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些做法,让孩子越来越“认生”,不知你中了几条?

在孩子的成长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一点很多家长应该都不陌生,那就是孩子在大概六七岁的时候,会出现“认生”这种情况。因为这段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是最强的,因此很多孩子会出现从原来的非常活泼到有些怕生人的情况。

苗苗就到了这段特殊时期,原来见到大人总是说笑个不停,但最近却见到叔叔阿姨也羞于打招呼了,总躲在爸爸妈妈身后面,跟之前判若两人。

类似于苗苗的小朋友有很多,比如有一些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在班级里也害怕跟新同学打交道,也不敢于老师交流等等。这些情况可能在我们大人看来并没那么严重,但其实,导致孩子出现这种认生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源于孩子自己,而是来自于家庭教育。

01、父母的这些做法,让孩子越来越认生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之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将会切切实实的影响到孩子。那么父母的哪些做法会导致孩子对外很认生呢?

1.家长过于“保护”孩子

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几乎每时每刻都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像“人体挂坠”一样。同时,还有很多家长也很少让宝宝出门,接触其他的孩子或者是感受新环境。

这种过于保护的养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长大后看到新事物时出现不适和害怕,这也让孩子过度的去依赖家长,活在父母的羽翼保护之下无法自己长大。

2.孩子总是被一个人带

有一些家庭,会有固定的照料者,照顾孩子,孩子总是面对着同一个人看到同一张脸,对于他的世界来说,只有这个人是稳定的存在,一旦出现其他人,孩子也会出现大哭大叫的现象,并且也容易对别人出现心理排斥的现象

3.家庭生活不和谐

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养成,尤其是对于生长在家庭不稳定的孩子,他们会格外缺乏安全感,由此对于外界更容易显得焦躁,以及害怕接触外界事物。

4.年幼时缺乏亲近接触

现在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生下孩子之后都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照顾的时间几乎都是抽空完成的。而如果在孩子年幼时期,就缺少了亲情的陪伴,这对于孩子的对外交流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Tips: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容易闭塞,不会表达,孩子一个人玩一个人学习,形成了自己的小世界,拒绝对外接触。

02如何引导孩子“不认生”?

《健康养生》中有提到过,“半岁左右的宝宝就能区分生人和熟人,对陌生人的害怕会伴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厉害,反应更加强烈。”

孩子出现对周围陌生的人或事物有害怕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在后天的养成上,是需要父母进行引导的,否则就很容易让孩子在日后出现“社交恐惧”的症状。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正确去教导孩子呢?

一方面,多让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怎么让孩子不认生》中提到这样一种方式:一次让孩子接触一两个陌生人,可以邀请亲友或者小区里同龄或者稍小一些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父母热情招待即可,不要强迫孩子与陌生人交流。”

这种方式是让孩子有意无意的,融入到一个稍微有新鲜感的环境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比如孩子的游乐场,一些亲子游戏的场所,让孩子去接触到不同模样的人,看到更为新鲜的事物,让孩子慢慢的不再害怕。

另一方面,创造出“你是值得信赖的”气氛。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宝宝在心理上去接触和接纳别人,让孩子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和善,慢慢的敞开心扉开始接纳。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亲近的朋友或者家人之间的尝试。

所以说,想要改变宝宝的行为,是需要家人的努力的,只靠孩子自己,改变对外界的态度,丢掉对外界的恐惧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枕边育儿寄语:

面对尚且年幼的宝宝,很多家长经常会出现不耐烦的情况,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不愿意再与孩子交流的情况。家长带来的这种排斥情绪,其实孩子都能够感觉的到。记得,要做一个耐心细心有责任心的父母,做孩子成长路上最有力的支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