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22

其实吕后接班的时候,手里等于是拿到一个令人头疼的烂摊子。

只有说书唱戏的人才会喊天下太平。

孤儿寡妇的,对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功臣,你要是敢懈怠,少不得人家就要把心思打上门来,不信吗?

当初刘邦健在的时候,嫡嫡亲的好女婿张敖的手下,都打算以刘邦这个老岳父对自家主人太傲慢了,看不过去,联合搞政治暗杀。

参与暗杀的人还约定,反正赵王张敖不同意,咱们先斩后奏,到时候有了好处再献给赵王。

还好刘邦命大,第六感让他躲过了一劫。

张敖好在娶了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大约小夫妻感情好,丈母娘也喜欢这个女婿,拼死力保,总算是留下了一条命。

所以你看,造反需要很多借口吗?刘邦这个粗俗惯了的人,平时儒冠都随便尿的,你指望他给自己女婿搞得格外尊敬,这不是开玩笑吗?

无非是手下的贯高、赵余看到皇帝不过如此,当年造反的经验还在,想再干一票。其实翁婿之间,到底礼貌与否,关外人屁事,何况这个老丈人还是皇帝,哪怕是老实孩子张敖再三拒绝,都敌不过习惯性造反的手下的跃跃欲试。

亲戚之间都这样,何况天下间还有那么多关系疏远的呢?

刘盈的性格如何,年老成精的商山四皓都清楚,刘邦还没死,都不敢让他带着宿将们去平叛,刘邦跟吕后都默认了这孩子肯定是降服不了这帮叔叔大爷。

她真正可以依仗,以为左右手的娘家哥哥吕泽早早的去了,娘家人里面,真可堪大用的不多,即便是破常规,封了自己妹妹做了侯爷,那又如何?

外部的世界也不平安,南边的南越王赵佗,北边的匈奴大单于,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安生。

特别是北方的匈奴。

当年刘邦带着灭项羽的军队,跟冒顿单于在平城打了一场。

《史记》最喜欢埋汰人,非要高出个陈平奇计,仿佛平天下的汉高祖,竟然被匈奴打残了,竟然要靠着女人的嫉妒心去解围。

实际上刘邦是中了匈奴的奸计,带着部队轻敌冒进,被这帮草原牧民利用天时地利,围困在白登山上。

刘邦当时的带的人是死了不少,死亡原因都是被冻死、饿死的,困了七天以后,冒顿其实也没辙,被刘邦甩开的大主力已经慢慢向白登山靠拢,彼此再僵持下去,说不定是谁先死,这时候刚好陈平搞一下统战工作,也就借坡下驴,彼此休战。

这一仗后面还有呢,脱困的刘邦很生气,于是带着部队杀了个回马枪,一场大战,匈奴人跑回草原了,汉军也拿他们没辙。

所以后来刘邦采取了娄敬的和亲政策,派宗室之女充当公主,嫁给匈奴单于,附带给点嫁妆,当成赏赐,算是破财消灾。

匈奴人呢,你指望人家有气度,懂礼貌,那是不现实的,当他们的单于听说刘邦死了,于是立刻坐不住了,修书一封,来调戏当国的吕后。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封信怎么看都是信骚扰,但骚扰又如何?

《史记》上记载说吕后开始很生气,妹夫樊哙公开嚷嚷说:给我十万兵马,看我纵横草原,把这个老色批给您抓过来。

然而季布就站出来唱反调,高叫:樊哙该杀!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柰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吕后竟然听了喜。

这不透着邪性吗?疏不间亲,樊哙是猛将,吕后的妹夫,第一重要的心腹,季布不过是个最后才投降楚将,还是靠老车夫夏侯婴帮忙才免了死罪。

其实吕后压根就不想打,但如果不闹腾一下,就这么白白受辱,当政者的脸面何存?让樊哙说话是借重他的身份,杀鸡骇猴。让季布说话,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胸襟,为国忍辱之伟大。

为什么吕后不想打?她自己能带兵打仗吗?樊哙出去了,自己能放心吗?这帮功臣掌握话事权,靠的就是外出征战的军功,打赢了,也除不掉匈奴的根,反倒有可能培养了军阀,想想看赵匡胤陈桥兵变,倘若不让他带兵出去平叛,赵匡胤哪里有机会黄袍加身?

吕后回了一封措辞很谦卑的信,又重新给匈奴送了点美女和财物,把事给平了。

在吕后看来,凭了道理,占了身份,让天下安静起来,不胡乱折腾,时间久了,大家习惯了当汉家臣民,统治深入民心,让老百姓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野心家们也就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所以,在她执政期间,将无为而治的自由经济贯彻到底,带头躬行节俭,也不像秦始皇那样大搞基建。本来刘邦因为尊崇法家,讨厌商贾的缘故,还特别下令抑商,到吕后这里,一并也给取消了。

中国历史上的女主,往往都碍于身份,很难像有作为的男皇帝那样爱办大事,立制度。但太有作为的未必是好事,大有作为的隋炀帝可是把大隋给作完了,虽然他的那些宏大工程铺垫了盛唐。

大乱以后,国家最需要的是与民休息,恢复生机,积蓄国力。

如果从这一点看,吕后+汉惠帝这一套组合,其实选的真是不错。

吕后虽然满心爱自己的独子刘盈,呕心沥血帮他打理朝政,但是亲如母子,在权力面前,都要分出个君臣。

刘盈就是再怎么妈宝男性格,但皇权放在那里,在权力的刺激之下,年轻人怎么可能完全无动于衷?

