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书色|叶兆言的《南京传》以及越来越多的城市传记
2019年8月,译林出版社推出叶兆言新作《南京传》。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的评委们都很喜欢此书,认定是新世纪中国城市传记写作的新收获与新高度,文学性、思想性俱佳,且作家和城市及出版机构的匹配度极高,是不可多得的写作与出版范例。两位评选导师王笛与李洱也都力荐此书。最终此书成功入选“年度十大”,成为非虚构类本土原创的代表作。
叶兆言说《南京传》他写得很开心,尽管也很累。左为苏童,右为邱华栋。
今天在“中国当代文学与城市书写”论坛上,我说译林版2016年《伦敦传》出版后,很多作家产生为城市树碑立传的兴趣,先后有多种城市传记出版。叶兆言《南京传》也是受此书激荡、作家与出版人一拍即合之结果。但是,和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南京传》有“三不可比”:
1,并非每一座城市都有足够的历史与故事供传记作者采择,南京则当之无愧,尤其堪当“自一城视角看一国历史”之大任。
2,并非每一个作家都适合写某一座城市,但叶兆言确是写南京的不二人选。套用《伦敦传》腰封语:如果让南京选择自己的传记作者,它一定会选叶兆言。
3,并非每一家出版社都有足够的专业与敬业精神为自己的城市精心打造一本传记,译林出版社做到了。这家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传播力使得它最适合将自己所在的城市“翻译”成一本传记。
由此“三不可比”,我试着总结出城市传记的三大特性:
1,城市传记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史、心灵史、观念史、生活方式演变史以及所有这些历史的成长史,而不是建筑、变迁、经济、风景等等方面的专门史。所以,写城市传记需找到这个城市的人文特质、性格特色和精神定位。
2,城市传记是文学写作,或称之为非虚构历史写作。它的最终文本是文学文本,而非资料汇编、史料综述、政绩汇报,更不宜和什么“报告文学”混为一谈。作者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有自己的判断,对故事的结构与呈现有自己的追求。
3,城市传记不仅仅是作家的写作行为,它还是吸引优质文化机构合作、动员本城市民参与的一系列事件,是一个全程、全效、全流域的传播行为。城市传记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应融入到真实的城市生命中去。
尤其应记住,城市传记不是写人类的历史、考古的历史,而是写这座城市的历史。所以那种“北京传”从北京猿人写起、“南京传”从南京猿人写起的思路是值得质疑的。
《北京传》(试读本),邱华栋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即出。
邱华栋赠我一册他即将出版的《北京传》试读本。我忐忑不安,劈头就问:“你不是从北京猿人写起的吧?”
他笑着摇头:“那怎么可能!”
好吧,先写到这里,我去读他的《北京传》了。华栋当然是为北京写传的合适人选,只是他的“传主”太巨大了,我得研究一下他是如何举重若轻的。
顺便说一句,我很担心城市传记写作成为大大小小城市追逐的时尚。现在已经有这个苗头了。一成时尚标配,必然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