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473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二月二》
【郭进拴原创】二月二
今天是狗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天刚蒙蒙亮,我便早早的起来了,并不是有什么要急着做的事情,而是从小就养成了这一天要早早起来的特殊习惯,起来后还不能在床上穿衣服,要把腿放在地上穿衣服,听老人们讲,这一天起得早,在地上穿衣服,人会勤快一年!不管这个古老传说是真还是假,人勤劳总比懒惰强,所以,小的时候,每年这一天,父母亲就要早早把我们叫醒,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勤快人,男人勤快要立业养家的。慢慢的这个特殊的习惯便保留了下来,到后来我们长大了,到这一天自己便主动地早早地起来,冥冥之中还是有一种希望和期盼。
农历的“二月二”,城里人不当一回事,在乡村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龙抬头”。
庄稼人希冀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自古就有崇龙祈雨的习俗,这天,他们的喜兴劲不次于元宵节。
如今,回味儿时的“二月二”,往事历历在目,趣事多多。
二月二的前几天,母亲就忙碌了起来。
她先把挂在厢房木橛上的猪头、猪蹄取下来,拎到外屋化冻,然后就学邻居穿龙尾。
撅来一把秫秸梢,一节骨一节骨地剪成半寸长,再找出许多彩色、花色的碎布块剪成铜钱大的圆片,用红线把圆布片穿起来,再穿一节秫秸棒,隔一个秫秸棒穿两片不同颜色的园布片,穿了一尺多长后,下边再缝上几条彩色的尾巴。
穿完,捡根最长的龙尾挂在窗户钩上。
猪头化了冻,母亲把烙铁放在炉火里烧,烧红了,一点一点地烙猪头上的毛。
随着“嗞啦,嗞啦”声音,一股股烧猪毛气味弥漫全屋。
烙猪头是个麻烦活,有些猪毛总是烙不净,母亲就烫了半壶白酒,倒在碗里用火柴点燃,把猪头、猪蹄没烙净的猪毛,放在蓝蓝的酒火上燎。
猪头燎净后,把猪嘴岔子两边的肉割断,才费劲巴力地把猪头上、下颌分开,母亲再用碱水一遍遍地清洗猪头、猪蹄上的污垢,洗干净了,泡在一个大瓦盆里。
二月二那天,农户有起早去井边挑水的习俗,叫“引龙田”。
母亲去挑水,我跟去帮忙。
挑水的人多,就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打水。
我看到从郭大爷家门口到井边,有一条用灶火灰划的连线,再看他家院里,扫得挺干净,还用灶灰划了个大圆圈。
队长笑着说,老郭头的“粮囤”划得不小,今年少得不了粮食!这时,我才知道,农家院里用灶灰划的圈圈原来是“粮仓”。
吃完早饭,伙伴们来找我玩耍。
母亲说,你们先去河边玩,顺便收回些沙子,等会咱们炒玉米花。
我们拿上簸箕,到河边去收沙子。
心里惦记着吃玉米花,很快就把沙子抬到了回家。
母亲用筛子把大沙子和杂物筛出去,把细沙放在大锅里炒热,再把玉米粒放进热沙子里炒,不一会,随着“叭叭”的响声,雪白的玉米花从锅里蹦了出来,玉米粒都炒熟了,母亲用铁皮笊篱把玉米花捞在簸箕里。
我往兜里装了一把玉米花刚要走,父亲领来了住在南窑的剃头师傅秋菊姐,母亲说,今天剃头是剃龙头,一年都有好运气。
我只得坐下,听任摆布。
剃完头,兜里装满玉米花就往外面跑,母亲一把拽住我说,戴上龙尾再去玩,戴龙尾能辟邪消灾保平安。
那时二月二禁忌动针线,母亲就用别针把龙尾别在我后背。
我觉得小子家戴这个花里胡哨的玩意不好看,没走多远,就叫伙伴们给我摘下来装进了兜里。
我们几个跑到队里的打麦场去看放风筝。
放风筝的有两、三个,老振叔做的风筝最好。
风筝有龙形的,还有鹰形的,尾巴上都拴着五颜六色龙尾,在空中荡来荡去,很好玩!偶尔风筝落到地上,孩子们都争前恐后地往那跑,先跑到的孩子拿起风筝,顶着风双手举过头顶,老振叔喊声“撒手”,他牵着线绳跑一会,那风筝又渐渐升了起来。
乡村吃两顿饭,到了下午两、三点钟,老振叔说“该回家啃猪蹄啦”,便收起风筝,我们才各自回家。
到家迈进门槛,那猪头肉的香味直往鼻孔里钻,又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母亲把猪头肉切成一片片,码在盘子里,还有一盘切成块的猪蹄,蒜泥也已捣好。
父亲上山放羊也早早回来了,一家人围着炕桌,吃着煎豆包,就着猪头肉,大快朵颐,唇齿留香,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后,此起彼伏响起了鞭炮声,许多人家又挂上灯笼。
灯笼照耀着院子里鲜红的对联,浓浓的年味依然在村中荡漾。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一个流传至今的古老的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在我们老家鳌头一带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二月二,民间也叫“踏青节”,从这一天开始,大地阳气上升,青草野菜开始发芽放青,人们开始到户外郊游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就是描写二月二游人踏青的热闹景象的。