维持权力的天平完全平衡是不可能的,总要有人多一点,有人少一点。

看似稳固的一对母子执政组合,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不安定的种子在。

刘盈是年轻人,免不了跃跃欲试。

吕后是政坛老手了,爱子但出于操控权力的警惕,让她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激烈,甚至是在今天的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手段去制衡儿子。

这对权力顶端的母子之间的角力,正是许多悲剧的起因。

自己立下的FLAG,流着泪,挨饿也要把它给写下去,来吧,监督我吧!

(0)

相关推荐

  • 季布:一诺千金

    文 / 子玉 匈奴冒顿单于给吕后来了一封骚扰信,我没了妻子,你少了丈夫,咱两何不凑成一对? 帝国的朝堂沸腾了,最激动的莫过于上将军樊哙.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樊哙拍着胸脯向吕后保证.文武大臣都附 ...

  • 刘邦死后吕后收到一情书,她想出兵,幸有季布阻止,才避免了尴尬

    秦末时,刘邦长期在外征战,年轻的吕雉耐不住寂寞,和刘邦派去照顾他们的审食其厮混在一起,成了地下情人.不过,今天小佛提到的给吕后写信的人不是审食其,而是大名鼎鼎的匈奴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时期,可以说是匈 ...

  • 吕后为抗击匈奴,对国内少女下了一道无耻命令,57年后才知真高明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匈奴困扰中原政权多年,西汉更是饱受其苦,逼得霍去病不得不发出这句豪言壮语."匈奴"的起源据<史记>记载,他们是夏朝的后代,夏朝 ...

  • 刘邦死后,匈奴单于送来一封狂妄的情书,吕雉回答得十分委屈

    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最大的问题大部集中在两项,水患和边患. 水患暂且不论,单说边患. 匈奴,无疑是最大的始作俑者,匈奴的来源,有人说是夏后氏之苗裔,即夏灭亡之后,一支族人迁往北方,历经成百上千年的发展 ...

  • 吕后的隐忍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崩于长安.继位的是太子刘盈,即汉惠帝.惠帝为人仁弱,没有其父的决断能力.然而其母吕后确是位非常能干.极具政治手腕的人,因此惠帝在位期间,真正左右大汉政局的实际上是吕后,说中国 ...

  • 著名的夫妻私房话:刘邦要整女婿,吕后不忍,刘邦一句话让她无语

    著名的夫妻私房话:刘邦要整女婿,吕后不忍,刘邦一句话让她无语

  • 连载:两汉四百年32

    四十.大汉政坛的三角关系 刘邦从一个布衣老百姓一路逆袭成为皇帝,靠的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功臣.诸侯王和外戚. 刘邦健在的时候,那三者都依附在皇帝身上,只能成为皇帝统治帝国的工具,修理起来,根本没有反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8

    三十六.天降皇位,砸中了刘恒 刘邦有八个儿子,最没有存在感的大约是代王刘恒. 吕后并非是丧心病狂的毒妇,除了刘如意以外,其他的儿子在早年间,都能带着自己的母亲就国. 刘恒和薄姬这对透明人母子,谁稀罕去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7

    三十五.诛灭诸吕的真相 我前面啰里啰嗦的讲了两天刘与吕共天下的法统,并非是无聊瞎扯. 要知道,权力的背后是统治的合法性,如果吕后大搞刘与吕共天下,并且用它来控制舆论长达八年,那么在长期洗脑之下,是不是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1

    二十七.刘邦之死 其实这不叫玄学,很多人在面临死亡重大灾难的时候,往往都有预感. 刘邦显然是个感应灵敏的人,历史上上记载,他曾多次在面临危险时突生警觉,躲过一难,比如说面对女婿手下人的刺杀. 所以像刘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9

    二十五.汉初三杰 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还是非常喜爱带着一起造反的老兄弟们喝酒,<史记>里说,某次皇帝喝得得意了,问群臣:你们看,我为啥能战胜项羽当皇帝呢? 皇帝既然这么问,臣子们肯定是马屁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8

    二十四.无为而治 汉代的故事早就被人讲得烂熟了,特别是开国这段历史,以致于写起来甚至都能让人沮丧,动不动就陷入到洗稿的嫌疑里. 所以我的连载只好另辟蹊径,没那么多故事. 在<史记 曹相国世家&g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7

    二十二.白马盟誓 汉初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叫白马盟誓,据说当年刘邦跟功臣们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能封侯,若违此誓,天下共击之. 这是一件大事,照道理,<史记>.<汉书>都应该收录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6

    二十一.长安和洛阳,仅仅是国都那么简单吗? 等到项羽被杀以后,汉王已经成了天下实际上的共主. 这位BOSS上位,第一时间就是给韩信搞拆迁--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搬迁之前,先把齐地的军队给没收了. 不过这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5

    二十.杀死楚霸王 我小时候很喜欢李清照,她为项羽写过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孩子总能被悲剧英雄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大人知道,哪里有什么悲情英雄,都是自己作的! 当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