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讨伐王承宗,精兵猛将如云,却完全不是成德军的对手

自从唐宪宗得到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死,其子王承宗自立为留后的消息后,便心神不宁起来。

唐宪宗对藩镇既要拍苍蝇,也要打老虎。在唐宪宗的眼里,刘辟、杨惠琳、李锜只是苍蝇,王承宗才是老虎。在这只老虎的旁边,还有另外几只老虎:幽州节度使刘济、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这群老虎的家族自安史之乱后便盘踞所在藩镇,拥兵自重,如果朝廷不招惹他们,他们尚能和朝廷相安无事;如果朝廷一招惹他们,他们就联合起来对抗朝廷,搅得天下不安。

唐德宗初年,朝廷和幽州、成德、魏博、淄青四镇全面开战,四镇节度使联盟抗拒朝廷,分别自立在冀王、赵王、魏王、齐王,公然和朝廷分庭抗礼,令唐德宗束手无策,只得默认了四镇割据自立、家族世袭节度使的事实。

唐德宗时期的河朔藩镇

对这段不太远的历史,唐宪宗是亲历者,他对爷爷唐德宗的不甘心和无奈深有体会,等他即位后,便决定继承唐德宗的遗志,扫清河朔,洗刷爷爷和朝廷的耻辱。但是,唐宪宗该采取什么政策避免重蹈爷爷的覆辙呢?一想到这里,唐宪宗就头疼不已。

大争论

公元809年夏天,王承宗掌管成德已经几个月了,唐宪宗仍然没有下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当唐宪宗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后,立刻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唐宪宗想利用王士真刚死,王承宗地位不稳的大好时机,亲自任命朝臣为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不从命,朝廷就发兵讨之。

宰相裴垍反对的理由是:淄青镇和成德镇同为割据自立的藩镇,唐宪宗在806年承认了李师道自立的事实,并授予李师道节度使之位,如今不承认王承宗,明显是“赏罚不公”,无法让天下藩镇心服口服。

唐宪宗听完裴垍的话后,心中顿感一阵难受。那时,唐宪宗正和刘辟在西川全力交战,无法抽出精力去对付李师道,更关键的是,李师道占据十二州,其势力范围囊括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其家族也在淄青经营了三代,唐宪宗想要在短时间内平定淄青,难度太大了。这次,强硬的唐宪宗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无奈地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李师道的问题已经够让唐宪宗感到为难了,翰林学士李绛等人反对的理由则是能让唐宪宗感到绝望。李绛等人认为,王承宗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引起幽州、魏博、淄青等藩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王承宗勾结在一起对抗朝廷,让朝廷所有的计划落空。

唐宪宗时期的淄青镇(平卢军)与河朔藩镇

裴垍和李绛等人从大局着眼,说得都有道理,唐宪宗不得不慎重考虑对王承宗采取行动。当然,朝中也有支持唐宪宗讨伐王承宗的声音。此人名叫吐突承璀,是唐宪宗最宠爱最信任的宦官,时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负责领导宫中和关中的禁军。吐突承璀是唐宪宗做太子时的旧人,他比谁都了解唐宪宗真实的想法,因此提出了由自己带兵讨伐王承宗的建议。

朝中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恰如唐宪宗矛盾的心情,一边是现实,一边是理想,他茫然了,无所适从了。当宗正少卿李拭上奏支持吐突承璀领兵讨伐王承宗时,唐宪宗斥责李拭是溜须拍马的“奸臣”。当为父守丧的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同样支持吐突承璀时,唐宪宗却立即让卢从史起复,回到任上。

昭义镇毗邻成德镇,一向是朝廷与河朔藩镇对峙的前沿阵地。唐宪宗让卢从史复任昭义节度使,意味着他没有放弃用武力解决王承宗的想法,在唐宪宗的内心深处,战争才是解决河北藩镇割据自立的有效手段。

唐宪宗的影视剧形象

新方案

朝臣们的争论漫漫无期,朝廷对王承宗的策略迟迟未定,就这样从春天到夏天,再从夏天到秋天,唐宪宗和王承宗的耐心都快耗尽了。不过,这种僵持的局面无损于唐宪宗的权威,却有损于王承宗的地位。

唐朝中后期的藩镇节度使虽然拥兵自重、飞扬跋扈,但是其地位却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唯有如此,节度使才能合法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权力。节度使如果一直得不到朝廷的任命,内部不稳的因素就会增加。如今,王承宗便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早在这年春天,王承宗的叔叔王士则见朝廷对藩镇的政策变得强硬,担心王承宗自立会引起灭族之祸,就带着门客刘栖楚来到了长安。随着时间的流逝,成德镇内部的不稳因素越来越多,王承宗再也耗不起了,他首先打破僵局,改变强横的态度,向唐宪宗表示屈服。

这时,唐宪宗也改变了对王承宗的策略,他决定在分割成德镇的情况下,授予王承宗节度使之位,削弱王承宗的实力。唐宪宗接到王承宗的奏表后,派使者到恒州,向王承宗提出了谋划已久的方案:王承宗只有向朝廷保证“输二税,请官吏,割德、棣二州更为一镇”,才能得到节度使之位。王承宗急于得到节度使之位,对使者态度十分恭敬,满口答应了下来。

唐宪宗分割成德镇的方案

唐宪宗大喜过望,于是任命王承宗为成德军节度使,恒、冀、深、赵四州观察使;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使,德、棣二州观察使。在唐宪宗看来,薛昌朝是王承宗的姻亲,王承宗的抵触情绪想必不会太大。不料,王承宗很快就变卦了。

