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令之四面楚歌|傻子光王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针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经七年之久,民不聊生、藩镇割据、苛税徒增、边关战起,众多因素,迫使繁盛昌荣的唐朝走向了衰败。
“王浩,怎么今天看起书来了?”小林望着办公室一本正经的王浩,逗趣道,“什么书?这样津津有味的。”
王浩晃了晃手中的《唐朝那些事》,“手头的事做完了。想了解一下,唐朝的皇帝老儿都在搞些什么?”
“想更进一步吧,你有这个能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到时可别把我们这一杆子兄弟都忘了。”小林边说边走向王浩。
“哪那么容易,又没有个什么皇亲国戚的。”王浩不屑地头都没抬。
“那倒不一定,听说我们科长要升了,领导就是看中了他的能力与口才,做事又稳重。”
“你这么想?”王浩此时反而抬起了头看着小林,小林被盯得都有些发毛了。
小林连连摇头:“不是,我闺蜜告诉我的。”
“你闺蜜或许不会骗你,但是你能保证你闺蜜道听途说的是真实的信息?”王浩一个反问,小林语塞。
“不过,她一定不会骗我。”小林无力的诡辩着。
“你以为想要得到、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有时只能在自己的头脑里幻想幻想。”王浩比了个手枪的手形,指指了脑袋。
小林彻底不说话,王浩说的是实话。就他与王浩是考公务员时,全市前三名入选的,王浩曾与他说,我们二人可以进入这个科室没被人挤掉得感谢上苍了。
王浩看一脸迟疑的小林:“你知道李世民吧?”
“唐太宗,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可他弑兄弟命、逼父退位,才上位的。能心安吗?不能。要不夜睡要秦叔宝、尉迟恭把门。”
“知道李怡吗?”
“李怡是谁?”
李怡是谁?李怡是唐宪宗李纯(唐第11位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与唐穆宗李恒(唐第12位皇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唐敬宗李湛(唐第13位皇帝)、唐文宗李昂(唐第14位皇帝)、唐武宗李炎(唐第15位皇帝)的叔叔。李怡虽是唐宪宗之子,却是待女所生,属庶出。虽是李昂、李炎的叔叔,年龄却又比二人小。虽被封为光王,却只是个名号,并没有真正的地位与权势。在众皇子侄中,沦为嗤笑的对象。
“你,你,你要,如,如,如何?”李怡战战兢兢地望着眼前挥着刀的侍卫,冷冷的刀锋直指脸颊。李怡知道,作为皇子,皇权贵胄等候自己也就只是眼前这柄冷冰冰的腰刀。
“要、你、死!”每一字都如针锥刺痛内心一般的悲怆,虽只三字,却字字如刀。侍卫恶犯犯地抛出每一个字,刀缓缓上举。李怡闭上了双眼,此时只有死,或许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住手!”一声怒喝惊得李怡圆瞪双眼,“以刀砍死,尸首如何处置?区区之事,焉得洒家亲自下手。真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都予我退下!”宦官马元贽出现在净房前。
李怡心里清楚,如今皇宫之内宦官当道,马元贽为宦群之首,溜须与唐武宗李炎之旁。“焉能留我性命?”
前者是死,后者自己依然是死。心升悲凉,想到悲处,两眼泪水缓缓滑落。这三十年来,一直惧怕惹上杀身之祸,可如今还是来了。无奈而无助地再次闭上双眼,等候死亡的召唤。
“老奴来晚了,令光王受惊了。请光王恕罪,速速换上手中衣裳,老奴带光王出宫。”
李怡愣愣地睁开双眼,马元贽手捧一身太监衣裳正站在自己的眼前。一脸的堆笑,如此变化令李怡一时无法定神,只是呆在当前。在马元贽的再次催促下,才回过神来。在马元贽的安排下,李怡逃出皇宫。
《资治通鉴》中记载: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上性豪迈,尤所不礼。及上疾笃,日不能言。诸宦官密于禁中定策,辛酉,下诏称:“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
“太监马元贽为什么要救李怡走,明显就是皇帝要杀他,他不怕当时的皇帝吗?”小林问道。
“因为李怡是傻子。”王浩突然一语,让小林更摸不着头脑。
“傻子?”
“是的。李怡从小就寡言少语、不苟言笑,不管别人怎么逗他,他都不说话,所以皇宫里大家都当他是傻子一样取乐。按辈份唐文宗李昂是李怡的侄儿,但是在他当皇帝的时候,也常常拿李怡穷开心。在一次宴请上,李昂要众人看哪位可以让李怡开口,不管众人如何使坏,李怡始终缄默其口。众人更是认为李怡是傻到家了。只有李炎心中有数,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李怡都可以坐怀不乱,少言少语,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后来,唐武宗李炎即位。”王浩瞪着小林看,却不说了。
“然后呢?”小林急了,“怎么,说一半停下来了。”
“你说,李炎饶得了李怡吗?便以各种名义伤害李怡,这个李怡也真是命大,就像影视剧里打不死的主角。怎么害就是死不了,再后来就是马元贽救走了李怡。因为唐朝中后期,宦官开始掌控政权,救出李怡是想有朝一日,把李怡当成傀儡来使用。唐武宗李炎由于长期服用不老丹,最终把身体搞垮。当他弥留之际,昏迷之中宦官们假传圣旨,将李怡扶上皇位,改名为忱。这就是唐朝历史上的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
“这样曲折波澜呀!”
“是呀,最后一个傻子当上了皇帝。但是这个傻子上台后,一改过往的痴呆,把持朝政,对内体恤民情,文谏武功。对外抵御众敌,收复藩地。在晚唐出现了一个繁荣的盛世。”王浩合上了《唐朝那些事》,睁着浑圆的大眼望着小林。
“你这样看着我干什么?”小林有些奇怪,王浩为什么这样看她。
公元846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对内体恤民情,文谏武功。对外抵御众敌,收复藩地。唐朝在后期,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中之治”,堪比“贞观之治”,后人称其为“小太宗”。
“野史里与正史里都是这样说的,你相信吗?一个傻子最终成了皇帝。”王浩道。
“要不信什么?”
“你没有发现,这段历史中。唐宣宗李忱就是在为自己正名,自己并不想当这个皇帝,是别人拖我当的。皇权更替难道就那么简单,其实不是的。我个人觉得是李忱与宦官还有学士们一起合演的一出戏,只是演给别人看的。至于其中的内情只有历史知道。”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科长的上位,不是别人看中他的才华,而是他在暗中操作。”小林这才领悟过来。
“我可没说,是你自己说的。”王浩满意地收拾起书,准备下班。
其实王浩心里清楚,自己来到这个科室是因为父亲通过一个老朋友,而小林是通过谁,只有小林心里清楚。平时小林总是幼稚的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她与李忱很像,只是李忱装傻,她装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