随着这个传说的发展,二月二早已形成了一个节令,二月二是正月过后人们过的第一个节日。小的时候,随着春节和正月的一天天过去,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二月二这个节日了,这一天,大人们要给我们“蒸龙蛋”吃,其实就是菜团子,随着生活的逐渐好起来,蒸“龙蛋”的材料也在发生着变化,到了现在,在我们老家鳌头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龙蛋”的皮儿是粘面,馅儿是酸菜肉馅儿!这一天吃“龙蛋”就是图个吉利。所有的菜馅儿都是头一天准备好的,因为这一天不能动刀,老人们说动刀会伤着龙头的,这一天自然也不能做针线活儿了。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二月二日这一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打我记事儿的时候起,每年的这一天,父亲便早早地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敲打着房梁,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敲过梁,虫子蚂蚁不下房”。过去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房土炕,房盖儿都是苇芭和泥土,自然容易生虫子,像蜈蚣蝎子这样的虫子如果爬到炕上会蜇伤人的,为了检验这个习俗是否灵验,二月二过后,我们每天都会看看有没有虫子从房上爬下来,也许是灵验吧,还真的没有虫子下来!
敲完房梁后,父亲还要用草木灰围着水缸蜿蜒地一直洒到大门外。父亲说这是引龙,头一天要把水缸里的水挑满,二月二这天不能往水缸里倒水,说是怕砸到龙头,这一天要是谁家挑水了,水缸一到夜晚人静的时候就会有“吱吱”的响声,是龙没有引出去。虽然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小的时候我们还是很怕龙在水缸里,有时不敢往缸里看,怕看到龙在里面!其实这个习俗自古就有,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以求一年能风调雨顺。
这一天除了大人们搞的蒸“龙蛋”、敲房梁、引龙这些习俗和活动让我们兴奋和好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那就是,二月二这一天要剃头,称为“剃龙头”,图的还是个吉利,所以每到这一天,理发店都要特别忙,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那时候大人们是不允许孩子们正月里剃头的,说是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所以都赶到二月二这天剃头了。
这些美好的传说和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最让我感同身受的还是勤劳立业养家。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崛起和腾飞,无处不体现着勤劳的民族传统。一个家庭也是如此,生活能像龙抬头一样,一天天好起来,靠的也是勤劳。
小的时候,我们家人口多,姊妹兄弟八个,加上父母共十口人,就父亲一个劳动力,那年月收入很低,往往是父亲劳动一年,挣的工分儿到年底连全家十口人的口粮都销不到家。在我们家,父亲是最勤劳的,这在我们鳌头村里是人人都称赞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才47岁,直到去世的前半月,还仍然在生产队放羊,正是有父辈们的勤劳,才撑起了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度过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的困难时期。有父亲的影响,我们姊妹兄弟从小就在父母的组织下学习搞副业来补充家庭生活,从编织苇席到打草袋、草绳,农村的副业项目没有我们不会的,从放学拾柴到冬天上山去割白草,搂树叶子等,没有什么活儿我们没干过的。
那时候,每年的寒假都是我们姊妹兄弟搞副业最繁忙的时候,因为眼看就到年底了,家里一切都等着用钱,我们能挣点儿是点儿。那时打草绳是最累的,草绳车是靠人来蹬的(那时还没有电动的),我和三个弟弟两人一副架,每天早早起来,自己给自己定任务,天天都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冬下来,我们每个人都累得脱了相,个个儿小脸儿煞白,因为一冬没有出屋,每天都是穿个单衣,那还是一身汗水。但尽管这样,等到年底卖草绳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很甜的,效益好的时候,到过年了,父亲就多给我们点儿零花钱,那时候心里是美滋滋的!
