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地位有多高?看看出殡时16位“抬棺人”是谁,就懂了!
鲁迅是近代中国的一盏明灯,他以犀利的语言,通俗的故事揭露当时社会的阴暗面,鞭策国人警醒,希望中国人都能挺直腰杆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对那些崇洋媚外者心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的文章,如同一把匕首,不但插入了敌人的胸口,而且还给麻木无知的国人服下一剂猛药,毫不留情,振聋发聩。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点25分,鲁迅在上海因肺气肿病去世,年55岁。鲁迅的身体,其实一直不算太好。早年间因为生活不顺,鲁迅开始抽烟,弃医从文之后,烟瘾愈发大了。有时因为找不到写作灵感,他手上的香烟都不断,一支接一支。抽烟是绝没有好处的,30余年的抽烟史,让鲁迅染上了慢性气管炎,但是他又戒不掉,于是病情日益发展。1936年10月,鲁迅的慢性气管炎已渐渐发展成为肺气肿,不停地咳、喘,难以呼吸,于是鲁迅找到了日本医生须藤给他治疗,只是没想到,外来的和尚也不一定会念经。须藤坚持认为鲁迅的病是哮喘,仅是给予吸氧治疗,并无多大疗效。1936年10月18日,须藤给鲁迅打针,鲁迅问了句:“我的病怎么样了?”
这是鲁迅生前最后一句话,10月19日凌晨,鲁迅去世,离开了这个他一直想改变的世界,坠入无边的黑。这个消息如地震一般,迅速传播开来,说是举国震动,毫不夸张。无数人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往上海。为了妥善安排鲁迅的身后事,宋庆龄等人迅速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主要负责丧事的内外事务,维持秩序。治丧委员会一开始为13人:宋庆龄、蔡元培、许寿裳、周建人、周作人、萧叁、茅盾、沈钧儒、曹靖华、胡风、胡愈之、内山完造、史沫特莱。后来又增加马相伯、毛泽东,共15人。鲁迅去世的消息经当天《大晚报》的《鲁迅先生讣告》发布了出去,消息登报后,引起巨大轰动,来瞻仰遗容的人络绎不绝。
第一天有4462人和46个团体、第二天有2857人和68个团体前来瞻仰遗容,第三天统计不了,来的太多,三天下来多达万人。治丧委员会经过商议,决定于10月22日下午2时出殡,将鲁迅葬在万国公墓。10月22日下午1时,鲁迅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出发,没有动用车辆,16位抬棺人合力把鲁迅送往万国公墓。据田军执笔的《逝世消息摘要》记载,16名抬棺人分别是:孟十还、曹白、周文、欧阳山、聂绀弩、肖乾、陈白尘、吴郎西、张天翼、靳以、胡风、巴金、肖军、黄源、鹿地亘、黎烈文,他们都是当时民主人士和文艺界的翘楚。从万国殡仪馆到万国公墓,路程有十几公里,他们一步不歇,走了过去。这段路程,没有任何马车经过,全部自发跟随在灵柩后面。
启灵途中,送别的朋友意识到这是与先生最后的诀别,于是纷纷将手伸到灵柩下面,与鲁迅作最后的告别。各界的人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自跑来送行,他们打着条幅或者旗帜,唱着当时流行的抗敌歌曲或者临时急就的歌曲,表达着心中的敬佩与哀悼,充分显示出鲁迅先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去世一个月前,鲁迅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死》,如今看来算是遗嘱,他在文中给妻子许广平说: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文中还有一句:“我的怨敌可谓多矣......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在泥土的掩盖下,鲁迅与这个世界隔绝了,但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人无完人,任何人对于一个已逝作家,是爱是憎,或吹或黑,都是他的权利。但有些时候社会总需要一些有脾气的人,他们往往很有“个性”,往往会戳到某些人的痛处而最终导致不受待见。但是敢为民众发声的正义之士,广大国民是永不会遗忘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