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的延安之行

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于上海浦东一书香门弟。时值家道中落,黄13岁失母,17岁丧父。

家境的贫寒激发他刻苦攻读,上个世纪初年黄炎培考入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1903年开始在家乡办学,1906年创办浦东中学,在当时与北方的南开中学齐名,获得“北南开、南浦东”的美誉。

后黄炎培陆续参与创办东吴大学(今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1917年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当代著名人士如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后来的数学家华罗庚,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罗尔纲,核弹之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董纯才等,都曾从师过黄炎培或在黄所开办的学校就读。蒋介石也曾慕名送其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在溪口蒋家至今保存着蒋经国在浦东中学的文字。

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曾许黄炎培以官位,但他坚辞不就。“父亲从一个前清举人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两度坚拒不就全国教育总长”(黄方毅语)。他靠发行股票、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上海浦东第一条铁路。在当时的中国,他在社会上享有清高、廉洁的美名。

黄炎培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和政治活动。1920年,美国哲学大师杜威博士应邀来华,五月黄邀杜威在上海举行讲座。布告一发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听讲。杜威推崇实用主义,而黄则主张教育要务实,因此,俩人在教育理念上有吻合之处。黄在讲演中极力抨击传统教育的问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成立国民参政会,黄炎培作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社会贤达,成为国民参政员。其间,黄奔走国事,往来于上海和南京之间,三个月中竟往返9次。那时车舟不便,路途很费时间,黄便途中阅读,他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向斯诺口述的《毛泽东自传》等等,对这位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共领袖,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与黄自己一样,毛也是长在农村,家境贫寒,同时好文擅诗,兼有诗人气质。黄从这位未曾谋面的毛身上感受到了强劲的吸引力,心中很是向往。

当年,由于埋头于教育,黄炎培对共产党知之甚少,但是,与当时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对于那些敢于反抗社会黑暗统治的人们寄予同情。

抗战中的重庆,反共高潮迭起,黄应沈钧儒之请,参观有其子沈叔羊画作的画展。沈的画上有一把酒壶、几只杯子,写着“茅台”二字,沈老请黄题词。黄忽然想起,长征中红军路过贵州在茅台池中洗脚。针对此传言黄题诗一首:“喧传有人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一幅普通的画作,由于黄的题诗而陡然升值。后被辗转被呈送到毛泽东手中,最后挂在延安杨家岭接待宾客的中共会客堂里。1952年,陈毅在南京设茅台酒宴接待赴南方视察的黄,还提起这首茅台诗,动情地说:“当年在延安读任之先生茅台诗,十分感动,在那艰难的年代,能为共产党人说话的空谷足音,能有几人!”陈当场作诗答谢。此乃后话。

1940年,黄炎培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他创立民建并任第一任主委。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褚辅成、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等六名国民参政员由重庆飞抵延安考察访问。毛泽东率领在延安的几乎所有中共领导,赴机场迎接黄炎培一行。

在延安机场,当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不见了!”

黄愕然,说道:“我们还是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欢迎美国杜威博士,你主持会议,在演说中说中国100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只有多少多少,失业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群听众中,有一个毛泽东。”当时,毛泽东年仅27岁。

“嗬,原来如此。”黄炎培称赞毛泽东好记性。

黄炎培一行在延安共停留95小时,参观、会谈,马不停蹄。

“延安的街道是整洁的,阶下有水道,没有一寸土是荒着的;没有看见茶馆,没有看见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没有看见一个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男女都气色红润,尤其是女子,特别秀硕。不论男女都穿制服,女子学生短发,有一种蓬勃的朝气。”“当地老百姓,衣服也都很整洁,衣料是蓝或白的土布。”延安的山水、人物等等万千气象都让黄炎培耳目一新。

在毛泽东家里做客时,黄炎培注意到,“这里称毛泽东便是毛泽东,不大连用他的衔名。”他还注意到了街头的意见箱,尤其对“人人可上书于主席毛泽东”颇感兴趣,予以赞扬。

一天晚上,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里做客,在延安窑洞的这次单独交谈中,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于是,黄炎培提出一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请毛泽东解答:

黄:“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黄炎培最后总结道:“中共诸君,希望你们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道历史难题,毛泽东用“民主”二字作答。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目睹了解放区崭新的气象和军民的精神风貌,黄深感这似乎是与自己的理想境界不远了,尤其是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话,令他感慨万端。

听说黄炎培从延安归来,向黄炎培询问延安情况的人非常之多,黄应接不暇。他说:“我无法一一口头报告,在友谊上又不能不报告。”于是撰写和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作为公开答复。这是一本公开介绍、热情赞扬中共和陕甘宁边区的书籍。