有一年是我们最灰暗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打的草绳父亲托人在临汝镇卖了个好价钱,父亲也说等卖完草绳过年多给我们点儿零花钱,我们都十分高兴地盼望着,可盼到了出售的日子,我们帮着装好车就在家里盼着父亲的回来。到了晚上父亲终于回来了,我们看着父亲进到院子里,并没有高兴的样子,反倒一脸的沮丧,一声不吭地坐在了炕上,母亲反复地问,这才知道,原来草绳卖了800元钱,这可是那个时候的天文数字啊,父亲把卖草绳的800元钱揣在兜里,在去市场准备给家里买点什么的时候,被小偷给偷走了,父亲在临汝镇呆呆地一直呆到晚上,才沮丧地回来。我们听了都大哭了起来,这在我们家简直就是天塌了下来,我长这么大从没看见父亲哭过,这时父亲也流下了眼泪。悲痛过后,父亲就是父亲,转过来安慰我们,嘱咐我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了年儿,我们接着干。说是这样说,这一年我们谁的心情都没好过。
生活的轨迹也像龙蜿蜒崛起一样,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波折,但只要昂起了头,勤奋前行,前景总是美好的。
我的一生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一点点财产,继承来的就是父辈的那种辛勤劳作、勤俭持家的精神,正是这点传统,才使我们在没有外部作用的情况下,靠我们自己的双手,从白手起家,到实现温饱,到我们现在能够过上比较令人羡慕的生活;从无房到租房,到住上了楼房;从买不起一辆旧自行车,到骑上摩托车,到购买了汽车,这一步步,自然有党的好政策和社会的进步,更主要的还是靠人的勤奋努力。
中国的传统习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说和故事,更主要的是留给我们了一笔精神财富。
二月二,龙抬头,多么吉祥的谚语,愿我们所有的人秉承龙的精神,昂首前行!
二月二,龙抬头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真正的春天到啦……
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这一天,也是我们一年中与龙走得最近的一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传承着中华龙行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对神州大地无私馈赠的感恩,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中描绘着新一年的愿景。
这一天民间传说中的神龙会苏醒升天,兴云布雨,以保来年风调雨顺,敬龙祈雨,祈求丰收。
这一天,使使耕牛,预示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
这一天,打打囤,预兆丰年来临,大囤尖、小囤流。
这一天,理理发,被称为“龙剃头”,亦有鸿运当头、精神饱满、时时吉祥之意,正合一年蓬勃之气。
这一天,吃点龙食好兆头。让煎饼、料豆、龙耳饺子、龙须面、猪头肉等等这些流传的老讲究,给人们带来吉利,带来欢畅,带来心灵的抚慰。
二月春龙送温暖,紫气东来万物舒。祥和瑞气铺大地,风调雨顺随人愿。
一年之际在于春,让一年的鸿运就在二月二这天开始,踏着春天的步伐,昂首前行。
二月二,龙抬头,祝大家鸿运当头,梦想成真!吉祥如意!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