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河北抗疫|“码上办”“网上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凤凰网河北
原标题:“码上办”“网上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数字赋能河北抗疫④
1月29日,石家庄市一家商超的工作人员(左)指导市民在进入超市前扫描河北健康码。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自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河北省多地采取防控举措,一些城市一度按下“暂停键”。但在静水之下,各项信息流、数据流“暗流涌动”,保障城市各项功能平稳运转。
疫情防控,可谓一场大数据时代的疫情阻击战。扫码进入公共场所、智慧社区精准排查防控,各类信息化手段在疫情防控的诸多领域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互联网+政务”在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等更多领域释放出新动能,智能化、数据化驱动政府治理能力转型升级,从而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数据融合、信息推送、智能排查,大数据赋能精密智控
1月19日,廊坊公交车司机刘长喜依次为乘客测温,乘客扫码后有序进入车厢。
连日来,在邢台市家乐园泉南超市门口,超市负责人王静引导顾客扫码后进入超市。
2月3日,家住石家庄市的贾女士扫码后进入医院产检。此前,由于所居住小区一度为中风险地区,她的健康码呈黄色,需要前往指定医院进行产检。1月27日,随着小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她的健康码变为绿色。贾女士开心地说:“现在能去离家更近的医院做产检了,真好。”
多个公共场所实行“扫码”政策,扫出的便是河北健康码。有红、黄、绿三种颜色之分的河北健康码,同步调整区域风险等级,为跨区域人员流动提供便利。
河北健康码的数据监控平台,能够监测全省区域内健康码领取和异常健康码情况,目前共有数据预警、状态查询、综合统计三个模块。海量信息,也为公安三道防线、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大数据排查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今年以来,河北健康码主要增加了关联核酸检测结果和老幼健康码代查两项功能。在健康码下端直接显示核酸检测结果信息,简化了频繁扫码、次次授权等重复环节。老幼健康码代查功能,支持防疫人员使用本人健康码查询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健康码状态,为不便使用智能设备的人群提供服务。
为应对访问量激增,省政务服务办启动河北健康码应急预案,对服务承载翻倍扩容,承载能力提升至1.5亿次/日。据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河北健康码访问量已超过15亿次,日均访问量突破5000万次,领码人数已达4834万人。
疫情期间,像河北健康码一样,利用已有的数据库及平台基础功能,快速上线其他为疫情防控定制的新功能,成为各地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精准智控的普遍选择。
在廊坊,“健康廊坊”APP预防接种模块和接种信息系统迅速升级。新冠疫苗接种对象在接种后,通过该APP就能查询接种时间、接种医生、疫苗批号等详细信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动态了解各县(市、区)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库存情况等信息。
在雄安新区,“政通雄安”APP上线“疫情防控专区”。该专区对接河北健康码、(入境)防疫健康信息码,为境内、境外居民提供“亮码”服务。
社区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疫情排查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与农村相比,居民小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疫情排查更为困难。河北多地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做到精准监控、不漏一人,织就了一张疫情防控的大网。
2月2日15时,家住唐山市高新区新景楼社区的李先生回到小区。戴着口罩的他走到小区门口的门禁识别系统前,随着“体温正常,认证通过”的提示音响起,闸机自动打开。
“这套‘人脸识别+车辆道闸+智能测温’智慧门禁系统,是我们社区的‘守门员’。”新景楼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德玲说,对身份相符且体温正常的行人和社区内车辆,闸机会自动打开允许通过,并将进出信息实时传送至数据平台。身份不符或体温过高人员则无法通过。
该社区于去年投入运营的智慧平台系统,在人员排查、疫情防控等方面正在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平台已完成对居民各项数据的统计,并实现了人员个性化分类,提高了疫情排查的精准度。平台数据分析优势与智能防控设备结合,能够对重点人员设置预警。具有外地旅居史的人员进入社区后,平台即刻预警,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流调排查。一旦在社区公共空间捕捉识别到隔离人员的人像信息,平台就会自动报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干预。
审批不见面、业务网上办,电子政务确保服务不断档
1月22日下午,石家庄华大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崔莹急匆匆将电话拨打至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太行税务所。作为石家庄“火眼”实验室的建设单位之一,该企业对发票需求量迅速增加,需要紧急办理电子普通发票增量业务。
眼看临近下班,太行税务所工作人员赶紧通过电话,指导企业在电子税务局平台发起业务网上申请。紧接着,又联系审批环节的其他负责人,在线上为该企业进行电子发票业务的加急办理。
不到一个小时,该企业便办理完成了1000份电子普通发票的增量和领购业务。崔莹说:“无接触办税的效率就跟我们建‘火眼’实验室一样高。”
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发展高质量的电子政务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效政策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在要求。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各级各部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码上办”“网上批”等办理模式逐渐成为常态,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政务服务保障。
实行线上线下业务并行办理,让邢台市行政审批系统更高效。工作人员积极引导企业、群众通过“河北政务服务网”“邢台市邢台审批局”官网查询办理相关业务。1月份,全市线上业务申请1355件,材料齐全受理465件,办结324件,按时办结率100%。企业登记注册(含个体工商户)在线办理4255件。
“全程网办”“不见面开标”,让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不打烊”运营。廊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受理包括“廊坊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耗材储备采购项目”在内的8个交易项目,全部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形式进行交易;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保定市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运维服务项目”开展异地评标。
通过搭建数字化、信息化平台,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一站式、全天候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各项功能日渐完善,助推百姓办事需求与政府职能优化有效对接,让公共服务走向集约和高效。
微信搜索“唐山公积金”,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绑定账户,点开“业务办理”……“不用去大厅窗口排队,几分钟就收到了钱,方便。”1月14日,唐山市民王先生在手机上办理完成“偿还公积金贷款提取”业务。
记者从省政务服务办获悉,疫情期间,“冀时办”团队对已上线便民应用进行复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疫情期间医保、公积金等常态化便民服务正常运营。
目前,“冀时办”共上线了1971项便民服务应用和2217项便民缴费事项,日均业务办理量突破10万笔。2021年计划扩容新的便民服务,包括社保卡相关应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养老生存认证等社保类便民应用,以及水、电、气、暖缴费、查询、报装等便民应用,公安厅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证明等电子证明。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没有“休止符”,只有“快进键”。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河北省不断拓展电子政务实施范围,促进政务服务的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河北日报记者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