虽然第一个去,但是没有进洞窟选择,所以斯坦因藏品里头,更多是比较完整的经卷,但是文物价值可能以佛经为主,伯希和得以进入藏经洞,选的文物都是藏经洞文献中文物价值最高的一部分。

这就是伯希和考察后在莫高窟拍摄,当时1908年的景象。这个全部是破败的景象,很多搭楼梯才能进入上层洞窟。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伯希和窃走

▲供养人画像  伯希和窃走

在给梵文家塞纳的信中,伯希和这样描述道:“当我置身于一个在各方向都只有约2.5米、三侧均布满了一人多高、两层或有时是三层厚的卷子的龛中时,您可以想象我的惊讶。数量庞大的一批用绳子紧扎在两块小木板之间的藏文写经堆积在一个角落里。在其他地方,汉文和藏文字也从扎捆的一端露了出来。

▲伯希和在研究

我解开了几捆,写本大多是残卷,或首尾残缺,或中间腰断,有时仅剩下一个标题了,但我解读出的几个时间却都早于11世纪。”边翻检,伯希和边将写卷分成两堆:一堆是最有价值的文献,他给自己订立了几条标准,即要标有年代、要是普通大藏经之外的各种文献、要是汉文之外的各种民族文字材料;另一堆则是必要时可以舍弃的写卷。

挑选完毕,伯希和在极秘密的情况下与王圆箓谈判。结果,在严守秘密的前提下,伯希和仅以500两银子的代价,便将藏经洞写本的菁华囊括而去,“我取走了所有那些以其时代和内容而提供了一种重要意义者,也就是近全部写本的三分之一。在这三分之一写本中,我取完了用婆罗谜文和回鹘文写成的全部写本、许多藏文写本,但主要部分还是汉文写本。对于汉学研究来说,这都是一些无法估价的财宝。当然,其中的许多写本是佛教的,但也有历史、地理、哲学、经典、纯文学、各种契约、租约及逐日所作的札记。”

伯希和拿到经卷到了北京,跟当时北京学界给他们讲敦煌发现藏经洞的事情,他取得的经卷,所以当时北京这些中国学者知道以后,就给陕甘总部去了电,不让藏经洞文物再次流失,不准进行购买。把剩余敦煌文献全部押解送到北京去。所以这就是经卷到了北京以后,学者当时记录的情况,中国敦煌学最早的一篇文章,敦煌文献发现之原始,就发表出来了,当时文献到了北京以后做的档案那些。

3

斯坦因、伯希和在敦煌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这个时候日本大和探险队学者考察宗教的时候就知道斯坦因、伯希和的成果,他决定派遣他的人也来中国。

▲右一为吉川小一郎

他派吉川小一郎到敦煌来进行考察,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比较混乱,跟日本那边取得的联系全面中断,他们两个就到敦煌会合了,在敦煌呆了三个多月左右,藏经洞的文物已经押解运到北京去了,他们在敦煌市区找托运的人拍摄照片,取得了一部分敦煌文献,又从王道士手上大概买了三百多件,到1912年离开敦煌。

这就是吉川小一郎的照片,这是到中国来的护照,这是吉川小一郎在敦煌市的合影,这是他写的取得敦煌文献的情况,专门写了一个题记,所以敦煌文献拿回去放在家里头,后来由于经济原因,把这批东西放给了当时的朝鲜,所以一部分流到了韩国,一部分在日本,一部分在大连博物馆里面。

4

第四个来到敦煌的是奥登堡,他是俄国人,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

▲奥登堡

他带领考察队在中国新疆、吐鲁番等地进行考古发现,到了1914年5月,他们就来到了敦煌,对洞窟进行彻底的研究和考察,详细记录了石窟里面的壁画,进行了拍摄、绘制和测定。

▲奥登堡考察队

在莫高窟一直呆到1915年1月份才离开,一共测绘了143个洞窟平面图,绘制了两千多张,俄国考察时间停留比较长,在敦煌莫高窟最早的原始记录,要了解莫高窟资料情况,更多是从俄国人那儿取得的资料。这就是满载而归的考察队离开莫高窟时的景象。奥登堡考察队大多收集的都是碎片,编号很多,有两千多件,但是完整的敦煌文献不多。

5

最后一个来到敦煌的是美国人华尔纳,他来到敦煌以后不甘心,用胶布粘了敦煌壁画,还有供养菩萨,保存在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面。

