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八卷 志愿担当 点亮生活
肖翔黎报名参加了市里三天的义工培训,他了解了包括李泳海在内的许多义工的故事。李泳海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工作处处碰壁。于是回到蕙原县当了几天的培训教师。后来,返乡成立知行社工机构,他的活动与家庭有冲突的时候,就做些善意的谎言,不知不觉走到今天。
一个周六的晚上,他接到一个来自深圳的电话。原来是他在大学参加义工实习时的个案服务对象。当年的小男孩12岁辍学在家,现已经是18岁的安保工作人员,月薪已经四千元,李泳海坚持自学,直到他工作,还一边坚持学习实用技能。他打电话问李泳海何时去深圳?可否来省会再见他一面。
大学实习时,他参与了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小候鸟”义工活动。他们不辞不辞辛苦,穿梭在省会大半个城市,给省城的留守儿童送去文具、图书、玩具和生活用品。这些孩子大约七八岁,他们很开心,尤其是环卫工的子女,生活条件更差一些,需要特别关注。那些曾一起同肩并战的大哥大姐鼓舞着他,他们不仅熟稔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技能与研究方法,而且公正无私,平易近人,宽容大度,谦卑严谨,真真切切与弱势社群同行,在生活和工作中理解和帮助同工,使他这个平时看似冷漠的人都被感化了。
后来,他有机会到深圳做了一年多的社会服务,深圳是全国民间组织的试验田,改革开放之窗口,经济、政治和非政府组织名列前茅。那里的领导比其他地方的官,敢为有为,革故鼎新,妇孺皆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大力推动孵化社会组织,推动社会服务平民化。而现实往往让人失望,从市委到工作站,权力大的猖狂,权力小的自由,政府“公仆”庞大繁冗、尾大不掉。深圳本地人大都赴香港或出国而居,外地人多来深务工,他目睹了劳务工的生活惨状,感叹社会问题丛生,爱莫能助。
他在博文中写道:“反观今日之国民受教育水平,不禁黯然失声。‘五四’时,学校不过十几所,今日至少有2000所院校;昔日学生不过万人而已,今日中国近4000 万青年学生, 民国之才华横溢者举不胜数,今日中国培养之大师圣贤少之又少, 多培养一些挣钱工具,为生计所忙碌奔波,无暇顾及政治和国情”。在义工短训班上他有一段激昂的演讲:“民间产生的社会组织,能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之文明,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收回民心,亦可以代表人民参与政府决策。从这个角度讲,非政府组织可以比人大代表更有发言权。人民必须借助组织发挥个人之天赋人权及其他权利。当今散乱纷扰之社会,必须大力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成立,以化散沙为城墙,达成民享民有民治之社会”。
李泳海是苏醒的部分农民,在生存权力之外,他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起码的尊严。在老家农村他感受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可是许多人良心日渐麻木。教育社会化,市场化,和学区房挂钩,疯狂的辅导班,拉开了,助长了差距。金钱(市场),权利(政府),情色(娱乐圈),处处是他们的影子和口舌,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大众。媒体千万种,大部分歌功颂德,千篇一律,谁替农民代言?当电视新闻里争论南北方有无暖气片时,农村天寒地冻下的老人与孩子有谁管?他们没有话语权,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城里有暖气,农村靠庄稼秸秆玉米芯点炉子取暖,捡拾劈开的木头。好一点的烧煤炭,煤炭贵,还容易中毒。冬天的老人和孩子最可怜,受冻伤的多,老人感冒的多,儿童的户外活动也去取消了。
他现在不想谈钓鱼岛或者是莫言的文学奖,甚至他都不再在群里高谈阔论了。周日白天忙完了知行堂的事务,晚上则忙着为求助的农民工写申诉文章。那人从小家贫,无钱读完初中,无钱娶妻。他善良义气,很有能力有抱负。二十岁时,母亲反对他与邻村女恋爱,于是一起逃婚,在外地,那个女人为他生了一男一女。男孩因耽误吃药而智障,越长大破坏力越强,打仗骂人,整天惹是生非,妻子不堪忍受,带着女儿离去,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借钱了,他去还;儿子小偷小摸了,他去负荆请罪;儿子自我伤害,他流泪带他去医院;儿子酒后打他,他就以父爱之心宽容孩子;儿子惹祸了,午夜,他在凄凉的睡梦中被一圈警察惊醒。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别人家里阖家欢乐,他只有形影相吊,面对荒草,只有无奈何叹息;他已经忘记他妻子和女儿做饭的滋味,他也没有喝过一次热水。
李泳海的申诉文章最后写道:“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一时难以解决,我们的组织无孔不入,可是为什么不关心一下这样的老百姓?”。他只是想有更多人来农村,救救苦命的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