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狮文化》特别邮票

中国香港邮政将于2021年2月23日发行《非物質文化遺產 — 龍獅文化》特别邮票1套4枚,小型张2枚,详情如下:

設    計: 陳超宏
發行日期: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郵票    
承 印 者: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印刷方法:平版印刷
郵票面積:28毫米×45毫米
郵票排列:二十五枚郵票一版
齒    孔:13.25×13.5 (兩面直邊各有一個橢圓形齒孔)
紙    張:混有防偽纖維

$10郵票小型張    
承 印 者: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印刷方法:平版印刷
郵票面積:112毫米×48毫米
郵票小型張面積:135毫米×85毫米
齒    孔:14.25 (兩面直邊各有一個橢圓形齒孔)
紙    張:混有防偽纖維

$20郵票小型張    
承 印 者: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印刷方法:平版加燙壓
郵票面積:112毫米×48毫米
郵票小型張面積:135毫米×85毫米
齒    孔: 14.25 (兩面直邊各有一個橢圓形齒孔)
紙    張: 混有防偽纖維

小版張    
承 印 者:新西蘭Southern Colour Print
印刷方法:平版加燙壓
郵票面積:28毫米×45毫米
小版張面積:175毫米×136毫米
齒    孔: 14.25 (兩面直邊各有一個橢圓形齒孔)
紙    張: 混有防偽纖維

邮票:

香港蘊藏各式世代相傳意涵豐富的文化精粹,有些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不同的社區和羣體中具有獨特及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香港郵政挑選當中舞獅、舞貔貅、舞麒麟、舞龍及大坑舞火龍這五項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龍獅文化」為題發行一套四枚郵票及兩款郵票小型張。郵品設計以筆觸生動的插畫,活現本地風土人情的魅力,藉此加深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讓這些香港文化瑰寶得以傳承下去。

$2郵票:舞獅
舞獅常見於節日、神誕、婚嫁、慶典等不同場合以助興,至今更成為國際性的康體活動,是集武術及舞蹈於一身的表演藝術。舞獅分為南北兩派,而香港以流行於廣東的南獅為主,早期多以黃、紅、黑為主色,代表三國時代「劉關張」三位英雄人物。郵票上展示的黃獅代表劉備,又稱「瑞獅」,並以「佛鶴裝」造形亮相。

$3.70郵票:舞貔貅
貔貅為民間傳說中招財辟邪、開運鎮宅的瑞獸,有些地方羣體會以舞貔貅來慶祝神誕或節慶。貔貅的外形像客家人使用的筲箕蓋,因此又名「蓋仔獅」。平常的場合貔貅多以紅面為主,造形威猛獨特。有別於舞獅,貔貅的眼睛不動,只能靠舞法的轉動、搖晃,步伐等表達情緒。貔貅動作靈巧,配合鼓樂下同時表現威武和霸氣,風格剛柔相濟。

$4.90郵票:舞麒麟
郵票上展示的是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獲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麒麟集龍頭、鹿身、馬蹄、牛尾於一身,身披五彩鱗甲,為傳說中的瑞獸,寓意為可保人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早期的舞麒麟集強身健體、閒暇娛樂、保衞家園及宗教儀式於一身。時至今日,舞麒麟依然是傳統儀式重要的一環,以團結鄉落及維繫村民,亦是建構客家羣體認同的傳統活動。

$5郵票:舞龍
龍是傳說中的靈獸,是中國社會的崇拜對象和文化圖騰,象徵平安吉祥。舞龍為新界不少宗族及鄉村組織於傳統節慶中不可或缺的活動,現今更是一項國際性的節慶表演活動,增添氣氛之餘更為市民帶來祝福。舞龍者以竹竿支撐龍頭、龍尾及龍身,隨音樂節奏舞動。郵票上呈現的金龍體型龐大,由其中一位成員負責揮動「龍珠」棍,帶領金龍前進和舞動。

$10及$20郵票小型張:中秋節—大坑舞火龍
相傳於1880年大坑曾發生瘟疫,村民紮作一條插滿香枝的火龍,在中秋前後共三個晚上舞動著火龍繞村遊行,並沿途燃放爆竹,以驅除瘟疫。自此,村民為保合境平安,每年都進行舞火龍活動,至今已一百四十多年,成為香港享負盛名的傳統活動,吸引不少海外遊客觀賞,更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0及$20郵票小型張分別展示不同角度的舞火龍盛況,讓大家仿如置身其中。

小型:(面值10元)

小型:(面值20元)

小版張

大版张:(25枚1版)

首日封:

首日特别邮戳:

各郵政局將由二○二一年二月四日起發售正式首日封,每個售價兩元。另外,各集郵局於二○二一年二月四日至二○二一年二月十日期間接受預約自備封蓋銷服務。
    郵品包括郵票、版票、郵票小型張、郵票小型張(特別印刷效果)、小版張、套摺及已蓋銷首日封(已蓋銷首日封只限於發行首日在各間集郵局發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