站在唐宪宗的角度看成德镇被分割是一回事,而站在河朔藩镇的角度成德镇被分割就是另一回事了。唐德宗与河朔藩镇的战争虽然失败,却创造了义武镇和横海镇两个亲朝廷的藩镇,这两个藩镇如同钉子一样插入河朔藩镇的内部,对河朔藩镇形成了威胁和牵制。如今,朝廷又来这一手,让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感受到了不安。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的影视剧形象

德、棣二州在魏博镇北边,如果让朝廷在这里发展势力,势必会对田季安造成威胁。田季安之前可以冷眼旁观成德镇的事情,现在再也坐不住了,他派使者离间王承宗和薛昌朝,说薛昌朝能成为保信军节度使是他亲近朝廷的结果,王承宗闻言大惊,当即派军队进入德州逮捕薛昌朝,把薛昌朝囚禁在恒州。田季安积极配合王承宗的行动,当朝廷的使者路过魏州时,用好酒好肉招待使者,让使者在魏州滞留了好几天。当吃好喝好睡好的朝廷使者抵达德州后,却发现薛昌朝已经没有了踪影。于是,唐宪宗分割成德镇的计划就此失败。

唐宪宗得知薛昌朝遭到王承宗的囚禁后,并没有和王承宗撕破脸皮,而是派使者好言相劝,让王承宗放薛昌朝回德州任职。王承宗苦等半年多,终于一朝实现目的,先前,唐宪宗的诏令是无价之宝,现在,唐宪宗的诏令是一张废纸。王承宗既然已经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也就能随心所欲地调动军队对抗朝廷了,他如今对唐宪宗再也无所顾了。

唐宪宗被王承宗激怒了,他决定放弃和平的手段,采用战争的手段,不消灭王承宗绝不罢兵!

奇怪的战争

809年10月,唐宪宗下诏削夺王承宗的官爵,任命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为主帅,统领左、右神策军,以及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镇的兵马,并命令河东、振武、昭义、魏博、淄青等镇配合朝廷的行动,对成德镇发动了期待已久的战争。

参与讨伐王承宗的主要藩镇及其军队主帅(节度使)

尽管朝中反对声一片,大臣们集体劝谏,认为唐宪宗让宦官领兵打仗有悖祖制,还会影响士气,唐宪宗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动摇。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朝堂的大臣们一向看不惯宦官干政,他们受传统官场风气的影响,只是一味地反对,却没有搞明白唐宪宗的心思。此时,幽州节度使刘济的幕僚谭忠作为局外人,一语道破天机:“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的确,唐宪宗苦心谋划的分割成德镇说失败就失败了,他也太丢面子了,他急需一场胜利挽回自己的颜面,提升朝廷的威望。

谭忠确实是一位高人,他不仅看穿了唐宪宗的意图,还为田季安和刘济出谋划策,让河朔藩镇在战争中形成了微妙的关系。

田季安本想帮王承宗抗拒朝廷,谭忠建议田季安表面打暗中和,让王承宗让出一个城池作为田季安献给朝廷的功劳。

唐宪宗本想让刘济不参战守边关,谭忠建议刘济主动出兵讨伐成德,向朝廷表示忠心。

田季安和刘济皆依计行事,无独有偶,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对王承宗也使用了谭忠想到的策略,而王承宗乐得用两座城池换取南边和东边的和平,以专心对付幽州。

转过年来,810年春天,河朔藩镇并没有打成一团,而是魏博、淄青观战,幽州单打独斗。无论在什么时候,河南河北的几大藩镇都勾结在一起对抗朝廷,是唐宪宗能预料到的。唐宪宗心想,既然河朔藩镇出工不出力,那就等朝廷的军队像平定刘辟那样,打出胜仗吧!

唐朝藩镇将士的影视剧形象

不料,吐突承璀率领军队到达战场后,完全不是成德军的对手。成德军世代为兵,勇猛善战,自安史之乱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是平时养尊处优的神策军比不了的。神策军由高崇文那样的军事干才指挥,打出胜仗是有可能的,可吐突承璀也是养尊处优之辈,还从来没有带过兵,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以统帅的身份上战场。吐突承璀“将熊熊一窝”,一上来就损兵折将,曾在西川之战中生擒刘辟的猛将郦定进战死沙场,令朝廷的军队锐气尽失。

义武军、河东军、河中军、振武军等忠于朝廷的藩镇军队打得马马虎虎,他们尽管胜仗不少,但是没有对成德军造成多大伤害。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后,战争陷入僵局,朝廷讨伐王承宗的军队和成德军进入了对峙阶段。炎热的夏天到来后,朝廷的军队内部又闹出了大乱子。

原来,最早支持吐突承璀的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并不是真心希望朝廷讨伐王承宗,卢从史只想利用这场战争来获取个人政治利益,他暗中与王承宗勾结,反倒诬陷其他藩镇与王承宗勾结,到处给朝廷添乱,阻挠朝廷讨伐王承宗。当唐宪宗获悉卢从史的阴谋后,让吐突承璀在营中设计逮捕卢从史,铲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不成想,这引发三千昭义军发动兵变,一夜之间叛变朝廷,投降了魏博。

战争打到这地步,所有人都明白:再也打不下去了!这时,王承宗挟战胜之威向朝廷求和,朝中大臣也力劝唐宪宗罢兵。唐宪宗在巨大的损失和渺茫的希望面前,最终决定向现实妥协,在810年7月赦免王承宗,结束了战争,承认了王承宗世袭成德节度使的特权。

唐宪宗这次讨伐王承宗,总共出兵二三十万,耗费七百余万缗,但是一无所成,这让唐宪宗深受挫折。唐宪宗终于明白爷爷唐德宗当年为什么失败了:河朔藩镇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藩镇,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至于如何平定河朔藩镇,唐宪宗再次进入了苦思冥想中。

前期精彩内容回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