对于他所见的中共重要人物,黄炎培是如此描述的:“毛泽东先生,以我看来是一位思想丰富而精锐又勇于执行者。”“朱德先生厚重温文,一望而知为长者。”“鼎鼎大名的各位高级将领,外面没有见过的,总以为个个都是了不得的猛将,说不尽的多么可怕。料不到,他们都是从沉静笃实中带着些文雅,一点没有粗犷傲慢样子。”

黄炎培用了一句话概括:“和他们天天见面谈笑,真是古人所说‘如坐春风中’”。

延安之行是黄一生的重大抉择,也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

1946年1月26日,特务闯入黄在重庆张家花园的家,当时黄正在政协开会,黄夫人姚维钧正怀着8个月的孩子。1949年,黄的二儿子黄竞武被特务抓去,消息传到毛泽东耳里,毛极为震惊,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营救,然而无果。黄竞武未供出任何机密,宁死不屈,被打断腿活埋了。

1949年2月,黄逃离上海,取道香港,辗转到京。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从河北西柏坡来到北京西郊。在西苑机场,黄站在各界人士的行列中,欢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并随同毛等检阅了人民解放军。

毛抵达后的次日,3月26日,在众多等待毛接见晤谈的毛的老友新朋中,毛选择了黄作为第一位来到他所下榻的香山双清别墅的客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打破了不做官的老规矩,接受了政务院副总理的重要职务,分管轻工业,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相关推荐

  • 新中国成立前夕,哈佛海归惨遭活埋,黄炎培其父其子都是副国级

    1949年5月18日,距离上海解放只有8天,距离新中国成立不到5个月,一生致力于革命解放的爱国人士黄竞武却与新中国擦肩而过. 黄竞武是谁,毛主席为何命周总理不惜重金营救?建国后,其父其子更是位居副国级 ...

  • 姚维钧黄炎培:相差31岁的爱恋,相守20年,她受丈夫牵连自尽

    姚维钧和黄炎培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之时,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谈话,这就是著名的"周期率"谈话.从延安回家后,黄炎培将这次谈话写成一本书,名叫<延安归来>. 本来这 ...

  • 1952年,一位副国级干部到烈士陵园祭拜,一看墓碑顿时大动肝火

    作为中国近现代的爱国主义者以及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毫无例外是受人尊敬的. 除此之外,他对中国的贡献也让他成为了一位副国级干部. 黄炎培平时是一个很温和的人,毕竟身为教育家,脾性那都是极好的. 但有一 ...

  • 重庆:桂园重庆谈判旧址

            重庆市桂园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的公馆,现为重庆谈判旧址陈列馆.重庆谈判期间,此地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共和谈的中心.1945年10月10日,著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党参议员访问延安,黄炎培写了"延安五日日记".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岀版<延安归来>,该书公开发行引得很大的 ...

  • 1949年6月2日,上海解放后的第五天,...

    1949年6月2日,上海解放后的第五天,在地底二尺多深的一块石板下,发现了十三具尸体,他们外衣都被剥去,身体已经有些腐烂模糊,很难分清是谁.但一位女士还是在中间辨认出了自己的丈夫.这位妻子含泪哽咽着说 ...

  • 【(散文)我们的老乡高自立】

           我们的老乡高自立,萍乡青山镇源头村人,参加过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任红三军政委兼军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        按说这样的经历也算不简单,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1日 分享 所谓"窑洞对",是指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时,黄同毛主席之间有关"周期率"的一段谈话 ...

  • 教育学考研考前检测(四)|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全文共计1500+字,预计4分钟复习完) 黄炎培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经历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挫折和反思,他以毕生精力从事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反 ...

  • 【听Ta说建筑】黄炎培在黄浦的足迹

    "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1945年毛泽东主席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中的谈话,史称"窑洞对",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主席:"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 ...

  • 内史第一一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

    内史第为沈树镛祖上所建,原为三进两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名宅,共70间房.清咸丰九年(1859).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陏改为内史第,为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祖父黄典谟是沈树铺的姐夫.外祖父孟 ...

  • 名人故居(21)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立本堂(第二进)和第三进内宅之间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过道. 内史第的第三进内宅就是躲过拆迁而幸存的历史遗址--黄炎培故居. 第三进的门前挂着由陈云题写的"黄炎培故居"木牌. 在过 ...

  • 黄炎培32字家训赠儿:'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就是黄炎培的"32字家 ...

  • 职教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品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2)

    一.我国近代新教育制度创始于何时? 黄炎培认为:"宜断自清同治初元北京及广东之设同文馆与上海之设广方言馆."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