▲华尔纳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史迹画:八人乘船运送一尊佛像

他还以70两银子的价格从王道士处购得328窟唐彩塑供养菩萨像,这是一尊唐代最精美的供养菩萨像。

▲唐代彩塑-供养菩萨像

4

世界收藏藏经洞文物的情况

藏经洞文献主要收藏在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后来陆陆续续的也有一些在社会上收购的流散的敦煌文献,所以世界各地都有,英国主要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主要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斯坦因到东亚探险之行得到了印度政府的支持,根据协议,他发现艺术品的一半要分给当时印度殖民政府,所以把藏经洞发现的绘画品分了260多件,现在保存在新德里国立博物馆里,丹麦这些都是陆陆续续通过私人收购的情况,在德国、芬兰、土耳其、美国,都有少量收藏。

日本的话,除了大谷考察队之外,也有陆陆续续通过收购、捐赠各种形式,或多或少在日本藏了总量上有一千件左右,但是还有好多私人收藏的没有公开,我们目录上列的图书馆里面藏了多少件文献,只是从公布的来看,没有得到完全的公布,具体的数量不好统计。

韩国的话,在韩国中央图书馆和中央博物馆。

在国内的话,除了1909年运到北京的,在全国博物馆里面或多或少的收藏,量不一样。

在四川的话,四川博物院、四川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

剩下的就是在甘肃省这几个博物馆里,还有香港、台湾博物馆。这就是藏经洞流散世界各地收藏的情况。

(0)

相关推荐

  • 王圆箓――乱世国宝发现者的功与罪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今甘肃敦煌.它始建于五胡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形成了巨大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 ...

  • 发现藏经洞:敦煌“复活”120年

    导读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风云际会,繁盛一时,见证了古老的中华帝国和广袤辽阔的中亚地区无数的沧桑巨变和盛衰荣辱.当朔风和黄沙蚀尽最后一丝荣光,敦煌也无法逃出盛极而衰的宿命.直到1900年,一个 ...

  • 解读 | 敦煌藏经洞:论宝藏洞窟,我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都9102年了,如果还有人追着问,我到底是何方"洞"物,麻烦出门右拐,不送,好伐? 名气大,就是这么任性任性任性任性-- 好吧,我认怂,如果实在有宝宝不大了解本窟的存在,掏出小本本 ...

  • 敦煌莫高窟——经卷.道士.西方贼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酒泉,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莫高窟藏经洞闻名于世. 王圆箓,湖北麻城人,为了避风躲灾来到肃州,也就是现在的酒泉,最初在巡防营当兵,后退伍出家拜 ...

  • 众神在此相遇——敦煌艺术的滥觞及敦煌学的诞生

    一.藏经洞的发现与浩劫 ▲ 丝绸之路通往敦煌的三条线路   真实位置索引图  制图:paprika 敦煌,一个位于中国西北的边陲重镇,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关隘.这个历来被中国人视作军事要地的地方,因为藏 ...

  • 莫高窟藏经洞的封闭

    丝路遗产 2019-09-18 订阅 藏经洞为今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之耳窟,1900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大批古代遗书.遗物,成为20世纪初轰动世界的考古学重大发现.此后,人们对敦煌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世界 ...

  • 科普 | 莫高窟藏经洞是如何逐渐流失的?

    2017-04-07 08:58 在谈论藏经洞文物流失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藏经洞.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原本是河西都僧统洪䛒(bian)的纪念堂.洪䛒(bian)和尚是河西都僧统,即负责河西一代 ...

  •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中古时期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又称敦煌古文献.敦煌文书. 发现和被劫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 ...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遇到的那些事儿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遇到的那些事儿 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过数百年建造,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 ...

  • 荣新江 | 不仅仅是敦煌 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新书访谈(二)

    编者按: 原刊于<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09版.访谈由该报记者韩寒采访整理. 敦煌里的中国 敦煌里的世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新书访谈(<从学与追念>) ...

  • 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绢画》

    绢画(也称帛画)是以丝织品为原料,采用天然的绘画原料,运用传统工艺绘画技法而绘制的国画品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其中最为闻名的当数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绢画,它们色彩沉稳,质感厚重,具有神圣的禅味.公元1 ...

  •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神级书法,被法国人“掳”走,这字能值100亿

    在上世纪初,掩埋在黄沙下700多年的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海量的文物,重现人间,惊艳了整个世界. 可是清政府并未在第一时间对藏经洞进行保护,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外国那些探险家们蜂拥而至,用几锭马蹄 ...

  • 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历经120周年风雨的莫高窟藏经洞

    藏经洞简介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 藏经洞入口 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 ...

  • 清朝为何灭亡、官员为何如此无能,慈禧“御前女官”一语道破真相

    慈禧太后身边曾有一位御前女官德龄郡主(笔名德龄公主),汉军正白旗人,有人说其父亲裕庚为满族贵族.因其从小随父亲在欧洲生活,所以德龄郡主对满清的一些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