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在地铁站(17种译本)
/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
Ezra Pound
◤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Ezra Pound
◤ 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罗池 译
James Joyce, Ezra Pound, John Quinn and Ford Madox Ford in Paris, 1923
◤ 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钟鲲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成婴 译
◤ 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
李德武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赵毅衡 译
◤ 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白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杜运燮 译
◤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 译
◤ 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张子清 译
◤ 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
江枫 译
◤ 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流沙河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魅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 译
◤ 地铁车站
人群中千张脸孔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洛夫 译
◤ 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
颜元叔 译
Ezra Pound, John Quinn, Ford Madox Ford, and James Joyce
拉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学,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Hamilton College)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908年定居伦敦,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庞德的这首《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选自其代表作《诗章》,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行,当时一经发表,即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欧美诗坛。
初看庞德这首诗会感觉奇怪又熟悉,奇怪它短得不像一首西方的诗,熟悉的是诗里似乎融入了一种亲切而又细腻的情感,又似乎看到了一张美丽的画。
其实这完全情有可原,《在一个地铁车站》创作于1913年,那时候东学西渐,日本文化风靡欧洲,俳句、浮世绘等等艺术形式都为诗人画家们所借鉴。这首意象派诗歌就借用了日本俳句的形式和中国意象的技巧,把情感融入到物体里,情感物化,物体升华,我们看到后得到的美感也更强烈更具体。如果刚好理解了作家的意图,诗句映入眼帘的时候就好像泡腾片掉进血液,一个个词语如同一个个气泡贯通四肢,给我们以颤栗的美感。
庞德自己曾在1916年写道:
“三年前在巴黎,我从车站走出地铁车厢。突然间,看到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接着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整天我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下日本和歌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